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还真的想见见这位拳王。
阿里原名科莱,1954年12岁时开始练习拳击,18岁时以业余拳手参加罗马奥运会,赢得81公斤级金牌 。
1964年,阿里击败前漂亮国职业拳击手索尼·利斯顿,首次夺得重量级拳王称号 ;同年2月26日,阿里宣布自己已皈依绿教,并将名字改为阿里 。
前世穿越前陈晋看过一部电视剧《布鲁斯李传奇》,说的是布鲁斯李的一生,其中讲到他和阿里的交集。
一个漂亮国编剧向拳王阿里推荐布鲁斯李,可阿里并没有兴趣了解布鲁斯李,也不想去看他比赛,说了很久才在电视看一会儿他的直播比赛,当比赛结束后,拳王阿里说出了一生最为遗憾的事情,他说最后悔没有到现场去看布鲁斯李的比赛,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遗憾事情。
电视剧里还有布鲁斯李和阿里切磋交流的剧情。
但实际上历史上他们并没有见过面,至少前世历史上是这样的,这一世就不一定了。
现在的布鲁斯李已经提前了六年左右开始拍自己的电影,人生轨迹已截然不同,陈晋也不会让他这么英年早逝,所以以后会不会和阿里见面,就很难说了。
其实是很有可能的,这一世布鲁斯李对华夏功夫的作用可能没有前世这么大了,但是华夏功夫的名声崛起却比前世来得早,也来得猛,也许过几年,布鲁斯李在漂亮国的名气会更大。
这时麦茂杭带着他的三个朋友进来了。
“师父。”
克里斯三人也抱拳行礼,不过他们不会说汉语,只是刚学会抱拳而已。
邝开元问道:“茂杭,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父,他们说了,都想继续练功,不过一开始他们还不能失去工作,所以希望可以下班以后来武馆练习,也可以交学费。希望师父成全。”
“茂杭,跟着你随便练练,和在武馆里练,可是不同的,所谓一日练是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点要说清楚。”
“师父,武馆的规矩我都和他们说过了,他们都愿意遵守。”
邝开元看向华剑雄。
华剑雄点了点头。
“那行,那就拜师入门吧,茂杭,以后他们三个就想跟着你练功,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你大师兄,你大师兄还解决不了的,再来问我吧。”
“是,谢谢师父。”
邝开元站起来道:“走吧,今天华师傅在场,还有邓小友他们,也都来给入门仪式做个见证,茂源你去准备师祖灵位,给他们三个准备衣服,让其他弟子也集合,十分钟后开始。”
“是,师父。”
程茂源也很高兴,五师弟不会被逐出师门了,武馆里又多了三个弟子,还是洋弟子,以后会有更多的洋弟子,武馆就能赚更多钱,就能发展下去,师父就能过得更好了。
邝开元也去换衣服。
拜师入门仪式是很隆重的,所以马虎不得。
不仅要准备祖师牌位,还要统一着装,如果有已经出师的弟子,一般也要召回来观礼。
看着程茂源指挥弟子们布置整个厅堂,陈晋等人陪着华剑雄说话。
“华前辈,这里入门仪式还保留了传统,很隆重啊。”
陈晋说道。
华剑雄点头道:“是啊,我们这些漂泊海外的人,其实更注重华夏传统,因为那是我们的根,如果没有了那些传统,我们这些人就是孤魂野鬼了。”
“我们既回不到我们的根,也融入不到漂亮国,两边都不靠,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死了也只能是孤魂野鬼,不得超生。”
他的话让陈晋四人都有些心疼。
而陈晋知道,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而是会在未来成为一个大问题。
海外华夏人的文化传承问题以前其实不怎么严重,因为世界各地的海外华夏人基本都保持了华夏传统。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大多数还是一代或者二代移民,他们本身就是学习华夏传统文化长大的,自然能保持华夏传统。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此之前,海外华夏人作为一个整体大部分是聚居在一起的,和其他族群的交流也比较少,或者说其实在当地,华夏人是被当地人隔绝起来的,当地人歧视华夏人,不愿意华夏人融入进去,华夏人也比较抱团。
但是随着二战后经济发展,以及华夏国力的提升,华夏人的地位提高了,对华夏人的排斥、歧视和隔绝也比以前少了,带来的就是华夏人在当地融入程度更高了,很多新生代的华夏人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就拿漂亮国的华夏人来说,有一个词叫Abc,是American born chinese的缩写,有时候也会翻译成香·蕉人,即黄皮白心的人,意思是虽然有华夏人的身体和外表,其实内心,也就是三观已经是白人的三观了。
Abc原指在漂亮国出生的华裔后代,后扩展为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及自小留学的华人华侨,形容其黄皮肤外表下完全西化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认同。
其概念最早出自1979年黄哲伦创作的剧本《刚下船的人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华夏移民潮兴起而普及。
Abc成长于中西文化交织环境,掌握多元文化优势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但常因价值观差异与父母产生矛盾,同时面临主流社会认同缺失的问题。
自他们出生开始,他们的父母的就希望孩子长大后能顺顺当当融入漂亮国主流社会,在中上层有一席之地,故此华夏人的家庭通常都极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父母辈英语较好的,在家都不讲中文,他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彻底漂亮国化的。
也有的家庭不想孩子断了华夏文化的根,课余时还教孩子学习汉语,但通常效果都很差。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和父母讲话时英语越来越多,汉语越来越少。
渐渐汉语消失,完全被英文取代。
对Abc来说,汉语只是父母亲的家乡土话,他们自然更愿意讲漂亮国话。到中学阶段,香·蕉人就逐渐定形了。
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问题就来了:尽管他们的英语说得同漂亮国人一样好,甚至还更好——由于华夏家庭重视教育的缘故。
但在漂亮国青年的眼中,香·蕉人依然是外国人,难以建立起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圈子。这种圈子多半仍只局限于香·蕉人之间,难以融入漂亮国等当地社会,夹在中间两边不靠,处境最尴尬。
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文教育推广和文化交流深入,部分香·蕉人通过参与“华夏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重新建立身份认同,逐渐转向中西文化互补融合,甚至出现“芒果人”等新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