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 第639章 这事好久不做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在20世纪后,随着科学理性主义的发展,宗教与科学逐渐分离。

比如爱因斯坦就明确反对将科学与宗教对立,他认为\"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强调理性与信仰的互补性,所以当时的个人信仰仍属于私人领域。

到了现在的二十一世纪,西方国家学者的信仰已经逐渐呈现多元化,既有坚持传统宗教信仰的,也有完全摒弃宗教的。

也就是说,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其学术成就。

如果不是因为埃琳娜·沃森教授作为信教徒的一份子,她也不会整天把命运和因果律挂在嘴边。

而那个“时空旅行者”的名字,在普通人听起来好像很玄乎的名字,却恰好勾起她的兴趣点。

因为光是听起来,就让她沉寂多年的求索神经开始剧烈震颤。

“陆。”她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沙哑和急切:“关于那个平台……你有任何,哪怕是理论上的可行性验证吗?”

陆时羡的嘴角,终于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

因为他知道,这趟波士顿之行,已经触碰到了最关键的那个节点。

当学术的追求触及天花板,而当有人递来了打破天花板的工具时,没有哪个真正的探索者,能够拒绝这种诱惑。

......

mIt只是一段简短的旅程。

接下来的几天,陆时羡陆续在全米的各个顶级研究机构里做学术访问。

当然,学术交流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更大的原因是给研究院挖人。

作为他曾经的来时路,Ucd和耶鲁大学更是这趟特殊行程的重中之重。

再次重新回到耶鲁大学,这个曾让他获得过巨大荣誉的地方,是一种奇特的体验。

耶鲁大学内部更是为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欢迎仪式。

耶鲁大学伍尔西音乐厅,哥特式拱顶下悬挂着历代学术先贤的旗帜。

此刻,能容纳近三千人的主厅座无虚席,连两侧廊道都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

这不是寻常的学术报告,而是一场为一位特殊校友准备的欢迎仪式。

当陆时羡的身影出现在舞台入口时,全场瞬间起立,掌声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久久不息。

舞台中央,耶鲁大学校长沙洛维亲自致辞。

“今天,我们欢迎一位游子归来。”沙洛维的声音在宏伟的厅堂中回荡:“但他并非空手而归。他带回了人类认知边界的新版图!”

他指向身后巨大的全息投影,校训“光明与真理”的希伯来文标语下,展示着陆时羡诺奖工作与被授予院士荣誉的关键图示。

“陆时羡博士,耶鲁曾经是他的一个起点。而今天,他与他的研究成果,正成为世界科学界无数杰出头脑渴望奔赴的终点之一。”校长转过身,面向陆时羡,语气庄重而真挚,“耶鲁以你为荣,不仅因你的奖项,更因你诠释了耶鲁精神最核心的部分——永不设限的探索,与挑战传统的勇气。”

掌声再次雷动。台下,当年曾和陆时羡有交集的几位老教授眼含欣慰,而年轻学子们的眼中则闪烁着近乎崇拜的光芒。

陆时羡走到台前,目光扫过这片承载过他青春求索的地方。

他并未准备长篇讲稿。

“感谢耶鲁。”他开口,声音清晰而平稳,“我曾在这里的图书馆熬夜,在实验室失败,也曾像台下许多同学一样,为前路的未知而迷茫。”

他微微停顿,继续说道:“耶鲁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信念:真理从不局限于任何地理的边界或固有的范式。它只向最勇敢、最执着的追问者显露真容。”

“今天,我站在这里,身份或许不同,但追求真理的内核,与当年坐在台下时,并无二致。”

话音落下,掌声第三次席卷整个音乐厅,比前两次更加热烈,带着一种精神的共鸣与传承的意味。

这不仅是一场欢迎仪式,更是一次宣言。

宣告着这所古老学府培养的种子,已在远方成长为参天大树,并开始为整个世界,投下新的荫凉。

仪式结束后。

一间可以俯瞰整个菲尔普斯拱门旁边草坪的办公室里。

詹姆斯·罗斯曼教授,陆时羡的老熟人,此时正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对面的年轻人。

“陆。”罗斯曼的声音带着夸张的惊诧:“什么?你让我也去你那个什么繁缕研究院?”

“搞研究这事我好久没做了,好多年没做了。这我恐怕......”

“罗斯曼教授。”陆时羡知道他想说什么,嘿嘿一笑道:“又没让您全职过来,就是挂个名字而已?”

“就担任一个名誉研究员而已,授牌仪式的时候亮亮相就行了。”

“这件事相信对您来说并不困难,当然如果您愿意多来研究院看看也行,顺便就当度假了。”

罗斯曼心情这才缓过来。

当吉祥物这事,那他可熟悉了。

从罗斯曼这里出去之后,陆时羡倒也没忘记曾经一起奋斗的三个老熟人。

纽黑文的秋意已深,克朗楼前金黄的银杏叶铺了厚厚一层。

耶鲁大学校园里,古老建筑的尖顶在灰蓝天空下显得格外肃穆。

但在分子细胞生物学系那间熟悉的公共休息室里,陆时羡正与他曾经的两名位博士生围坐在靠窗那张熟悉的橡木桌旁谈笑晏晏。

没有瑟琳的原因自然是她早就跟随丈夫去往徳国海德堡大学继续做研究了。

而梅林如今已是耶鲁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的助理教授,身着剪裁得体的职业装,步伐自信。

他近年在植物病原体三维结构领域连续发表了几篇颇有分量的论文,学术前景一片光明。

“陆教授。”首先说话的梅林语气里依然带着尊敬和恰到好处的主动:“您离开耶鲁之后,我这几年也时常关注到您的研究成果,您在‘繁缕’的系列研究依然令人惊叹。”

一旁的鲍勃则沉默许多。

他穿着略显陈旧的格子衫,身形比几年前胖了些,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据曼斯克所言,自陆时羡离开耶鲁后,他独立领导的小课题组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 tenure-track 的轨道上已然落后,几乎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