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 第367章 与同宗族叔赵甲第的恩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7章 与同宗族叔赵甲第的恩怨

在乡村,王家这场婚宴算是极为丰盛了。

酒肉菜通通管够,等赵麟中途退场的时候,各桌都有东倒西歪醉醺醺的村民了。

一个个高谈阔论,吹嘘着自己的本事。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哪里来的大人物。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忘却生活的穷困潦倒和艰难处境。

妇人们也都一个个吃的肚儿圆,难得一次的满足和兴奋。

孩子们则是来回追逐打闹嬉戏。

底层百姓群生众像,这一刻深深印在赵麟脑海间。

士大夫阶层,有人喜欢画山水,画花鸟,画仕女。

可从没有一个画过这些底层的百姓。

今日,他却要把这一幕刻在心中、脑海里,为他们画上一幅。

赵麟回到书房,一待就是两个时辰。

完全沉浸两幅画中。

家里的人,也没有敢打扰他,甚至也没有送茶水,更没有催促他歇一歇。

直到他忙完之后,那股创作劲头过去之后,才感到了一丝劳累、筋骨酸疼。

此时,已是夜晚。

书房外,烛火摇曳,只听见寒风的呼啸声。

赵麟没想到这两幅画竟花去了他整个下午的时间。

来到暖和的中堂,发现老太太正在闭目养神。

“祖母……”

“麟哥儿,忙完了?”

老太太睁开眼,嗔怪道:“赶紧吃饭吧,你二嫂几次都想去喊你了,都被我制止了。”

二嫂张妍笑着走进来道:“祖母,可不是我着急,是两个小丫头还惦记着老三许诺给她们的故事呢。”

她说完,又道:“饭菜都热好了,马上都端上来了,都是王婶刚才送来的熟食。”

话音刚落,张妈、以及丫鬟青竹开始摆放碗筷,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

这是王家招待婚宴专门留下的一些硬菜。

这不,直接给他家提来了满满的几大食盒。

“要喝点酒暖暖身子吗?”

老太太心疼地看着赵麟那冻的发红的手,询问道:“家里什么都好,就是天太冷,在州城哪里会让你冻着。”

“祖母,我可没那么娇贵,小时候不是一直这样过来的吗?”

他说话的同时,小丫鬟就端来了热水,供他来洗手。

“你看,现在还有人伺候着烧水洗手,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是呀,咱家的日子比着那些同宗族人确实好太多了。”

老太太看着他吃的很香,又道:“你二哥不是告诫过你吗?吃饭要细嚼慢咽,这样对身体也好,你作为读书人更应该文雅。”

“才没有那么条条框框。”赵麟说着,就把两个鸡腿夹给了眼巴巴的两个小侄女。

并不是二哥二嫂苛待这两个小家伙,而是小孩子实在太馋。

吃饭的时候,她们不怎么吃。

可看到别人吃的很香,她们又忍不住流口水。

“小叔,给我们讲讲豌豆姑娘,你不是说有时间给我们讲吗?”

两个小丫头等他吃完饭,就迫不及待地凑到他跟前,央求道。

赵麟无奈,只得给她们讲了那个豌豆姑娘的故事。

当然,他还是进行了一点的魔改,以此符合这个时代。

他刚给他们讲完,门外就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婶子,在家吗?”

一家人听到这个声音,顿时皱了皱眉头。

“唉,这个赵甲第,怎么又来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颇为无奈道。

“他来过几次了?”

赵麟好奇问道。

这是他同宗的一个未出五服的族叔,听其名字就知道他的长辈对其的希望多么大。

据说,这位族叔小时候很是聪明,是个读书苗子。

三岁就能认识很多字,五岁就能做对子。

三千百,更是倒背如流。

村里的人都对他夸赞不已。

认为他将来能光耀门楣。

人人见了都奉承、夸赞,无疑让他一家在同宗里得意非常。

他父亲和自己的祖父是堂兄弟,关系却不是太好。

不过终归是未出五服的同宗,赵麟的祖父见家族出了这么一个有机会光宗耀祖的读书人,就想着能改善一下关系。

不时从镇上买上一刀纸,或者一支毛笔、书籍什么的送给对方。

可他们的善意,在对方眼中却成为了攀附、讨好。

在一次喝过酒之后,赵麟的堂叔祖——赵甲第的父亲,公开嘲讽了他的爷爷。

让他祖父顿时成为了全村的笑话。

赵麟小时候就听说过此事,爷爷气的一天没吃饭,三天没过门。

后来,他家再也没有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了。

而他这位族叔赵甲第,就像赵麟前世所熟知的那位伤仲永一文里的神童一样。

等到了十岁之后,在众人的夸耀、奉承下、越来越平凡。

这让他的父亲很是怄气,就算如此,也还是卖了家中的几亩地,支持他继续读书。

十六七岁以后,又接连参加了几次县试。

都落榜了。

如此一来,曾经人人奉承、称赞的赵甲第,也成为了村里的笑柄。

赵麟那位堂叔祖怎会甘心?

家里一贫如洗的情况下,他拖着久病的躯体,在一天夜里来找赵麟祖父借钱。

一把鼻涕一把泪对当年的事情表示懊悔,甚至不惜跪下请罪,许下诸多的承诺。

赵麟祖父最终还是生了怜悯之心。

借给了其一两多银子。

当然,最后赵甲第还是没能通过县试。

他的父亲,赵麟的那位堂叔祖也不甘心地去世了。

不过,赵甲第年轻的时候,读了十多年书,又长的一表人才,被一个皮货商看中了。

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家的日子也再次好起来了。

赵麟祖父见此,就让大儿子找他索要他们曾经的借银。

一两多银子,可是能买一亩良田呢。

若赵甲第一家贫困潦倒,他也不会逼迫。

可看他又是购置田地,又是要建房子,却丝毫不提还那一两多银子的事。

这怎么可以?

谁知,这个赵甲第却矢口否认这笔借银,为此大吵大闹,弄的全村皆知。

“夜里去借的?还没有借条?我还说你们欠我们家十两银子呢?”

赵麟的祖父,气的又是三天没出门。

他如何也没想到,这辈子最大的两次羞辱,就是来自他的堂弟和堂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