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 > 第1579章 急的满嘴长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庆修闻言,皱了下眉,闹这么大恐怕会弄得人心惶惶,在朝为官,无论是京官亦或者地方官,真正一身清白的人少之又少,绝大部分身上都沾了点腥。

这么一查,只怕人人自危,担心自己一些见不得光的事被查出来,到时恐会互相关照庇护。

他瞥了眼李二怒火中烧的表情,劝了句:“陛下,水至清则无鱼。”

查洛阳刺史这些特别大胆的,给其他人敲敲警钟,紧紧皮就足够了。

李二斜睨着庆修,“放心,朕不会真的查出一点问题就将人革职处理。”

真这样办,大唐官员至少空掉一半。

见李二有分寸,庆修便没有再劝。

翌日朝会。

群臣奏完政事,李二却没有退朝的意思。众人心头微凛,不由绷紧了皮。

下一刻,上方传来帝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近来先是西征,又是修建铁路,后又建造了大量蒸汽铁船,各处开支颇多,账目恐怕会有些凌乱。”

户部尚书打了个激灵,正要出列表明户部每笔账目都记得清清楚楚,绝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便听见陛下继续道:

“恰好,昨日朕与庆国公闲聊,得知铁路部侍郎武文轩精通算数,而且想出了一种颇为便利的记账方式。”

“朕打算将户部多年来的账目重新整理一遍,一来可以查一查以往账目有没有错漏之处,二来,正好试试武文轩想出来的记账方式。”

“如果好用,日后户部也能省不少功夫。”

众臣面面相觑,重整户部的账本可不是小事,全部整理且核查的话,少说也要数月功夫。

不过,最紧要的是陛下突然要重新整理户部账本……是真的一时兴起,想要整理下户部的账,还是另有目的?

不管众臣心中怀着什么心思,李二也并非是与他们商量此事,一锤定音,直接让户部去办。

此事既不劳民伤财,又于大唐有利,且不是特别大的事,众御史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所以群臣虽然心里犯嘀咕,但也没有人反驳李二,重整户部账目的旨意顺利推行下去。

庆修老神在在站着,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紧接着,他就感到一道目光落在他头顶。

他眼皮跳了下,刚抬头就听见李二又下达了一道命令。

“既然此记账办法是武文轩想出来的,户部账目重整一事,武文轩便也去帮忙吧。”

“正好,铁路相关事宜一直是魏王和庆国公负责,户部账目重整,铁路的相关账目也该一并重整,武文轩亦是铁路部的侍郎……”

李二铺垫了一大通,看向庆修和李泰,笑道:“那么重整户部账目的事,也交给魏王和庆国公负责吧。”

庆修领了命,昨日李二没有提洛阳刺史的事交给他,他还以为李二有别的人选了。结果,这桩差事还是落在了他头上。

洛阳刺史的案子不小,但同时由他们两人负责,也委实夸张了点。

归根结底,这就是桩贪腐案,刑部尚书或者大理寺卿级别的官员就能处理,哪用得着他和李泰同时出马?

庆修若有所思,李二这是想要让李泰在朝堂上立威?

洛阳刺史一案牵扯必不会少,朝中估计有不少官员皆受过洛阳刺史贿赂。即便李二不打算过分追究,收了贿赂的官员的把柄却也落在负责案子的人手上了。

大刀阔斧惩处主犯和主要从犯可以立威,对只是收受贿赂,没有过多参与的官员轻拿轻放,可以领他们的人情。

这两样他都不需要,李泰却需要。

李泰从西域回到长安已经很久了,但在朝中声望终究不如长期在长安,一直混迹朝堂的重臣。

此次案子办好的话,李泰作为负责人之一,就能借此彻底在朝堂立足。

李二这是想要借机给李泰铺路啊。

庆修不由瞥了眼最前面的李承乾,果然,太子的面色难看至极。

庆修知晓洛阳刺史的事,所以推测出李二是想给李泰铺路,且让他这个当老师的保驾护航,朝中其余大臣却不清楚这件事。

原本众人不是很在意这次重查户部账目的事,但是听见李二竟然让庆修和魏王负责,顿时心里打起鼓来。

寻常的重整账目,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国公和皇子负责?这也太大阵仗了。

刚散朝,他们就蜂拥而上,围住了庆修和魏王,千方百计打听消息,想要知道陛下到底想干什么。

师徒两人想溜走,但是李泰被长孙无忌拽住了,他不好直接甩开舅舅,只能眼睁睁看着庆修溜走。

庆修溜到一半,被锲而不舍的户部尚书追了上来。

“庆国公!庆国公留步!”

庆修无奈停住脚步,“尚书大人是想问重查账目的事?”

“是。”户部尚书追得气喘吁吁,气还没喘匀就急忙道:“庆,庆国公,陛下此举到底是何意?莫非,莫非是户部有哪里让陛下不满意?”

他把近年来户部发生的大大小小事全部回想了一遍,也没发现户部有什么事值得庆修和魏王同时出面。

可无事的话,陛下何必派庆修和魏王负责?

户部尚书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死到临头还什么也不知道。

庆修打量了下户部尚书的神情,瞧着像是真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扬了下眉,假装一无所知地道:“尚书大人想多了,陛下只是想重新整理一下账目罢了。派魏王殿下负责,是想锻炼一下殿下,我又是魏王老师,陛下才命我协助罢了。”

庆修说得轻描淡写,甚至拍拍他肩膀笑道:“再说了,尚书大人行得正坐得直,怕什么。”

话罢,他摆摆手,“我还有事需要忙,就先走一步了。”

户部尚书勉强挤出一个笑:“庆国公慢走不送。”

等庆修拐出这条宫道后,户部尚书脸一垮,愁眉苦脸的。

锻炼?拿他户部锻炼?怕不是要拿他户部开刀!

而且这朝堂上有几个人行得正坐得直,问心无愧的?

户部尚书一脸愁容地走了。

庆修上了宫门外的马车后,没有直接离开。他等了一会,终于从长孙无忌手下逃掉的李泰钻了进来。

“呼——”李泰靠在车壁上,长舒一口气,“先生,你跑得可真快。”

“舅舅问我知不知道内情,我哪里知道什么内情?我甚至不知道父皇为什么派我去查账。”

他一个铁路部尚书,和户部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他们铁路部甚至不需要问户部拨银子,也不需要上交银子给户部。

想到长孙无忌狐疑盯着他,还有太子怒不可遏,想要将他生吞活剥的眼神,李泰摇摇头,看向庆修。

“先生,父皇到底想让我们查什么?”

庆修先敲了下车壁,吩咐车夫驾车回府后,才道:“还能查什么,自然是查户部的账目。”

“查户部账目用得着这么劳师动众?”李泰狐疑。

“如果户部账目有问题呢?”

李泰脸色微变,压低声问道:“户部尚书?”

“还不能确定。”庆修将洛阳账本有问题的事告诉了李泰。

得知来龙去脉后,李泰立刻明白了李二的用意。他眼神闪烁了下,觑了两眼庆修,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闭嘴了。

他转而问道:“我们这样劳师动众,大张旗鼓,消息传到洛阳,会不会让他们怀疑?”

“所以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查洛阳账账本。”庆修道:“洛阳的账本暗中查,明面上先查其余地方的账本。”

“只要洛阳刺史不能确定我们有没有发现洛阳的问题,他就不会轻举妄动。相反,他急于打探消息的话,我们还能趁机找出长安城里与他们联系的人是谁。”

……

庆修虽然让武文轩暗中查洛阳的账目,但重整户部过去近十年的账本,这个动静不小。

他不仅没有让人低调行事,反而将户部查账一事,弄得人尽皆知。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

洛阳刺史得知消息时,立刻派人联系长安城里的人打探消息。

他心里有鬼,一听户部查账就担心是不是自己的账目出问题了。而且偏巧是在他将账本送到新成立的铁路部门后。

尤其是长安的动静这么大,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在抓捕什么罪孽滔天的恶徒。

等消息的这两日,洛阳刺史急得吃不好,睡不着,嘴巴长了燎泡。

长安的消息一传回来,他迫不及待地问道:“如何?户部那边怎么说,陛下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查户部的账了?”

“户部说的是最近朝廷开支较大,铁路部的武文轩恰好又琢磨出了新的记账办法,所以陛下才想重新整理户部账目,顺便重查一遍,查漏补缺。”

“只是这样?”洛阳刺史追问道,他有些不太信,“不是说庆国公和魏王负责这件事吗?”

只是普通查漏补缺,怎么会让庆国公和魏王同时负责。

“我们在户部的人是这么说的。不过,不管陛下是什么打算,但应该没有怀疑我们。”

“户部的账已经查了好几日,现在还没有查到洛阳的账本。他们真怀疑我们的话,应该首先查的就是洛阳账本。”

闻言,洛阳刺史终于松了口气。

他一屁股坐下,长长舒出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没有发现就行。”

他想了想,转头叮嘱管家,“去库房挑些礼物送给户部的人,虽然他们现在没有怀疑我们,但难保查账会不会查出什么东西。”

“请户部的人替我们小心遮掩,以防万一。”

管家了然,“小人这就去办。”

此时,长安。

武文轩忙得脚不沾地,短短几日整个人就瘦了数斤!

为了方便,他暂时搬到了户部办公。

刚喝了口茶,户部侍郎路过,瞅了两眼武文轩,凑过来劝道:“查账重要,身体也重要。你看你眼底,一片青黑不说,连身上的官袍都变松了。”

“这些账也不着急,再说了户部还有这么多人,武侍郎别太劳累了。”

武文轩扯出笑容,拱拱手道谢,解释道:“当初幸得庆国公赏识才有今日成就,这又是第一回正儿八经替庆国公办事,所以想尽快将事情办好,以报庆国公的知遇之恩。”

“哈哈哈,你歇会,庆国公也不会生气。”

两人寒暄了几句,户部侍郎才离开,走前不动声色地瞥了眼武文轩案上的账册。

武文轩将人送走后,就忍不住连叹了数声。

他倒是也想休息,可是他白日要装模作样地埋头查账,且因为这新记账方式是他想出来的,不少人都会来请教他,更是忙上加忙。

到了晚上,他依然要偷偷摸摸地查洛阳的账本。

白天晚上连轴转,哪有时间休息,他连做梦都是账本。

又过了两日,武文轩琢磨着时间差不多了,这时候查到洛阳账本,应该也不会惹人怀疑。

他开始白天光明正大地查洛阳的账册。

午后,武文轩继续查洛阳账册时,户部侍郎又过来了,他习以为常地招呼对方坐下。

这两日,户部侍郎没少过来找他攀谈,言语间经常恭维他,听得武文轩飘飘然。

虽说他知道对方巴结他,看中的是他背后的庆国公,但是在朝为官几年,他难得享受到有人巴结奉迎的舒爽。

所以看户部侍郎也尤为顺眼。

两人一如既往的一个吹捧,一个假装谦虚地闲聊了几句,户部侍郎忽然问道:“噢,我之前查完一批账本后,本想先查洛阳的,结果听说账本在武侍郎您这里。”

“现在是查到洛阳的账本了?”

武文轩点点头,将手里刚查完的一本账册放好,叹道:“当初随意选了一部分账册,没想到正好挑中了洛阳的。”

“你瞧瞧,这一堆全是洛阳的账本,都能比得上两个州府的账本了。”

“哈哈哈,洛阳繁华,账本自然也会多些。”户部侍郎笑眯眯道:“武侍郎若是觉得洛阳账本太多,不如洛阳的账交给我查?”

“我看你开始查账后就没怎么休息过,洛阳的账目又多又繁杂,比其他地方的账册更耗心神。不如我和你交换便是了。”

武文轩平时被户部侍郎奉迎得飘飘然的脑袋,像是骤然被浇了冰水,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他狐疑地看向户部侍郎,替他分担?帮他查洛阳的账?

这是想帮他分担,还是想要洛阳的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