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见鬼了?”
听着胖掌柜的嘀咕,身旁随行的斥候队正也是一脸的郁闷。
“谁说不是呢。”
“新野虽然偏僻,可隶属南阳要地,周遭卫所密集,根本不可能有大规模的人员避开卫所的眼线进入南阳,更妄论新野。”
“且南阳多山岭,各县府之间相隔颇多,最多只能使新野本地聚拢起来的人。”
“人数至多也不能超过百人。”
“南阳不是养马地,只有南召县有个养马坪,矿产也不丰(这里特指铸造用的铜铁矿,而非金银)。”
“这样的条件下,聚拢起来的人数不可能有战马,甲胄,顶天了能人手一把兵刃。”
“咱这一队人从三更起,可是每夜三巡啊。”
“也就意味着这帮人攻打这个邬堡的时间,只能在一个时辰的巡逻交替内。
“就百十号人的数量和战力,且攻打一个防御和守备能力极强的邬堡,还得在一个时辰内攻破,且同时还能运走百十石的粮草?”
斥候队正想想都觉得离谱。
真就人均人中吕布呗。
且不说一帮泥腿子,农民如何能有这样的战斗力。
即便他们真的有这种战斗力。
百八十石的粮食啊。
一石就约莫等同于后世的一百五十斤。
就算他一百人人攻打完邬堡后毫发无伤,他们有这个本事和能耐,一人还扛着一百五十斤的负重扬长而去吗?
“所以,有没有可能是胡家为了逃税,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
胖掌柜摩挲着自己的面颊,不无阴暗的揣测道。
虽说这大概率是白莲教的手笔。
可要是实在追查不回来。
这比亏损胡家还是得自己咽下去的,毕竟锦衣卫不可能替他们弥补这一笔赋税。
以胡家家大业大的根底。
百八十石的粮食亏空,还不至于让他们伤筋动骨。
应该吧。
斥候队正也不敢轻易应和,事情的真相如何,最终如何裁定那是上面的事。
要是胖掌柜想要对胡家下黑手,他一个斥候队正,不可能上赶着替人家背这个锅。
“属下不知。”
“遂派遣人手四散而去,看看能不能在寻到什么踪迹,要是能够确定粮食的去向,大概率就能分辨得出到底是胡家自导自演,还是凤凰岭的…”
“但属下觉得,这大概率不是白莲教的手笔。”
“否则胡家邬堡里的这些家丁、主子不可能仅仅只是中了迷香混睡在地。”
胖掌柜不置可否,他虽然同样觉得这帮白莲教出手不可能心慈手软,但没有证据的事情他也不会下定论,这也是他在锦衣卫中摸爬滚打多年才悟得的经验。
锦衣卫可不讲究什么疑罪从无。
哪怕是错了,哪怕错的人本身就是受害者。
但只要不牵扯到他们本身。
死道友就死道友吧。
“此时待到寻到线索再说,未曾破获之前,胡家要么自己在筹备些粮草,以备补足缴纳朝廷赋税不足的亏空。”
“要么就按照大明律法论述。”
或许是胡家不该绝。
就在队正准备将错就错的时候,胡家邬堡的大门外,传来了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
“队正!”
“往凤凰岭的偏僻小道上,发现了些清扫过后零星散落的足印,还在周遭的草丛里发现了清扫散落的麦粒。”
“只是凤凰岭附近有个村子,这些零星的足印上了官道之后就难以观察了。”
毕竟是深夜。
没有足够的灯光和宽阔的视野,在附近有村落官道使用频繁的前提下,要在一大堆生活化的足印中寻摸到专门的零星个体,即便是在科技和技侦手段高度发达的后世,也是一项艰苦且量大的繁琐任务。
所以说这些人搬运麦粒肯定会有洒落。
但人附近的村子同样有麦田,你怎么分得清哪些是人搬运洒落的麦粒,哪些是人收割之后零星散落的残余呢?
胖掌柜和斥候队正对视一眼,心中都已笃定,这是大概率和白莲教扯不开关系。
凤凰岭附近的村子定然就是白莲教渗透的一个观察哨。
可又不能把这村子一棒子打死。
会招致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双倍反感和知罪不说,还有可能惊动隐藏在凤凰岭中的白莲教分舵,要是真让这帮人化整为零,各自发展。说不得还真有可能玩上一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戏码来。
毕竟如今北京中利益受损,上蹿下跳的小地主和黑心豪门可不少。
他们不敢亲身下场反对朝廷的国策,但是如若有白莲教众落入他们其手,给这些人披上一个白莲教的外衣,挂一个某某舵主某某香主的名头,让他们代为招兵买马,以白莲教的名义给朝廷找找麻烦。
或是联合一处,生一场民变。
逼的朝廷不得不亲自下场,以此谋求谈判,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能保全他们的利益。
百姓们是死是活,与他们何干?
只能说。
残元的包税制还是把这帮人喂的太饱了。
以至于这些享受过土皇帝待遇限时体验卡的地主士绅们,都分外挂念他们曾经的“主子”。
而今大家伙都在火中取栗,维持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
但这场民变竟然是要爆发的。
没有这场民变。
白莲教难以师出有名的聚拢天下百姓,替那些黑心的地主是神维护自身的利益。
同理,没有这场民变。
朝廷也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把这些黑了心,养刁了胃口,铁了心与朝廷不对付的地主士绅们,从广阔的士绅群体中甄别出来,精准打击。
如今的朝廷储备人才还是太少。
最多充实到县衙一级。
还得靠他们自身平衡斡旋各方,如民间势力和地主士绅,同时推行朝廷国策。
再往下的乡镇。
实在是难以为继。
这才导致所谓的皇权不下乡的局面,在华夏的历史中绵延持续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