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是,他的话音刚落,楚健就手一指:“你说的,不会是那条吧?”

众人瞬间望过去。

“卧槽!真有那么大的。”严华都吃惊了。

自己住这里那么久,都没有看到过。

“不对劲,那好像不是青鱼。”沈世杰忽然说道。

那条巨物朝这边游过来,逐渐清晰起来。大家定睛一看,发现还真不像是青鱼,嘴部前突,上下颌有骨板,有长长的牙齿,酷似鳄鱼长长的嘴巴。

此外,它体青灰色,体表有暗黑色花纹,那些花纹有的形如蜿蜒的线条,有的好似神秘的斑块,不仅增添了其外观的独特性,或许还在其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着某种特殊的作用。

“妈的!是雀鳝,谁放进去的?不知道是入侵物种吗?”很快,严华也认出那条巨物的身份了。

俨然就是臭名昭着的雀鳝呀!

雀鳝全身长了一层菱形鱼鳞,看上去就像武士穿的盔甲一样异常坚硬,实际上是由无机盐组成的。他听说,许多已灭绝的远古鱼类也有那种鱼鳞。

这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会攻击它所遇见的所有鱼类,捕食时,它会一动不动的装死,直到猎物靠近它时才发起致命的一击,然后围着被咬死的鱼转一至两圈后再将其吃掉。

“看来,必须把水给抽干,都不知道它产卵了没有。”

沈世杰还记得,曾经羊城的一个人工湖也出现一条这玩意,为了人工湖的生态,直接抽干,将那条雀鳝给逮出来。

可见,这玩意对生态的破坏有多大。

雀鳝有着“水下杀手”的称号。

“希望是一条公的。”严华开口道。

青年也听说过这种生物,插话道:“好像说,这种鱼不能吃,有毒的。”

最烦就是这样,作为入侵物种,还不能吃。要是好吃,在中国根本就活不过成年,小龙虾就是典型的例子,被吃到只能靠人工养殖才不灭绝。

“跟河豚差不多,鱼卵和内脏有毒。不过,河豚的肉好吃,很鲜美。而这玩意,肉质柴,口感又差,不好吃。”沈世杰说道。

“沈哥,你吃过?”

沈世杰笑道:“吃过呀!”

好家伙!

难怪人家说:北吃羊,南吃蟹,两广吃遍自然界;西北羊肉顶一切,东北大酱蘸世界;云南吃菌逛世界,山东煎饼卷世界;川渝火锅涮一切!

你们是真不忌口呀!

有这么一条大家伙在,湖里的小鱼估计有点悬了。

看那条雀鳝很快又沉入水底,大家对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等水抽干。

这时候,又有人拿着所谓的传家宝过来,找楚健和沈世杰鉴定,谁不想发财呢?看阿秀等人,便知道这两位老板是不坑人的,厚道人。

“老板,看看我家的这个啦!以前老人留下来的。”

楚健扫了几眼,只见东西用小木盒子,打开后,里面竟然是一块金裸子,以及几块金瓜子。

金裸子指古代中国用于流通或赏赐的较大块金子,通常呈锭状或块状,区别于碎金形式的金瓜子。

其名称中的“裸子”强调未加工成特定形状的原始状态,重量和规格无统一标准,多用于大宗交易或贵族间的馈赠。??

很多人只知道“金瓜子”,归功于现在铺天盖地的清宫剧,剧中后宫娘娘动不动就用金瓜子赏赐下人。

赏赐金瓜子并不是清朝独有,它起源于宋朝,只不过一直持续到清朝。只是这些年来,清宫剧泛滥,以至于很多人以为,那些东西都是清朝才有的。

实际上,最初时,金瓜子实际上就是金子的边角料,俗称碎金子。因为古时候金银是硬通货,所以即使是碎的银子购买力也是惊人的,更不要说碎金子了。

随着物价的不断变动以及朝代的不断更迭,每个朝代金瓜子的价值都不同,明朝时期兑换比例为一比十,而清朝则直接到了一比二十。

要是直接拿碎成各种大大小小的小块的碎金子打赏,似乎看上去并不是很美观,于是聪明的工匠们就把这些碎金子重新打造成这种瓜子的形状,便于帝王用来打赏。

一般情况下,受到这种打赏的大臣,其实并没有拿这种金瓜子出去买东西或者去兑换成银子的,因为这是御赐之物。

“大姐,看来你家以前也阔过呀!”楚健跟她说道。

妇女脸色有点不自然,笑了笑,没有解释。

然而,有人却点破:“阔什么?她公婆家祖上是土夫子。”

楚健有些意外。

“土夫子”他知道,在当地是盗墓贼的意思。

说到本省的土夫子,就不得不提任全生,被誉为一代盗墓祖师爷。在盗墓界,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自古以来,挖掘坟墓被视为一种有损阴德的行为,普通百姓通常不会选择这条路。

任全生出生在长沙,成长在一个内乱频繁、军阀混战的时代。当他的妻儿不幸患上重病,需要大量的金钱治疗时,他别无选择,只能跟随乡亲们从事盗墓活动。

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任全生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旧时期盗墓界南派的佼佼者。他走过了无数的山谷和丛林,挖掘过无数的古墓,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近些年来,一部很火的盗墓影视剧,他就是故事角色原型之一。

“你不要乱讲,这是我家的传家宝。”妇女大声纠正道。

不过,有时候人越大声,其实越是因为心虚,没有底气。

楚健笑道:“不管是怎么来的,只要是建国前得到的,那就是自家的传家宝,毋庸置疑。”

哪还能翻前朝的旧账?

要是那样,好多人的家产都得上交。

远的不说,像民国时期的大家族,军阀等,他们的财富来得很正路?比如孙殿英,挖了多少墓呀?最出名的,无疑就是把慈溪的墓给掘了。

听到楚健这话,妇女露出笑容,没那么虚了,昂首道:“听见没?我家这些东西,都是建国前就得到的,是传家宝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