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模式在元、清两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中表现得尤为成功,因为他们更擅长处理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或者换句话说,这两个朝代都发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骑兵力量非常强悍,所以可以以纯粹的武力来将青藏高原等地给征服!
现在的蜀国其实也一样,随着羌州最能打的两个少数民族——羌族和氐族基本上能战之人都被消灭完了,苻坚的身死,权翼的归顺,外加王猛和花荣这几年的‘震慑’,现在的羌州可以说没什么有效的武装抵抗了。
所以,王猛才提出了这个构想,他的野心不仅仅是治理好羌州,他的目光都已经投向更西边的青藏高原等地了。王猛作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能,当然知晓青藏高原的特殊情况,这个在他的奏章里面都写清楚了。
王猛的想法其实更野蛮,或者说好听点,就是更宏远!他想的就是跟中华历史上元明清政权一样,在西藏建立一个属于蜀国的附属国,每年为蜀国朝贡,将这里的牛羊战马等物资都送过去!
当初这个奏章,张鲁收到之后是婉拒了,觉得太不划算了,那边属于没什么战略价值的地方,想开发根本不可能;想统治也需要更强大的军事力量过去啊,总不能就王猛张张口,那边就同意成为附属国了吧?
但是张富收到后,内心却是赞同王猛的,他可是深知西藏等地会对蜀国现在带来多大的帮助!那一片的水草肥沃,畜牧业发达,牛羊肉这些食物就不说了,战马可是最让他眼馋的战略物资啊!
之前就说过,张富想组建蜀国的第三支骑兵队伍,只是条件有限,只能放弃了。但若是王猛这个战略成功,别说第三支骑兵队伍了,就是第四支,也能拉起来啊!
所以张富不仅游说了父皇批注了王猛的计划,顺便也给王猛下达了新的指示,将他的计划修改的更加大胆了——不用将西藏发展为附属国,而是直接占领他,派遣自己人去管理,而且派遣武将、士兵过去长期驻扎!
道理也很简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西藏这嘎达的风气还是非常不好的,之前旧社会的农奴制度,可是杀人不吐骨头的,非常凶残。在这里建立属国,还不如直接彻底占领统一了它!
反正俩政策所需要的兵力都一回事——不管是收起附属还是要统一占领,可都需要武力镇压呢。区别就是后者需要长时间在那边驻扎罢了,还需要派遣专门的内政人才和将领。
当然,短期间来看,这个肯定不现实,因为蜀国根本抽调不出来那么多兵力和人手。但是吧,王猛这个计划也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他自己在奏章里面说的原话就是需要五年时间至少。
在这五年期间,张富这边可是还要进行军事行动呢,根据往常的经验,只要打起来,系统任务就会很多,那就不愁没有召唤次数,到时候来一两个高级将领,带着万把人过去,就足以镇压现在的西藏等地了!
于是乎,蜀国朝廷就批准了王猛的计划,而且还给他调拨了一些辎重粮草,至于兵力呢,实在是没办法给他了。只能靠着他之前在那边征募的大几千士卒,外加花荣带过去的几千人马,加起来也不过刚刚过万。
就些人马严格意义来说是不够的,但张富对王猛有信心,他可是小诸葛,诸葛孔明之后的第一全才,而且,西藏那嘎达现在也没什么太牛逼的人,估计没人是花荣的对手,说不定几年之后,还真能有什么惊喜呢……
反正现在张富是真没办法支援羌州了,他能做到最好的就是不让王猛和花荣来参与中原战场,至于那边他们能闹出什么动静,都算是惊喜吧。总不至于那嘎达还有能人能将花荣和王猛镇守的羌州给拿下吧?
这一章也统一解释一下,王猛为什么这次不参与大混战,首先就是因为他还在历练之中,第二王猛没有嫡系队伍,无法直接参与战争。若是空降为一方元帅,资历显然不够,也不能服众,是需要慢慢历练一番的。
徐达和岳飞这样武力型统帅,是可以通过战功来升迁,服众的。王猛内政型统帅,就需要一点点积累资历了。不过放心,后续王猛一定会是一方元帅,再统领七军,一起征战。(基本上超级召唤的人都有这个能力!)
第二点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猛还真有一个很大的任务在身上,这个任务让他没办法,也不好乱动,而且这个任务很重要也很艰巨,除了王猛之外,还真没人可以胜任!
后续就可以直接听好消息就行了,主视角不会放在这边,就是有很多人问王猛为什么不参战,来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