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开局一只麻袋,古董全靠捡 > 第2470章 要不,去找贾老板串几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70章 要不,去找贾老板串几幅?

在江城,和陈阳在京城风头无限相比,陈阳的那两家古董店则显得平静许多,由他最为信赖的两位兄弟——秦浩峰和柱子照看着。这两人一个机灵一个憨厚,却都是陈阳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彼此间的默契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合作关系。

午后,阳光透过古色古香的窗棂,在店内的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雕花的木质窗格仿佛时光的筛子,将外面的繁华世界过滤成了温柔的光斑,一片片洒在古旧的地面上,就像是历史留下的脚印。

店里没什么客人,只有博古架上那些历经百年的老物件,在寂静中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和历史的沉淀。每一件古物都像是沉睡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秦浩峰合上了最后一本账册,那本厚重的账册发出轻微的“啪”声,在安静的店铺里显得格外清脆。他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眼镜片上反射着午后的阳光,对旁边正拿着鸡毛掸子小心拂去瓷器上浮尘的柱子说道:“柱子,咱俩盘了几天了,发现个问题没?”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思考的味道,仿佛在琢磨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柱子停下手中的动作,那根老式的鸡毛掸子在他手里就像是魔法棒一样,刚才还在认真地为那些珍贵的瓷器做着美容。

听到秦浩峰跟自己说话,他转过头,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啥问题,糖豆,我账做错了?”。

“账目没问题,”秦浩峰站起身,瘦小的身影的他,他环视着店内琳琅满目的陈列,目光在每一件古物上都停留了片刻,“是东西的问题。”

“柱子,你看,无论是你这店里,还是我那店里,瓷器是大头,从宋瓷到清三代,种类品相都算齐全。”秦浩峰的手指在空中划着弧线,“其他的,木器、杂项也有不少精品。可这字画…是不是太少了点?”说到字画时,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显得有些忧虑。

柱子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双淳朴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光芒。确实,墙上挂着的字画作品寥寥无几,且多是些装点门面的普通货色,就像是豪华宴席上摆着的塑料花,虽然也能看,但总觉得撑不起场面,缺少了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精神头。

“后面库房里倒是有几幅好的,”柱子挠挠头,那个习惯性的动作让他看起来更加憨厚可爱,“可阳哥不是交代过么,那些画,现在不让动,就让咱们好好收着,说是还没到出手的时候。”

秦浩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赞同的表情:“是啊,阳哥眼光长远,他留着肯定有他的道理。”

说到阳哥的时候,秦浩峰语气里满是敬佩和信任,“可这开门做生意,客人进来一看,咱这店里连幅像样的画都没有,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显得咱底蕴不足啊。”

他的话音里带着一丝无奈,就像是厨师明明有好食材却不能下锅一样的纠结。

听秦浩峰这么说完,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愁绪在两人之间蔓延开来。

秦浩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声响,一下又一下,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柱子则闷头闷脑地挠了挠后脑勺,憨厚的脸上写满了苦恼。

他们跟着陈阳摸爬滚打了这么久,眼力见识早已今非昔比,尤其在瓷器鉴定上,得了阳哥七八分真传,自信就算去鬼市溜一圈,也不会轻易打了眼。

可这字画一行,却像块难啃的硬骨头,总感觉隔着一层捅不破的窗户纸。柱子想起之前陈阳跟他们说过的话,字画的水更深,做旧的手段千变万化,从揭层法到熏旧法,从药水浸泡到日光褪色,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稍有不慎就会着了道。

更别提那笔墨气韵的细微差异,纸张年代的微妙变化,以及印章款识的真伪辨别,哪一样不需要深厚的功底和敏锐的感觉?

秦浩峰也忍不住搓了搓手,掌心微微渗汗。他想起前几天去市面上转悠,看见几幅所谓的明清字画,画面倒是颇为精美,但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对,但自己又说不准。

柱子又叹了口气,声音闷闷的:“糖豆,你说阳哥那些宝贝字画,咋就那么放心地放在后面库房里,不让咱们动呢?”

秦浩峰苦笑一声:“哥让咱们留着,自然有他留着那些画的道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店内空荡荡的墙壁,声音里多了几分无奈:“可咱们总不能一直靠阳哥赏饭吃吧?”

“这开门做生意,客人进来一看,墙上光秃秃的,连幅像样的字画都没有,怎么看都像是缺了块招牌啊。”

柱子点点头,附和道:“是啊,显得咱们这店,跟乡下供销社似的,一点档次都没有。”

两人再次陷入沉默,各自想着心事。秦浩峰的手指停下了敲击桌面的动作,眉头紧锁,低声说道:“柱子,你字画怎么样?我看你不是看了不少书么?”

柱子没有立刻回答,只是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旁边一件瓷器的边缘,半晌才闷声闷气地说:“糖豆,字画那些做旧的手段,太隐蔽了。”

“咱们跟着阳哥看了那么多幅字画,又亲自教了咱们那么多,这么跟你说吧,现在我看那些画,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说着,柱子无奈摇摇头,“还有那什么气韵啊、年代啊,听着就玄乎,感觉比瓷器难伺候多了。”

秦浩峰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可不是嘛,瓷器好歹看得见摸得着。字画这东西,全靠眼力,全凭感觉,咱们现在这水平,去市场上捡漏,怕不是要被人家当冤大头宰。”

柱子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迷茫:“那咱们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这么干瞪眼吧?”

“要不…”柱子试探着说道,手中的鸡毛掸子在空中停顿了一下,“咱们去贾老板那儿看看?”

柱子试探着问道,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不确定,但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贾老板是玩字画的行家,他店里字画一向多,各朝各代的都有,从明清小品到近现代名家,应有尽有。”柱子继续说着,声音渐渐坚定起来,“看看能不能让他匀几幅给咱们撑撑场面?”

“就算不是什么大名头的,起码也得是能拿得出手的精品。”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柱子憨厚的脸上,在青砖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

“大不了咱们按照之前的规矩,给他押金或者打个条子都行,这点规矩咱们还是懂的。”

秦浩峰眼睛一亮,仿佛黑暗中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主意不错!”

他一拍大腿,声音在安静的店铺里显得格外响亮,“贾老板跟阳哥关系一直挺好,从最初的试探性合作到现在的深度信任,咱们两家已经有好几年的交情了。”

他站起身来,在店内踱了几步,脚步声在青砖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合作过多次了,无论是私下的藏品交换,还是公开的拍卖会,双方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外面传来几声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古玩街上的生活依然在缓慢而有序地进行着。

秦浩峰打了个响指,“哥的拍卖行也没少帮贾老板出货,他那些压在手里,卖不出去的物件,很多都是通过阳哥的渠道才找到合适的买家。”秦浩峰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自信。

“就凭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可能不会给咱们太珍贵的字画,但不会让咱们空手回来。咱们去探探口风,看看他的态度如何。”

说干就干,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开始收拾店铺。秦浩峰将账册整齐地摞在一起,放进抽屉里锁好,柱子则小心翼翼地将鸡毛掸子挂回原位,又检查了一遍博古架上的摆设,确保每件古物都安然无恙。

两人锁好店门,门锁发出清脆的“咔嚓”声,在街道上回响。他们沿着人行道慢慢溜达着,路边的杨树叶片在微风中轻柔地摇摆,偶尔飘下几片黄叶,为这古朴的街道增添了几分诗意。

经过几家同行的店铺时,他们礼貌地点头致意,其他店主也友善地回应着,整个江城古董行,现在弥漫着一种温和而和谐的氛围。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贾老板的集雅斋,那块古朴的木质招牌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门前摆放的几盆兰花正值盛开,清香阵阵。

贾老板正坐在店里的紫檀圆桌前泡功夫茶,身边的茶具精致典雅,茶香缭绕在空气中,与店内古玩的幽香混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他手中的紫砂壶流淌出琥珀色的茶汤,在白瓷茶杯中荡漾着诱人的光泽。

抬头看见秦浩峰和柱子走进来,贾老板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手中的茶壶都差点放不稳,立刻热情地招呼起来。店内的光线在这一刻似乎都变得更加明亮了,墙上挂着的字画在微风中轻微摆动,仿佛也在欢迎客人的到来。

“哎呦,糖豆,柱子!”贾老板的声音洪亮而热情,在店内回荡着,“什么风把你们俩小子吹来了?”

他连忙放下手中的茶壶,起身相迎,脸上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

“快请坐,快请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指向旁边的红木椅子,动作显得格外殷勤。

“尝尝我新到的凤凰单丛!这可是朋友从潮州专门带来的,香气清雅,回甘悠长,绝对是上品!”贾老板胖乎乎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看起来格外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