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寨天波杨府。
索超和刘唐带着一群军官过来。
陈氏和索超、刘唐相互行礼,陈氏更是加了一礼:“城东索家兄弟救命之恩,妾身杨家陈氏谢过!”
索超双眼一红说道:“当不得!救命的是晁盖晁二哥啊!”战场上活着的真的没有谁救谁,救命的只有那些殿后身死的人。
陈氏也是两眼红了:“他……我识得他最久,没成想……说好福祸共享,我们是享福了,他却什么都没了啊。”
刘唐赶紧说:“嫂子,二哥死得其所,无需心伤,担心身体。”
陈氏摇手:“罢了罢了。刘唐你的院子准备好了,至于索兄弟,索智在清寨,我就不代劳了!”
索超道:“本就该是他摆弄的事。”
潘金莲这时候过来:“酒宴已经弄好,大家还是入席再说。”
陈氏问:“军中可有安排?”
索超回:“吴用、索智和朱应在大营呢,他们有安排。”
陈氏说:“那就好!”
……
这是一场豪饮,清寨军司的官员除去值守,全部到场。他们很多都是旧识,平夏城之战分开已有三年多,三年很多都已改变,却似乎都未变,活着的人交头痛哭,以酒慰平生。
酒过三巡。
杨兴武和箫让(在定边折腾治安司)赶了过来,杨兴武哈哈的过去抱住索超:“老弟我可终究把你弄回来了,老哥办事慢了啊!刘唐,你是叫我什么?”
索超:“大哥!我回来了!”这是索超第一次叫他大哥。
刘唐:“还是大哥吧,不过和元奇老弟各论各的啊。”
“哈哈……”“呵呵……”
笑声终究变成了哭泣声,生死相托,相隔山海,今日终是团聚。
箫让亦然伤感,几个人抱着哭成一团。
杨兴武和箫让先是补上几杯酒,杨兴武道:“今日我来得晚,不为其他,只为见兄弟,不见将官。”这才是他的本意,他不想和他们重聚还要扯上官职,杨家军军纪森严,军中自有法度,是阶级不是兄弟!
杨兴武说:“索兄弟,你好好将养几天,军中有些要整理的事,吴用、朱应和索智他们几个弄好就行。刘唐,你的婆娘呢?”
刘唐道:“得迟两天,家眷都在后面。”刘唐娶了一妻一妾,有了两个女儿,正室是折家的一个娘子,杨垣紫牵的线,妾室却是凤翔府顔楼的一个艺伎。
杨兴武问:“这事可有人张罗?”
陈氏答:“妙常跟着呢,你们喝酒就是!”
索超和刘唐谢过陈氏。
杨兴武说:“都是军中人,今日痛饮。后续有问题,你也不用找人,直接去军司骂那些办事的,让他们去沟通。”索超和刘唐天然入军司。
……
晚间,杨兴武等人非得拉着索超和刘唐在清寨走几步,还叮嘱下面将官也记得带索超部去准备好的住所。
杨兴武说:“这次他们准备仓促,刚刚出来时候妙常还和我说,几个掌柜已是尽力,要完全弄好还得几天。不过住下是没问题,等女眷到了,差不多也弄好了。”
杨兴武说:“我们去那座学堂,那里比较高,一会我指给你们看哪里。”
索超和刘唐醉得尽兴,泾原路对他们没有亏欠,却也相互保持距离,今天是真的毫无顾忌。
索超说话都有点打舌头:“死人堆里都能睡,还说这个?!”
箫让这时候说:“必须说,不能再睡死人堆了!”
刘唐问:“大哥,其他人呢?”
杨兴武道:“那个花荣在……燕小乙几个在……唉……反正有事就是,时间多的是,你们不是有一个月休沐嘛,想了过几天去寻他们喝酒就是!”
箫让接口说道:“你们就陪大哥走走,他是想让你们看看清寨,这可是他儿子杨元奇折腾出来的心血,他就是想在你们面前显摆一下。哈哈!”
“哈哈……”
……
清寨大营索超部。
索超部大部分本就出自定边,这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陌生感,如果有那也是近乡情怯。
大营里面准备了酒宴,今日开禁。朱应把所有的军队便装、战事用品都准备齐全,本打算休沐后重新集结再行下发,只是其他东西好说,便装这些却得先行下发,用将士的话,他们得穿着这个回家,没有家的逛街也行。在定边,军人地位很高。
索智说:“我把他们的监军队先卸甲,要不总感觉拘着。”
吴用道:“那行!把烈酒弄过去。军令已经下发,不要紧。不过大营得有人看着,我去调清寨军的一个营过来当值,这样可以全军卸甲!”
朱应说:“行!就是武松会嚷嚷。”这意味着武松这几天得在军中,他的休沐日得取消。
吴用道:“嚷嚷也这样吧。”
朱应说:“一会得去跟治理司说一下,要是清风寨这几天有人闹事,赶紧通知军司,醉了酒的人有时候会放肆些。”
索智回:“我让这边几支监军队去清寨巡查就好,有过份的带回来关三天紧闭就是,不用麻烦治理司了。”
几个人都是点头。
对于一个游子归家的军队,这几天怎么都得让他们把感情宣泄出去再来整组。何况,一支经历过那种血战生死的军队,他们也不会太过忧心,军纪和意志他们本就不缺。
清寨大营,一片呼喝声、一片行酒令、也有歌声、还有哭声!
……
定边新增一军,朝廷东调索家军如定边,满编四千人,军指挥使索超、军指挥副使刘唐。最后索家军这个名字索超怎么都不愿用,天波杨府以白池一军定名,只是这支军队驻扎在清寨大营。
……
五天后,清寨迎来又一波人员迁徙,这次索超把军中瓶瓶罐罐和家属全部迁了过来。清寨展现出了它无与伦比的组织力,这次大规模的迁入并未引起多大的动荡,也就新增那片区域稍微杂乱了几天。
几天后,箫让迎娶索超的妹妹,这是一个略带政治意味的结亲,这更符合大宋朝的现状,先结婚后培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