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秋天,阿成家里的柿子又熟了,每年这些柿子熟了之后,大多数都是摘下俩自己吃点,然后送给左邻右舍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摘下来,在催熟的过程中坏掉的,当然了,树上也会留一部分,这个被称为“看树老”。
至于这个看树老是怎么个一回事儿,这个大概跟一些农村人喜欢的称呼有关了,比如神话故事里面八仙之一有“张果老”,也许朴树的价值观让农民相信这个给树冠以人的尊敬称呼,能够让这个果树生长百年千年,从而造福子孙。
其实这个留在树上果子除了当做看树老之外,它还有另外两个用途,一个是可以作为鸟类的食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们相信这些鸟类是在平时捉去的一些害虫才有这些硕果,自然的要分享给他们一些。
另外一个用途就是这些果子都是自然成熟的,即使不被鸟类吃掉,也会落到地上。或者说,这些熟透了的果子被鸟类吃去了,他们的种子会在不远的地方落地生根,从而造福其他地方的人们,这就像是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样的道理,在那个农业社会里,即使是丰年,人们也有一些延续下来的习惯,食不绝种也是对于自己的另一种保护,他们相信这样的善举有一天会得来福报。
李新典曾给阿成讲过自己小时候吃到他母亲做的柿饼,他讲的是那样的美味,甜中带糯,柿子的香味裹着小麦粉的甜味,柿子的甜味在小麦粉的香味里面萦绕,在新出锅的热气腾腾的时候吃到嘴里,柿子独有的滑溜在小麦粉的粗糙夹杂下显得是那样的相得益彰,那感觉像是过年一样的甜美。
阿成听着父亲的讲述是那样的想吃,人都说看景不如听景,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听人讲述,尤其是那人讲的又那么绘声绘色,往往让你有了更多的想想空间,讲述人口中的讲述内容也就变得更加的美好了。
这年秋天阿成家里柿子七八分熟的时候,阿成的爸妈给这些柿子用长长的竹竿取下来,竹竿的末梢是用小刀划出来的深深的U型槽,一般这个U型槽刚好能给柿子的小支掰断,柿子叶子刚好能够卡住这个柿子不掉落。一般掉落的柿子会很快的烂掉,为了保存的过程中不腐烂,都会选择带枝取下来,枝条分叉或者是有叶子卡住在,就会能保证这些柿子不掉落了。
七八分熟的柿子只需要再青蒿草在竹篮底下垫一层上面码好柿子之后再放些梨子,因为梨子成熟的季节恰好和柿子同时的。
当然了,柿子成熟的时候还有石榴也一起成熟了,农村人可以做到的自产自销,不过一般不会拿石榴放到柿子篮里面,顶多是拿几个秋桃放入比较合适的。
等到柿子基本上九分熟的时候出来,用清水冲洗一下柿子皮,给红彤彤的柿子肉挤出来,再给柿子的黑褐色子核去掉,给柿子肉泥按照比例和面,柿子面就也是红彤彤的了,光看着柿子面就很有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