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巨流河【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三十四章 巨流河【上】

新民县郊,巨流河东岸。

透过灰蒙蒙的双筒望远镜,可以看见冰封的河面上,几个奉军士兵正在布置烈性炸药。

众人忙活一阵,将所在河段布置妥当,随后举手示意,又连忙拖着电线滚筒迅速撤回岸边,原地卧倒,等待爆破。

旋即,刺耳的铜哨声响起。

“嘀——”

河岸不远处,工兵连立刻按下引爆装置。

紧接着,就听“轰”的一声巨响,连带周边的河堤都跟着微微震颤。

冰封的河面顿时炸开,迸碎的冰块大大小小,径直冲上高空,随即纷纷坠落。

等到一切都恢复平静时,巨流河便又重新“哗啦啦”地流淌起来。

很快就有河鱼翻着肚皮浮出水面,岸上的工兵见状,急忙跑过去涉水捞鱼。

尽管是枯水期,最深的水域也不超过两米,且仍有大量浮冰顺流而下,但对行军渡河而言,却已称得上是不小的阻碍了。

正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沙沙沙”的脚步声。

赵正北放下望远镜,回头一看,是他的副官。

两人站在距离河岸五百米开外的缓坡上,其下就是巨流河前线阵地,也是奉军阻击郭鬼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怎么了”赵正北问。

副官走到他面前,敬礼报告:“团长,指挥部最新电令!”

“讲!”

赵正北言简意赅,重新拿起望远镜,转身又朝着巨流河对岸眺望。

现如今,他早已习惯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其言行举止间,处处流露出身为军官所应有的威严气概。

副官不敢怠慢,即刻掏出电文,如实汇报说:“总司令电告我军将士,凡在前线参与作战之军官将佐,即日起晋升一级,另外加发两月恩饷,一律按照现洋结算,万望前线各部同仇敌忾,讨平郭逆,保境安民。”

“现洋结算”

赵正北有点意外,转过身来,接着又问:“弟兄们都听说了吗”

“没有!”副官笑着回道,“团长,这种消息,应该由您亲自告诉大家,弟兄们才能更有干劲儿呀!”

“哦,那倒也是,电令上还说什么了”

“其他就是一些物资补给,棉衣棉裤,饼干罐头,香烟弹药之类的东西,刚刚送到阵地,所有物资都已经核对无误。”

“你刚才说,还有罐头”

赵正北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连忙接过电文,仔细核实起来。

结果没错,司令部竟然真把肉罐头发给了前线的普通官兵。

看样子,老张为了平叛,的确下了血本,就连平常用来压箱底的好东西,现在也一股脑地全都抖落出来了。

赵正北身为军官,自然不缺罐头,但他为弟兄们感到高兴,于是又顺着电文往下看,快读到末尾时,却渐渐皱起了眉头。

“咱们团也要来东洋顾问了”他问。

副官点点头说:“是啊,指挥部最新消息,总司令给所有军官都聘请了东洋顾问,咱们团的随军翻译已经来了,正在阵地那边等着跟您报到呢!”

“聘请”赵正北嘟囔道,“恐怕是不聘不行吧!”

“这……”

副官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赵正北摆了摆手,把电文还给他,神情凝重地说:“算了,正好过去检查一下前线的布防情况吧!”

说着,迈步就朝阵地走去。

……

郭军反奉的战事,眼下已经进行到了决胜阶段,但战争还没开打,胜负似乎就已经彻底失去了悬念。

东洋人的干预效果,堪称是立竿见影。

横滨正金银行和高丽银行先是给老张提供了大笔贷款,用来犒赏三军,购置军火武器,并迅速稳定了省城的经济秩序。

紧接着,东洋使馆又向冯基善提出交涉,许诺给他诸多好处,劝说其背盟中立,不再参与反奉战事。

倒戈将军不负众望,果然迅速背盟。

原本,反奉同盟共有三支军阀,分别是郭鬼子、冯基善和李剑仙。

结果冯基善不仅没派兵支援,反倒是调转枪口,直接朝李剑仙杀了过去。

这位李剑仙,也是奉系出身。

但他对反奉这件事,本来就兴趣不大,一心只想当直隶督军,眼看着冯基善来抢他的地盘儿,哪里还有闲暇出兵反奉

而且,李剑仙还是个有名的孝子,自家老娘身在奉天,听说娇儿叛变,急忙修书一封,苦劝其莫做忘恩负义之事。

如此一来,反奉同盟顿时瓦解。

随后,东洋人又派舰队进入渤海湾,严守榆关铁路,截断郭军的补给线,使其退无可退,一到关外,就成了瓮中之鳖。

按照最初的作战计划,郭军攻占锦州以后,本该兵分两路,一路由新民南下,一路由营口北上,实现南北夹击的攻势。

然而,关东军闻讯增兵,火速进驻营口,划定军事禁区,又彻底破坏了郭鬼子的进攻部署。

直至此时此刻,郭军早已是孤立无援,军中粮草不足、弹药告急,许多士兵身上连一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只能寄希望于速战速决,尽快攻破巨流河防线,占领奉天省城,否则拖得越久,胜算就越是渺茫。

可问题在于,就算郭军成功突破了巨流河防线,想要进驻奉天城,也仍然绕不开南铁附属地。

除非郭鬼子敢跟真鬼子正面交火,否则一切都是妄谈。

再退一步讲,就算郭鬼子真敢开火,仅凭他这一支孤军,内无粮草,外无后援,又怎么可能攻占奉天

更何况,关东军现已将司令部临时移驻奉天,白川义则大将亲自坐镇督师,东洋精锐尽出,郭军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

胜负已定,此乃死局!

巨流河不过是浅浅的一汪水,而南铁附属地才是郭军无法逾越的那道天堑。

相比之下,奉军就显得从容多了。

尽管前期作战不利,连续丢失连山防线和锦州重镇,但在老张的运筹帷幄下,奉军又重新集结起来,并提前撤回巨流河东岸布防,东洋人提供铁路运兵,不过几天光景,张辅臣和吴大舌头便已亲率两省援军赶赴前线驰援。

新民县郊距离奉天省府,只有五六十公里路程,补给线极短,各种军需物资,几乎是随叫随到。

老张放出话来,只要能讨平郭逆,他除了媳妇儿不能给,其他的,众将士要什么给什么,一点都不含糊。

而且,所有犒赏即刻落实,绝不拖延敷衍。

你说要钱,老张开“内帑”拨款,一律按照现洋发放;你说枪炮不够用,奉天兵工厂全力生产,上午提的要求,下午就能送到;你说物资吃紧,粮食罐头,香烟被服,立刻火速运抵前线。

这时候,郭鬼子还在河对岸画大饼呢!

他许下的都是空头支票,说什么等到攻占奉天以后,谁来当督军,谁来当镇守使,谁来当参谋长之类的屁话。

那位问了,咱能不能先别提谁当督军的事儿,我现在就想要两条棉裤,你到底有还是没有

嘶!倒霉孩子,胸无大志的东西,哪壶不开提哪壶!

督军可以商量,棉裤当真没有!

再敢有半句废话,即是扰乱军心,立马就地枪决。

如此一来,郭军的士气急转直下,而今已然跌落谷底。

郭鬼子急功近利,又是天生的量小气狭,及至此时,终于渐渐失去人心。

他借少帅的名义反老帅,同时得罪了奉系元老和太子党,又在滦州诱杀姜超六,跟奉系士官派结下私仇,自绝后路,如今强弩之末,却没有任何周旋腾挪的余地,想来也是天性使然,咎由自取。

两相对照,此消彼长。

河对岸,奉军陈兵八万,沿巨流河三线布防。

中路军由韩麟春指挥,负责正面阻击郭军渡河;北路军由吴大舌头指挥,布防铁岭至法库一带,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盘踞侧翼,骚扰郭军进攻;南路军由张辅臣指挥,掐死柳河渡口,防止郭军南下合围。

老张留了个心眼儿,让小六子挂名担任前线总指挥。

倘若讨平郭逆,这叫交工赎罪,为日后提前准备好脱罪的说辞;倘若平叛失败……失败就是奉张集团倒台,到时候谁来背养虎为患、用人不利的罪名,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父为子谋,真可谓用心良苦。

奉系元老都是小六子的叔伯辈,大家看破不说破,都不愿继续追究他的罪责。

……

回到阵地。

赵正北的部队位于中路军北侧,临近黑省骑兵旅,兼顾两头,主要负责黑省骑兵突击时,在正面提供相应的火力掩护。

因此,阵地上弹药充足,除了本部原有的几挺机枪以外,指挥部又特批了两挺重机枪作为额外补充。

赵正北返回阵地时,正巧赶上士兵午休。

大家换上崭新的冬装,聚在战壕里抽烟闲聊,等着炊事班起灶开饭,一见团长前来视察,便纷纷起身敬礼。

赵正北摆了摆手,笑着说:“嗬,刚发的冬装,这就立马换上了”

大家也笑了笑,抱着夹说:“团长,不换不行啊!这大冷的天儿,从早到晚就在河边待着,冻得弟兄们尿频,一会儿一趟,估计再过几天,这战壕都快变成茅房了。”

话音刚落,又有人迫不及待地说:“团长,刚才咱们可都看见了,城里运来的物资,不只有冬装,我咋听说好像还有罐头呢,弟兄们今天能不能吃上啊”

“瞅你那点出息!”赵正北笑骂道,“罐头都发下来了,为啥不吃吃!今天就吃,现在就吃!”

正说着,就转头冲身边的副官吩咐道:“去跟炊事班说,今天晌午整点硬菜,炖个鱼汤,给弟兄们开开荤!”

众人闻言,连忙鼓掌庆贺。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罐头就算发给前线,普通士兵也未必能吃到,毕竟这些年来,倒卖军需物资的士官不在少数。

只不过,赵正北背靠江家,兄嫂二人有钱有势,他自己又很心高气傲,不屑于那些腌臜龌龊,仨瓜俩枣、蝇头微利,也实在不值得他去偷鸡摸狗。

正因如此,他跟所部将士才情同手足,袍泽之谊,根深蒂固。

紧接着,赵正北又给弟兄们转达了电令上的其他内容。

一听总司令奖赏两月恩饷,且以现洋结算,众人更是欢呼雀跃,士气高涨。

赵正北趁势说道:“大帅对咱们不薄,枪给了,钱给了,弟兄们吃饱喝足,那就得给我玩儿命干,听懂没有”

众人齐声应喝:“讨平郭逆,保境安民!”

赵正北笑了笑,本想再白话两句,却见前方不远处急匆匆走过来一个人影,看起来面生,不像是本部士兵。

那人中等身材,模样二十多岁,虽是行伍之人,脸上却戴着一副黑框圆形眼镜,也不知是那眼镜太重,还是他鼻梁太塌,这小子每走几步,就要用手指推一推镜框,看上去有点局促不安。

他这类人,无论军衔儿高低,单说那副谨小慎微的模样,就容易在军营里受人欺负。

副官见他过来,连忙低声提醒:“团长,这就是上头给咱派来的翻译。”

赵正北点点头,原地等对方过来。

那人走到他跟前,立正敬礼道:“报告长官,军务机要室少尉常念慈向你报到,这是我的调令!”

战壕里有人窃笑,因为他敬礼的姿势不太标准,像个娘们儿。

赵正北接过调令,大致扫了一眼,随后转身朝阵地后方的军帐走去,边走边问:“你留过洋”

常念慈急忙跟过来,文质彬彬地说:“是,东洋三年。”

“当兵几年”

“也是三年。”

“扛过枪吗”

“当然,我们虽然是文职,但也要进行日常操练,长官别看我近视,但我在靶场里曾经拿过……”

“我问的是战场,不是靶场!”赵正北停下脚步,转身问道,“你拿枪杀过人么”

常念慈一愕,摇摇头说:“那没有,我这三年都是在机要室工作,负责翻译东洋人的军事教材和武器说明之类的东西。”

赵正北叹了口气,突然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问:“你能不能帮我个忙”

常念慈点点头说:“长官请讲!”

赵正北说:“郭鬼子已经进驻新民县城,估计今晚就会下令强攻,等到开战的时候,请你务必离我远点。”

“啊”常念慈应声皱眉,似乎颇为不解,“可是……我的任务就是给你当随身翻译啊,要是开战的时候,东洋人有什么建议,我得负责给你翻译啊!”

赵正北摆了摆手,却说:“我得先活着,才能听东洋人有什么狗屁建议。”

常念慈不吭声了。

他早就听说过,前线打仗的士兵最瞧不起书生,而且还经常排挤新兵;但他不知道,其实不是老兵排挤新兵,而是新兵常常会坑死老兵。

在老兵眼里,一个新兵的危险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十个敌人。

因此,每当他们看见新兵,就像看见瘟神似的,唯恐避之不及。

赵正北也懒得跟他解释,接着又问:“鬼子什么时候过来”

常念慈却说:“长官,东洋顾问已经来了,现在正在大帐里等你过去呢!”

“什么”赵正北脸色一沉,急忙迈步朝大帐走去,“简直胡闹,那是我的指挥所,里面全都是电令公文,他们怎么能随便进去,鬼子过来是给咱们当顾问的,不是督军!”

常念慈急忙跟过去,说:“长官,司令部已经沟通过了,东洋人的确有权参与制定作战计划,他们进去也没问题。”

他说的是事实,赵正北也没跟他争论,只是继续加快脚步。

等走到指挥大帐,抬手挑开门帘儿,果然就见几个小东洋正在里面拿着奉军电令窃窃私语,浑是一副鸠占鹊巢的架势。

外面明明有警卫员把守,但却没有阻拦,也不觉得有任何不妥,任由东洋人在军帐内低声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