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脑变 > 第1652章 新的一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年前的时候,曾凡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强,有一点空闲时间,就会摸手机,感觉比吸烟喝酒那些嗜好更上瘾,后来在他的有意无意的控制下,慢慢戒除了手机依赖症,手机退化成一个集成手表与钱包等功能的工具,没需求的时候哪怕发呆,他都不会去摸手机了。

正因为如此,这个手机才能用了十年没换,他大部分时间只用最基础的功能,一个月使用的时间不及其他人一天,手机自然就寿命长了。

“先生,刚才查询过了,您的手机需要更换屏幕,我们店里没有配件,需要时间调配,要等三到五天时间,费用两千一百块,您确定要更换吗?”客服走过来询问道。

“那还是算了,不是可以折价换新机嘛,不修了,我买个新的,你们帮我把里面的数据和那些绑定的账号什么的都倒过来,应该可以吧?”

换个屏幕的钱够买个新手机了,还不如不修!

客服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个没问题,我可以帮您处理!”

老手机维修要两千多,可是折旧只能抵扣几十块,曾凡也无所谓了,用了十年怎么说也算够本了。

当初买的时候花了两个月工资,这次他只用不到一个月工资就能换一款最新型号的旗舰机,性能方面当然也不可同日而语,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算把原手机的数据和常用软件装好,曾凡没要手机包装盒子,将充电器揣兜里,离开了售后服务中心。

走在大街上,他不知道该去哪儿,回村的小公交还要一个多小时,街两边都是各种店铺,只好慢悠悠的溜达。

药店、饭店、蛋糕店、服装店、十元店、运动器材店,还有占地比较大的眼镜店、家电卖场、珠宝店、家居卖场、大型超市、综合商场,周末上午可能是最热闹的时候,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多数都是比他年轻的人。

他还有几年才到五十岁,容貌并不显老,可是心态算不上年轻了,已经把自己归纳为老年人的行列。

超市的面积很大,曾凡印象里开业超过三十年了,他几乎每次来县城都要从门口路过,却没进去过几次。

正好有时间进去逛逛,一进门是各种促销的年货礼盒,牛奶、大米、食用油、保健品、酒水等等,醒目的价格牌标记着原价和现价,还有促销人员热情的招徕顾客。

往里面走依次是果品生鲜、酒水饮料、日用品、小家电、服装鞋袜、日化产品等等,曾凡各区域、各通道挨个走了一遍,见识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两手空空的离开,到超市门口看看时间,才过去了半个小时。

于是穿过马路,又去逛对面的家具卖场,卖场分上下五层,一层是办公家具,二层以上都是都是家用家具,有品牌专场,也有分类展示区,最常见的床铺、衣柜、沙发、茶几、电视柜、餐桌,座椅等等。

在第三层沙发区域,曾凡还见到了他们厂被收购前的品牌产品,不过包上皮革后,他也不知道架子是不是自己制造的产品了。

从家居卖场出来,时间差不多了,曾凡到马路边等待回村的小公交。

县城的面积不大,也有几条环城的公交线路,不过小公交和那些公交不共享站台,他们通常都是有人招手就靠边停车,不过主要的乘客上车地点一个是曾凡所在区域,一个就是医院附近的路口。

路边等了十几分钟,那辆会路过他们村的小公交终于到了,曾凡跟在几个年轻人后面挤上车,已经没有了座位,前面的引擎盖都坐了三个人,只能站着了。

车子启动后不再停车,一路摇摇晃晃的开出了县城。

这次有惊无险的车祸没有惊动其他人,换过手机之后,曾凡的生活又恢复往常的规律,时间仿佛再次启动了加速开关。

沙发厂今年的年假放的比较晚,小年之前才放假,照样年后初八开工,十几天的时间不需要上班,曾凡终于把福建土楼的模型搭建了出来。

为了保证模型各部分比例不变,这个模型直径接近三米,高度接近一米五,他的工作台根本放不下,直接在西屋中央搭建,算是初步验证了他的设计。

模型在屋子里实在太占空间,制作完成后,曾凡拍了几个照片就准备拆除掉,开始琢磨新的模型。

想法得到验证,对他来说目的就达成了,继续留着也没用,模型采用榫卯组装起来,拆除并不是像积木那样一推就完事,花费的时间并不比组装少。

年后海绵厂开工,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刘小民轮岗去了海绵车间做主任,在厂部锻炼了半年的付征成为木工车间主任,李东东则是分配到了厂部实习。

仍然在体验普通工人生活的薛启航从总装车间调到了木工车间,就在李东东原先的位置,成了曾凡的工友。

半年的时间,薛启航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天和普通工人一样的工作时长,一样去食堂吃饭,哪怕是作秀,能坚持下来半年,也很不简单了。

以前也有很多就是出身普通家庭,但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进厂,干不了几天跑掉了,宁愿去外面做几千块的轻松工作,也不愿意在厂里做体力劳动。

人家千亿家业等着继承,还耐得下心来做普通的体力工作,就凭这一点,已经超越了九成的普通人。

钉架子并没有多高技术含量,看着学两遍对着图纸就能做,只是速度会慢很多,需要一点点提升,有不懂的随时可以问别人。

离开了热闹的总装车间,来到全是男人的木工车间,大家都闷头干活,互相之间很少说话,让薛启航很不适应。

半年来厂里员工都接受了他的身份,新鲜度也早就过去,他愿意做普通人,那就做好了,谁还不是天天在体力劳动。

大家也都认得清现实,人家干一年也好,干两年也好,终究是要离开的,和自己不是一类人,跟他混的关系再好,也需要自己付出劳动换取收入,人家的资产和你没半毛钱关系,人家离开也不可能把你带走。

曾凡算是车间资格最老的师傅,负责指导薛启航这个新人,先自己边钉边讲解演示一遍,再让他自己操作,曾凡看着他钉一个,后面就是反复练习,慢慢熟悉,学的快慢完全看个人领悟和动手能力。

薛启航显然是学的比较快的那类人,一上午的时间就学的像模像样了,下午就不需要曾凡指导,可以独立完成了,只是速度还比较慢,花上几天时间就能提升上来。

下班以后,按照惯例他们车间要去外面聚餐,欢迎新人加入,别的酒席曾凡可以推,这种聚会再推就太不近人情了,他推不了。

酒席上和他一样不喝酒也有两个,都是身体原因戒酒,只喝普通的茶水,让曾凡不至于承担太大压力。

关于他和于素心的故事免不了被再次提起来,除了薛启航这个车间新人,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其实薛启航也听说过,不过原先不是一个车间,他不认识曾凡,现在才和本人对上号。

当然,薛启航身份特殊,他才是酒桌上绕不开的话题,敬酒被敬酒的首要目标,曾凡话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酒席上的看客,很没有存在感,别人也都习惯了。

一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结束,离开饭店各回各家。

天色当然又黑了,为了避免上次那样的事故,曾凡没有回家,去到镇上可以过夜的洗浴中心,在大厅里睡了一宿,第二天吃了早餐后直接去厂子里上班。

从半年前付征去厂部实习后,曾凡一直是车间到的最早的人,不过这次他到的时候,薛启航已经到了。

昨天喝那么多酒,看来对他的影响不大,今天又精神抖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