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使团搭起了帐篷,燃起了篝火,帐篷里透出人影,那是有人在里头燃起了煤油灯的缘故,布格看着煤油灯,有些疲惫的叹了口气。
这煤油不知是何时出现的,不过短短几年的功夫,忽然就风靡了大江南北。
回鹘的普通百姓用不起,可达官显贵几乎家家都有,商人们运来的煤油还没落地就遭到哄抢。
回鹘也想自己造这种油,可就连被他们扣下的商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说非得找到猛火油,又修出高塔——但猛火油在高塔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如何变成的煤油,这就无人可知了。
那商人在重刑之下仍旧只是说:“知道其中奥秘的人,在阮地都离不得高塔附近,但是家中亲人儿女几年都未必能见他们一面,衣食住行无一不精,阮地如今没有仆从,偏偏官府还会为他们配上保姆保父,好叫他们不必为吃喝拉撒烦忧。”
猛火油只能产出煤油么?
这是一直围绕在布格心头的问题。
他发现,煤油出现之后,来往的商人除了水泥路以外,还会提到沥青路,阮地许多地方修路,只要不是要过巨量商队的大路,供村民进城,方便山民交通的路,全都由沥青铺设。
突然增量的沥青,是否与阮地能提炼猛火油有关?
若煤油、沥青都与此有关,那……猛火油,还能提炼出现什么?
布格对阮地的好奇,最初就来自于此,好奇之下隐藏的是巨大的惶恐,阮地来带的变化太多,而阮地自身的变化太大……
他甚至因为那商人产生了恐惧,不断上书,希望国王能将商人放出牢房,好生安置养伤,派人送上礼物,握手言和,再将其送回阮地。
偏偏国王不肯,认为阮地再蛮横,也不会因为一个商人与其开战。
尤其王妃一直与阮女通信,国王以为,自己大可以与阮女结成联盟,异姓姐弟——虽然他比阮女的年纪大,但因为阮女强势,所以执弟礼也可以,若是实在不行,认阮女当干娘也行。
差了辈分,年纪就更不算什么了。
阮女的野心如今无人不知,国王想与其合作,瓜分周边小国,到时候阮女吃肉,回鹘喝汤,也算共赢,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也要欣慰有个好子孙。
但布格却一直心绪不宁。
阮女真的不对回鹘下手吗?
远交近攻,西夏曾经是近,回鹘是远,如今西夏已亡,回鹘就成了近。
唇齿相依这个道理,朝堂诸公难道不懂吗?只是阮地势大,回鹘弱小,即便知道其中的阴谋和道理,回鹘也无力回天,只能盼着阮女看回鹘恭谨的份上,将来下手时也能给个体面,别将达官贵人们都杀光了。
大国小国之分,到如今已然明确。
布格离开帐篷,待在帐篷里,他越发觉得气短心慌。
使团的众人也围坐在篝火旁。
布格刚坐下,就听一旁的人指向不远处的帐篷群:“你看看,那边是大理的使团。”
“大理?”布格奇道:“大理也派出了使团,要去阮地?”
“我叫人去问过了,他们所以从西夏过去,是不想从思播等地过去。”那人拨弄了一下火堆,苦笑道,“如今各国之中,大理倒是强盛,他们也没带贡品,只是想和阮地交换国书。”
他们来朝贡,大理却只是单纯的想和阮地互通有无。
“为着什么?”布格不明所以,“大理距阮地遥远,有川蜀和思播等地阻隔,与阮地两下相安,何必赶来?”
那人:“如今……阮地恐怕要通过川蜀,经略思播等地,听大臣们说,如今阮地女吏,称呼思播等地为贵州……连名都起好了。”
名字都定了,要说阮地对思播等地没有想法,可能吗?
“大理恐怕因此不得不和阮地交际。”那人小声说,“若是阮地依靠川蜀拿下了思播等地,那就可以直入大理,到时候大理可就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
布格心如擂鼓。
川蜀如今还不算阮地的地盘,但川南几乎已经在阮地的掌控之中了,甚至川西川东的猺人,白蛮、以及乌蛮等等非汉人,如今都开始与阮地汉人通商,甚至不少羁縻州的刺史,明明还是宋国的官,如今却在学阮地的通用汉话。
甚至阮地对川蜀的控制,大多依靠对这些蕃族的控制。
这是对以前的中原王朝而言难以想象的——宋国,包括宋国之前的中原王国,对西南的掌控非常衰弱,哪怕统治了川蜀这么多年,触手仍然只能停留在川蜀的平原,无法深入川西等地。
宋国如今还保持着对川蜀的控制,还是得益于宋国需要从川蜀到思播等地,买大理那边的马。
布格是正儿八经读过书,认识过两国博弈,学习过天下大势的。
他很快就想通了为什么阮地需要“贵州”。
因为阮地“需要”大理,“贵州”穷困,它全是山脉,根本没有平原,川蜀再险峻,还有成都平原可以种植和屯兵,能够让军队在当地就找到后勤。
但“贵州”没有,还不好种地,因为土壤下面就是石头,一旦遇到暴雨,土壤流失,石头上能种什么粮食?且“贵州”的蕃族这么多年从未被中原王朝真正统治,认为“汉人来了很快就会走”。
治理“贵州”也没什么好处,土司太多,当地官员根本收不到赋税,宋国朝廷只能拿川蜀和广南东西两路的税收去“养”贵州的行政班底和公共事务。
可——川蜀无法直通大理,虽有小路,但无法通过大军。
必须经过阮地官吏如今嘴里的“贵州”,没有“贵州”,则西南永远难安,失去“贵州”,那么中原失去大门,只要西北只要有一支强大的势力,就能通过大理进入中原。
大理不似“贵州”,大理是可以养活一个强大王国的!
“怪不得……”布格很快明白过来,“阮地之所以一直不对辽国和宋国下手,就是要经过西夏控制川蜀,通过川蜀得到思播等地,再经由思播等地……”
“大理。”布格叹息,“利刃悬顶啊!”
“可阮地能做到吗?”使臣却有另外的看法,“思播等地中原数次攻伐,如今不还是和蕃族泾渭分明?这么些年汉人从多地迁徙至思播等地,可还是与当地蕃族既不通婚,也不经商,阮地是有钱,吏目也肯吃苦,可汉人这么多年没做到的事,阮地就能做到了?”
布格:“若只是强攻,想来与以往的汉人王国别无二致,可你不要忘了,阮地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成为一霸,靠得不止是打仗。”
打仗只有消耗,布格的汉人先生曾说过,中原王朝打仗,多数时候都是亏的,亏人命,亏钱,亏粮草,因为打下一个地方,必要消耗人命,杀了所有敢于反抗的人,这保证了中原能够有效治理这些地方,但,在依靠人力种地,挖矿,发展的时候,打下一个地方消耗颇多,但在将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得不到一点好处,或许还要花钱迁人过去,减税,甚至免税,鼓励人们种地,恢复生产。
所以中原王朝有时候明明打了胜仗,却不乘胜追击,而是班师回朝,导致前期的投入几乎全部浪费,因为继续下去,是更大的浪费。
反正蕃族人少,不能进军中原,彼此之间又争斗不休,那就让他们继续自治吧,只要在明面上接受中原的授官,接受羁縻即可。
但阮地不同,阮地能开山——他们有强大的火药。
这让他们能在山区修路。
他们也会做生意,蕃人难道喜欢在潮湿瘴气重的山林里和同族打生打死么?
只要阮人能在山下开垦,甚至炸出平地,只要有耐心,蕃人必然会下山。
布格抬头望向星空。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阮地横空出世,恐怕已然到了要合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