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心满意足的李典史和王典吏,赵五爷家终于恢复了宁静。
赵庆双手捧着那尊流光溢彩的琉璃摆件,陪着赵麟回了家。
家中老太太得知他得到了保正一职,也很是高兴。
赵家人担此一职,无疑会对整个族人有所照顾。
特别是他们一家,常年不在家,有族人照顾田产、屋舍,会让人放心不少。
“庆儿,以后好好干,不要辜负了三里五村的乡亲对你的期望。”
“是,三娘,我一定好好干。”
赵庆掩饰心中的激动,恭敬应道,同时又看向赵麟:“麟哥儿,此次多亏你了。若你不回来,可能这保正一职又泡汤了。”
“哈哈,庆叔,咱们叔侄就不要客套了。”
赵麟笑了笑:“再者,以您的能力,保正一职早就该是你的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村里的人也都得知了此事。
从那位李典史一行人来到了他们村,大家都有预感,那就是保正一职,他们赵家的人得到了。
这不,那位大人刚离开不久,赵五爷家就响起了鞭炮声。
那动静,比过年的时候还要闹腾几分。
等赵庆回到家,他家老爷子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激动道。
“哈哈哈!庆儿,从今之后你就是保正了!咱们老赵家祖坟冒青烟了!”
赵五爷那带着酒意的声音,充满了扬眉吐气。
“爹,您这也太高兴了吧。咱们还要多向麟哥儿学习才是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赵庆苦笑不已。
其实,他本来也挺激动高兴的,但刚才送麟哥儿回去,见他如此镇定、老成,不由感到自愧不如。
要知道这小子面对县里的大人物亲自拜访,都能如此淡然。
自己只不过得到了一个小小的保正一职,就高兴到如此地步,与之相比,实在是羞愧不已。
赵五爷听了他的话,则是大声道:“哼,你还想和麟哥儿比?人家是文曲星下凡,那气魄,那胸襟可不是我们能比的。”
“你能得到这保正一职,爹就很满足了,至少以后咱们村再也不用看人家脸色行事了。”
别看掌管三里五村的保正,连“吏”也算不上。
可在皇权不下县的当下,它的权力却是涉及到老百姓的方方面面。
到了晌午过后,赵五爷家宅子的门槛几乎要被踏平了。
来的都是赵家村及邻近几个村的村民。
有的提着半篮子还沾着露水的青菜,有的拎着一串自家熏的腊肉,有的抱着几只肥硕的老母鸡,还有的捧着几枚攒了许久的鸡蛋……
礼物谈不上贵重,都是些乡野土产,但那份热络和恭敬劲儿,却是实打实的。
“五爷,恭喜恭喜啊!庆叔当上保正了!这可是咱三里五村的头面人物了!”
“庆哥年轻有为,以后村里有什么事,可得多仰仗您了!”
“五爷,这点小意思,您务必收下!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啊!”
“庆保正,这以后粮税、徭役摊派的事,您可得帮衬着点……”
上门的人,脸上堆满了笑容,话语里全是恭维和小心翼翼的试探。
他们找的,自然是新任保正赵庆和他爹赵五爷。
赵五爷家那原本在村里只能算中不溜的院子,从未如此“风光”过。
门槛被踩得发亮,院子里堆满了各色各样的“心意”。
看着那些往日里或冷淡、或只是点头之交的村民,如今一个个带着讨好的笑容登门。
口口声声喊着“五爷”、“庆保正”,这让赵五爷和赵庆父子俩,心里的滋味复杂极了。
狂喜自然是有的。
保正虽不入流,但管着三里五村数千口人的赋税、徭役摊派、杂事纠纷,权力实实在在。
一句话,就能让一户人家多交或少交几斗粮;
一个点头,就能决定谁家的壮丁去服最苦的徭役;
邻里纠纷,保正一句话就能定个基调。
这种掌握他人命运的感觉,如同烈酒,初尝之下,醉人无比。
但看着院子里越堆越多的东西,听着那些越来越露骨的恭维和请求,父子俩心头的火热,又被一股凉意浇醒。
“爹……”
趁着送走一波人的间隙,赵庆看着墙角堆成小山的鸡鸭菜蛋,喉咙有些发干,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这也太…太吓人了。”
赵五爷脸上的笑容早就僵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凝重。
他用力拍了一下儿子的肩膀,声音低沉而严厉。
“庆儿!看到了吗?这就是你屁股底下这个位置的分量!”
“这些人,这些笑脸,这些‘心意’,不是冲你赵庆来的!是冲着你手里的权来的!更是冲着麟哥儿的面子来的!”
他指着那堆礼物,眼神锐利。
“没有麟哥儿,你算个什么东西?李典史会正眼看你?”
“这些人会提着东西上门叫你一声‘庆保正’?做梦去吧!麟哥儿一句话,能让你当上保正,也能一句话让你什么都不是!甚至…让你比从前更惨!”
赵庆被父亲严厉的话语刺得一激灵,狂喜褪去,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他想起典史李茂在赵麟面前那副近乎谄媚的姿态,想起赵麟那平静却深不可测的眼神,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头顶。
“爹…我…我明白了!”
赵庆的声音带着后怕。
“我绝不会得意忘形!这位置是麟哥儿给的,我就得替他看好这赵家村!绝不敢滥用职权,更不敢给他脸上抹黑!否则,不用别人,我自己都没脸见他!”
“明白就好!”
赵五爷看着儿子醒悟过来,松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
“记住,咱家能有今天,全拜麟哥儿所赐!”
傍晚时分,赵五爷父子俩忙碌了一天,又送走了最后几波“热情”的乡邻。
“爹,麟哥儿一家,听说明天就要启程回汴州了。”赵庆低声道。
赵五爷点点头:“是的,像他这样的大人物,应该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呢。”
“把这些东西挑些最好的,都给麟哥儿家送去!麟哥儿看不上这些,但这是咱家,还有三里五村乡亲们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