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皇子又托着圣旨走回来,众文武百官立即瞪大了眼睛,翘首以待。
大皇子走到玉阶边缘,深吸一口气,然后张嘴开始念名字。
李元吉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一个一个地听着。听到吏部、礼部的人选确定完毕,又立马竖起耳朵,生怕错过爹爹的名字。
可是,大皇子仿佛是猜到了他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似的,偏偏不打算如他所愿,直接停下来,不念了,搞得他一下紧张起来,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咳!”大皇子轻轻咳了一下,然后才提高声音,大喊:“户部度支司员外郎李敬贤。”
李元吉先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当即抬起手重重一拍,然后“哈哈哈”地傻笑起来。
听到身边传来声响,四下的文武大臣立即转过脑袋,用看傻子的眼光奇怪地看着他。因为他现在也算是泰安城里的名人了,所以不少官员立即认出了他,然后也就猜到了他如此激动的原因,当即会心一笑,把脑袋转回去。有个别没认出来的依然匪夷所思地看着他,实在搞不明白这是哪儿来的愣小子,居然敢在这里胡闹。
看到大家都在看自己,李元吉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立即收了表情,老老实实地站好。
听见自己的名字,李大人的心也“咯噔”猛跳了一下,按这个顺序,对应的应该是左侍郎,这可是户部的二把手啊,可能吗?他不敢想。
而且现在也不是多想的时候,他赶紧钻出队列,然后迈着小碎步,沿着御道边缘快速往前跑。这一路上,他的脚步倒是无比坚定,但是整个人却依然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昨夜得知了参加朝会的消息后,他其实也做过猜想,他料想的是:如果钱郎中升上去,那自己肯定可以补上去,再考虑到这次出现的空缺比较大,如果乐观一点,右侍郎的位置恐怕也是可以幻想一下的,毕竟自己的资历、政绩都摆在那里。至于左侍郎,他就想了那么一下,然后直接就给排除掉了,从度支司的员外郎一跃成为户部的二把手,这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了,他实在不敢奢望。但是,现在看来,结果好像真的在朝着这个不可能的方向发展了。
他不傻,知道这个可能性若是真能变成现实,那最大助力肯定是自己这个又立新功的孩子。自懂事起,他的父亲就教他秉公任直、持正不阿,他确实是这么做的,为官二十几载,他一直勤勤恳恳、本本分分,从未做过半点攀葛附藤、攀龙附凤之事。按照这个信念,倘若真是这个结果,那他或许应该感觉到羞愧才是,但是,现在他的心里只有开心,只有兴奋,因为对一个父亲而言,这世上绝对找不到比亲眼看着孩子出人头地更令人激动的事。
与刚才不同,这次大皇子并没有着急念下一个名字,而是乐呵呵站着,等着李大人的到来。陛下也没吭声,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李大人的身形。
见次情形,全场大小官员立即转过脑袋,睁大了眼睛,用艳羡的目光看着这个一直名不见经传,但是却能让大皇子、陛下给足面子的无名小官。
跑到玉阶下,李大人立即轻展衣袖、俯身跪下,高喊:“臣李敬贤,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皇子则赶紧往左挪一步,把位置让开。待他行完大礼,才重新走回去,继续念名字。这时的速度又恢复了正常,念完一个立马念下一个,没再给予半点赶路和行礼的时间。待人到齐,便立即展开圣旨,大声念起来。
听到父亲真的升任户部左侍郎,李元吉一直绷紧的身体这才放松下来,然后深吸一口气,压制还在狂跳不止的心脏,只不过,好像一点效果也没有,过了好一会儿,它依然在“咚咚咚”地乱跳。他又赶紧抬起手,按住胸口,然后“呼”得吐出一口气,他真的太兴奋了,他感觉这可比自己加官晋爵兴奋多了。
各部的二三把手确定后,接下来的流程便陡然提速,因为时间不早了,再不快些,就会对后面的“压轴大戏”产生影响了。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郎中以下官吏的任免是吏部的事情,是无需陛下或皇子亲自过问的。但是这次不一样,今天所有晋升的官吏,无论职位高低,全是大皇子亲自筛选,陛下亲自确认的。为了这事,这几天大皇子真是累坏了,昨晚更是一夜没合过眼。当然,陛下这么安排自然是有深意的,那就是要让下面的官员明白:你的前途是谁给的?更是要让他们知道:这大楚的江山是谁的?
待空缺填补完毕,陛下这才发话:“胶东王楚昭、世子楚宗宝,及一众腐吏,罔顾国法,结党营私,草菅人命,妄图动摇国本,最终,落得一个身败名裂、伏法受诛的悲惨下场,实属罪有应得!此等逆臣贼子,上负列祖列宗之英灵,下负黎民百姓之期许,其罪罄竹难书,其刑大快人心!
朕痛定思痛,更望诸位臣工,以彼等为镜鉴,明得失、知进退。居庙堂之高,当思民生疾苦,以清廉自守,以仁德施政;处江湖之远,亦需恪尽职守,护一方安宁,保百姓太平。
大楚基业,来之不易,需君臣同心,方能长治久安。朕愿与尔等携手,修明政治,整饬纲纪,富国强兵,使我大楚之威名,震慑四海,泽被千秋!望尔等谨记,莫负朕意,莫负天下百姓!”
陛下讲完,众文武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山呼:“臣定恪尽职守,修明政治,不负陛下,不负天下百姓!”
陛下很满意,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抬臂高呼:“平身。”
众文武大臣立即山呼:“谢陛下隆恩。”喊完才齐齐起身。
待众人站定,陛下再次开口:“接下来朕还有两件大事要宣布,诸位爱卿不妨再稍等片刻,与朕一起做个见证。”说完又拿起一卷圣旨,朝大皇子递过去。
大皇子赶紧躬身接下,然后再次走到玉阶边缘。
诸位臣工又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要宣布的事情或许才是今天的重中之重。
大皇子双脚站定,沉声开口:“楚宗宝诬良为盗导致伊列大军进犯雍州,楚昭密谋刺杀陛下、图谋篡位的事情诸位都知道了。不过,这雍州之乱是谁平息的?又是如何平息的?楚昭的阴谋是谁揭露的,又是怎么揭露的?我猜诸位知道的可能就不怎么详细了吧。哈哈,没关系,现在就让我来好好地给诸位讲上一讲。”说完便跟街头的说书人一般,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大皇子说的没错,因为这些事之前一直处于半保密状态,所以知道内情的还真不多。现在听他要揭秘,众人立即屏息凝神,侧耳聆听。
不过,身为故事主角的李元吉却懵了,心里顿时涌出一个不好的预感。作为李元吉最亲近之人,李大人、胡大人亦暗暗摇头,露出一脸的苦笑。
当“李元吉”三个字临空炸响时,众官员皆是一惊,不仅暗暗感叹:“好小子!又是你!”再听到他以数千城防兵智守武威城,打退了数万伊列大军的数日猛攻,最后竟还能主动出击,活捉敌首,出奇制胜时,又不禁慷慨激昂,啧啧称奇。离得近的直接转过脑袋,热切地盯着他,眼里满是羡慕、钦佩。
李元吉则是尴尬一笑,然后立即低下脑袋,眼观鼻,鼻观心。
讲完故事,大皇子“哈哈”一笑,感叹道:“好一个狡猾的小子,不过,我喜欢。”感叹完,突然提高声音,大喊:“禁卫军李元吉!接旨!”
李元吉还能说什么,只得钻出武将队列,迈步往前赶。
与刚才李大人受到的待遇如出一辙,陛下、大皇子皆静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到来。如此一来,他自然而然便成为全场唯一的焦点。
来到玉阶下,李元吉轻拂衣袖,正要叩头问安,陛下却急忙插嘴打断:“上来。”
李元吉一愣,只得乖乖收了动作,拾级而上。登上玉阶后,又往前走了两步,感觉距离刚刚好,这才规规矩矩地跪下,诚心正意道:“臣李元吉,叩见陛下,愿陛下龙体康泰,福寿绵长!”
这话跟别人的都不一样,不是他特立独行,更不是他想要溜须拍马,讨陛下欢心,纯粹就是想这么说,这是他最真诚的希望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