十一站在小荷亭里候着,远远地便见公仪衾淑携着侍女走来。
十一略眯眼望去。
是绛禾,不是艽荩。
十一脸上隐隐闪过一丝失望。
“姑娘安好。”见公仪衾淑进了小荷亭,十一稽首问安。
“世孙可安?”公仪衾淑弯眉浅笑。
“我家公子安好。”十一恭谨答话:“本欲早些归京,岂料途中遇事耽搁,一来二去,竟在庐陵蹉跎了三月有余。”
“梓里亲厚,多日盘桓也是有的。”
亲厚?十一暗中腹诽,哪是亲厚?他家公子就差将性命都抵进去了。
又怕说出来吓着公仪衾淑,十一当即调转话头。
“我家公子本想亲身前来,不料院蜀公事缠身,接了张名帖便急匆匆往大理寺去了。”
十一一叹:粥饭都未曾用上一口……转而又道。
“于是便谴小的前来侯慰,顺便送些东西给姑娘。”
“什么东西?”
公仪衾淑疑惑看去,只见十一清清净净的一个人,并未挎着包裹木篮。
十一从衣襟里掏出个信封来,摸头笑道:“昨儿下过雨,小的怕路上潮气重,将东西浸湿了。”
双手奉上信奉,十一面色神秘:“姑娘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见那信奉鼓鼓囊囊,公仪衾淑心下生笑。
莫不是将这三月的见闻尽皆详述而来?
公仪衾淑拆开信封,探指一抽。
却见纤柔的皙指带出一片槿紫花瓣。
熙光渡过指尖一层浅碎金影,浅白浓紫,如雪覆春枝。
竟是玉兰花瓣?
公仪衾淑讶异一瞬,朝信封里看去。
只见信封里尽是槿紫色花瓣,有的深些,有的带枯色的浅些。
一室稠紫中唯有一点浅白颇为醒目。
公仪衾淑将那张小笺抽出。
方寸小笺上只有两个她十分熟悉的遒丽墨迹。
“望春。”
“此玉兰名叫望春,只江临一带才有,往年玄云观玉兰花开,世孙总要送一枝来,虽说今年因着要回庐陵,赶不上汴京花期,但世孙总惦记着,现今寻来珍品玉兰相赠,总不算失约。”十一娓娓道来,偷偷暗示。
公仪衾淑拿指腹轻轻摩挲着那墨迹。
庐陵非属江临,此去本难顺路。
“姑娘收了花,十一的差事也算是办完了。”十一笑出两个酒窝,向前探了探身子:“不过十一私心想问问,姑娘可有什么物什让十一带回去,十一可不想空着手走回去。”
艽荩刚制好绿豆汤端来,还未踏入亭中便听到十一说笑。
“你这滑头!”艽荩秀眉轻扬,语含不满。
怎敢到姑娘跟前腆脸?
十一闻声倏地脸红,众人掩唇轻笑。
公仪衾淑容色轻渝,并不计较,只从腰间摘下一个织锦璎珞来将信封里的玉兰花瓣都装了进去,末了又细细系好封绳。
待思索了半息,公仪衾淑将璎珞交给绛禾:“去取笔墨来。”
绛禾放袖敛笑,收好璎珞应道:“是,姑娘。”
艽荩将绿豆汤搁在十一面前,抱臂傲然:“我们姑娘赏的。”
“天热路远,尝来解暑吧。”公仪衾淑点头示意。
“多谢姑娘。”十一乐呵呵地端起碗盏。
汤水入喉,十一眉头微蹙,继而唇畔弯出一抹宠溺来,不由分说,一口饮尽。
待放下碗盏,十一觑眼瞥向艽荩。
加了盐吧?!
艽荩掩下面色顽意,不甘示弱地回瞪。
天燥发汗,加些盐益体。
十一眸含亮光。
你故意耍我。
艽荩杏眼轻扬。
我没有。
“姑娘。”绛禾将笔墨端来,搁在石桌上。
公仪衾淑扼腕提笔,轻蘸墨汁,轻巧从容地在那张方寸小笺的背面书下二字,而后装进先前的信封,递给十一。
“你们此去庐陵,可有什么趣闻?”艽荩蓦地开口。
“趣闻?”十一抵颌细思:“趣闻没有,骇闻正有一件!”
“莫不是那桩“画眉鸟杀人案”?”
“此案还得从一个叫青女的画舫女说起。”十一点头应道。
“青女?”公仪衾淑眉梢略有几分兴致。
“姑娘您不知道,这青女啊……”
汴京清宴楼。
丝竹绕耳,酒香盈鼻,屋内两人席地对坐。
正是公仪淏卿同亦维司。
听得屋外隐有脚步声临近,公仪淏卿搁盏轻笑。
“少珩到了。”
话音刚落,裴少珩便叩门而入。
“怎得今日约在清宴楼了?”裴少珩免去虚礼,怡然落座。
“府内商议多有不便。”公仪淏卿笑过后上前替裴少珩斟满清酒。
“多谢淏卿兄。”裴少珩含笑接过杯盏。
“欸?”亦维司抚扇凑上前来,瞟了眼公仪淏卿打趣道:“你怎唤上兄长了?”
“淏卿兄长我余岁,很该唤声兄长。”裴少珩耳根暗红,正经言道。
“如此说,你也应当唤我一声兄长。”亦维司装模作样地摇头:“罢了罢了,还是过些日子唤表兄吧。”
唤这厮兄长?
裴少珩自觉得己的脸面正颇为好笑地被亦维司按在地上。
他宁愿唤亦维凡,这家伙还是专心做“幼弟”吧。
“咳……”公仪淏卿适时轻咳解围:“今日找二位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哦?”闻声,亦维司正色起来。
“如今“画莲”两案事毕,可有一事却始终悬于我心,夙夜难寐。”公仪淏卿叹了口气,徐徐说道。
“淏卿兄所虑可是陵庙之事?”裴少珩垂眸想了一瞬,复张口确认。
“少珩知我。”公仪淏卿点头称是。
“陵庙既成,需以血祭安魂,方能保社稷昌隆,换得陵寝永固,皇图永祚。此活人血祭之统,已传有百年。”
公仪淏卿隔窗了望市景,随着话落,眸色渐生雾霭。
“活人血祭,诸国各朝皆有先例,皇室又以之秘辛。”亦维司合上玉骨檀香扇徐声开口。
言外之意,此事难成。
“活人血祭,至凶至残,既戕无辜性命,亦损官家仁名。此例不废,贻害无穷。”公仪淏卿眉心坚定,音色略高了几分。
裴少珩起身关了窗户,朝着亦维司低声问道:“这里可是说话的地方?”
“今日已将清宴楼关张,此处清幽,无妨。”亦维司朝裴少珩示意。
“不瞒二位,”裴少珩复又斟酒,端托起酒杯朝着公仪淏卿虚敬:“我亦有此心。”
公仪淏卿面露倾赞,抬臂回敬。
亦维司自顾自斟酒:“你二人可有良策?”
裴少珩盯着酒樽蹙眉细思。
公仪淏卿甩袖决然:“活人血祭本就天理难容,官家乃圣君,淏卿愿上表以谏。”
“不可。”裴少珩出言打断:“此事非同小可,当需从长计议。”
公仪淏卿清正刚直,不消想便可知他首策既为上谏。
官家虽多番宽纵于公仪淏卿,陵庙祖宗之事,事关重大,历朝先例是一层,官家天颜又是一层,若公仪淏卿真的将折子递上去,只怕不会就是往日里斥责几声那么简单了。
“我只陈情言表,又非死谏。”公仪淏卿仰头饮酒,心却烦郁。
若能救此后万民,他死不足惜,可眼下,他却不能。
而今早汴京学子官员早不复当日少年意气。
谁人敢用身家性命同他一起上谏?
只怕到时参他的奏章又能从宣德殿抬回两大箱。
“少珩可有良策?”公仪淏卿搁盏看向裴少珩。
裴少珩垂手按几,无奈愧欠道:“暂无良策。”
“维司有何高见?”公仪淏卿将希望放在亦维司身上。
“此事难为,而非勿能为。”
亦维司指腹沿着酒樽雕纹轻挲,缓缓抬眼。
“哦?”公仪淏卿眸中霎时恢复神采:“此话怎讲?”
见公仪淏卿同裴少珩均屏息凝神,亦维司放下酒樽压低声量道:“生祭画师本属敬奉祖宗鬼神,活人哪里斗得过祖宗鬼神?”
“这……”裴少珩听得云里雾里:“你这是何意?”
不是说寻法子救画师吗?怎得还将鬼神扯了进来?
亦维司勾唇冷笑:“只有鬼神才斗得过鬼神。”
见亦维司故作高深,公仪淏卿忙道:“莫要卖关子,快详尽道来。”
亦维司凑近些许:“明日琼林宫宴,正是祖宗天象显灵的好时日。”
“你……”裴少珩面色蓦地浮上异色。
这家伙好生大胆,连天家祖宗也敢拿来坑蒙亵渎。
“此法并不磊落……”公仪淏卿面露难色,似不赞同。
亦维司摊了摊手:“我只这一计,你二人可另有良策?”
公仪淏卿同裴少珩噎语对视一眼,而后道:“若无神迹,官家如何能轻信?”
“啪——”
亦维司凤眸轻挑,薄唇微勾,撑开玉骨翻手挽了个漂亮的扇花。
“神迹嘛,已经有人替咱们送上去了。”
汴京禁城宣德殿。
殿中金鼎冰鉴淌着清蒙白雾,绕着瑞脑香腾起的甘冽青烟的融成一室清凉,将外间炎炎暑热尽数阻隔。
御前案上规整得摆着几摞奏疏,乾昭帝提笔入砚,饱蘸丹砂。
沉闷肃穆的大殿里倏而响起几声脚步,银攒丝水云纹滚边的墨色袍裾兀自闯入帝王眼帘。
“儿臣参见父皇。”袔翊冷声如玉,鲜见的行了大礼。
宣德殿又复往日寂然。
良久,御案前才施施然掷下一句。
“朕御赐仪辇,你却骑马而归。”
乾昭帝声量如常语气却带有三分疏淡。
“儿臣知罪,儿臣自分无成大事,感愧皇恩,故不敢乘。”
乾昭帝嗡哼一声,不欲搭理袔翊的托辞。
“临川的事办的不错,比宣王强多了。”乾昭帝随手将批完的奏疏丢给袔翊。
“北蛮入城屠民,罪原不在三哥。”袔翊边恭声回话边打开奏章浏览了个大致。
“虢国储君同北蛮皇室联谊,朕欲让袔晟出使,你意下如何?”
“五哥端重,自是可行,不知所携礼官是何人?”袔翊合上奏疏,递给了内监大总管梁寿。
“袔晟作礼官。”
袔翊垂眸视地,琢磨着乾昭帝的心思。
“你携他去。”乾昭帝净了净笔尖,将狼毫挂回笔山。
“儿臣遵旨。”袔翊声清无澜,面色如常。
“你还有何事?”乾昭帝松了松紧绷的腰背。
“此去临川,儿臣偶得一物,特来献于父王。”
梁寿闻声接过红绢呈置御前。
绢布之下是半枚雕螭纹玉石,玉体青黄,中有黄色褐沁,自交龙钮截断,不足半枚。
乾昭帝心下一惊,不敢置信地抬起玉石,只见玉底刻有端正二字。
“永昌”
乾昭帝霎时挺直腰背,紫地金沙龙袍内已是浮起细细密密的一层汗。
“这是……”
乾昭帝盯着二字,顷刻间脸上风云变化,眸光由冷转喜。
“这是御章碧玺?”
乾昭帝面上笑意愈弄,无比珍视地托起这枚碎玺细瞧。
御章碧玺原属大胤王朝,百年前大胤王朝没落,五州动荡,战乱频发,乱世之中唯圊,虢,东虞,北蛮,启夏五国起世,六年前,启夏遭东虞灭国,造今日四国鼎立之局。
传言,得御章碧玺者,承胤帝遗志,称帝诸国。
汴京汝阳王府。
十一悄无声息地往檀木案上呈了一盏白瓷清茶。
“世孙?”十一轻唤。
“裴少珩回神应了一声。
见裴少珩面色微凝,十一面生忧色,辰日里出去还好端端,这是怎的了?
“衾儿可安好?”裴少珩面色稍缓,饮了口茶问道。
“衾姑娘事事均安。”十一答话。
“东西可送去了?”裴少珩眸色又复柔润。
“送去了!”十一扬着下颌一脸骄傲,讨赏一般:“奴才不仅送去了,还带回来一样!”
闻言,裴少珩忙搁盏抬眸。
“是什么?”
十一复又从衣襟里将那信封掏出呈上。
鼓鼓囊囊的信封现下已变成薄薄的一片。
裴少珩沿边儿小心地拆开信封,只见信封内只有自己送出的方寸小笺。
裴少珩探指将小笺抽出。
透白的小笺携着玉兰花香曝露在琥珀色的光晕中。
只见那写着“望春”二字的纸背隐有两个隽秀的小字。
“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