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阿成和三舅 > 第309章 勇救弟弟的李少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少朋当年入学比阿成早一年的,也许是两年,那年月只要是上学,去学校里面报个名然后交了学费就行了。

孩子交给学校之后,家长是没有接送这回事儿的,一日三餐给孩子做好吃好,那就是对自己家学生的负责。

很多家庭教育他们的孩子的话都是“要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只能是打坷拉。”

坷拉是什么呢?坷拉就是干了的泥块,你可以理解为板结的土块。

那为啥是打坷拉呢?怎么不打别的呢?

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时候,豫南这里还是家家户户都在种庄稼为主,那时候也没有多少工厂可以去打工。

从事农业生产就需要跟泥土地打交道,土地怎么才能产生高效的生产能力呢?那就需要松散的泥土了。

松散的泥土含有有机质高,透气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农作物根系生长茂盛,自然的就能够高产。

那年月农业还没有机械化,很多时候都是需要人力的,当然了也有畜力,只是很多家庭买不起牛,一年也就两季用得着牛的地方,很多人家都还是自己亲自刨地。

你能想到那时候早上四五点起来,去地里就开始刨地,刨到日晒三竿时候回家吃个午饭,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再去地里刨地到晚上天黑了时候,一块地也就两三天就能够刨完。

刨地,有些地方叫做翻地。每一次翻完地之后,那些一块一块的状态下都需要打碎,这也就有了打坷拉的说法了。

其实,一块地理想状态下,泥土略微有些湿湿的,这种既好翻又好打烂土块,还不沾农具。

但现实情况下都不会这样的,农作物一收完,地表就直接被太阳暴晒了,表面的湿也很快变成了干巴巴的状态,甚至有些时候土地都裂开口子了。

这样干的地,翻的时候力气小了都扎不进去多深,力气大了会很震手。一个是举起来农具扎进地里震手,另外一个就是翻出来的大块板结打土块再一下打烂时候也震手,有经验的人也许一下就能够完全打烂,但没有经验的往往需要两三下才能够打烂了一个板结的土块。

这么一下来,晚上两三天就能让你手上起泡,经常干农活的人手上不会起泡,只是日积月累早已有了厚厚的茧子。

这就是打坷拉了。

你想一下,头顶日头,热气一浪高过一浪的铺面而来,手被震的生疼,最主要的是这样的劳动强度需要两三天,没干过的人两三天下来,几乎肩膀和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农人用自己最朴树的辛苦教育后代,可惜的是后代是感受不到的,因为他们刚上学,在没入学的时候也都是在田间地头父母亦或者爷爷奶奶营造的小小的遮挡了阳光的地方看着父母干活而已。

李少朋在小学二年级时候留级了,而这一年阿成刚好没有被闫松宝劝退留级,好巧不巧的是阿成跟李少朋成了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