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臣明白了。”于志宁咽了口唾沫。
原本做太子的老师,有皇帝撑腰,在东宫,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
但是很明显,这两年,陛下对太子的教导,也发生了转变。
东宫之中,李承乾坐在书房里处理政务。
闲暇之余,看见了放在另外一张桌案上,那些被重新整理好的奏章。
“去将那些奏章取过来。”李承乾吩咐。
“是。”内侍应声。
虽然不喜欢这些奏章,但还是要看看的,看看这些御史们是如何义正言辞.......
潞国公侯君集,破高昌纵兵劫掠,私没珍宝无算...
哟,还知道写侯君集破高昌呢。
战场缴获皆录簿册,这帮人,只愿意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是吧。
侯君集强占高昌王宫女子三百...
李承乾蹙眉。
泼脏水,纯属无稽之谈。
都知道军中待三年,母猪赛貂蝉,侯君集一个领军的将军,要是强占高昌王宫女子三百为他自己所享,那军营里不得炸了锅。
这年头,什么人都能当御史言官了?
侯君集毁高昌宗庙,辱及先灵......
李承乾直接将朱笔扔在桌案上。
看这些东西,简直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
辱的又不是你先人,你在狗叫什么?!
破城灭国,还要供着高昌王室的宗庙?
大唐的西州都护府,供着高昌王室的宗庙?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鞠文泰收回去供在他自家的宅子里不够吗?怎么,还要让西州子民瞻仰?
你这么喜欢,不行就供你家呗?
李承乾的心里,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
“来,你过来。”李承乾对着殿中的内侍招了招手。
“殿下。”内侍行礼。
“你将这些奏章的落款名单誊抄下来。”李承乾吩咐道:“送去两仪殿,交给陛下。”
“跟陛下说,这名单给李五,三天之内,东宫这边需要看到这些御史的儿子的名单。”
“每一位御史,家里出个人,送去西州,让他们去西州建功立业。”
“是。”内侍恭敬应声。
这帮御史,将这么好的太子殿下都给气着了,活该他们的孩子被送去西州。
内侍麻利的干活。
两仪殿内烛火摇曳,李世民依旧在加班。
东宫的内侍到来,将整理出的名单交给了李世民,并且说明了太子的用意。
“准。”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这个办法,倒是有点意思。
“王德,去将李五叫来。”
“是。”王德应声。
约莫一刻钟之后,李五出现在了两仪殿。
一番吩咐之后,李世民将名单交给了李五。
“按太子说的办——三日内,朕要看到这些御史家中适龄子侄的名册。\"
“后续,你亲自去一趟东宫,与太子对接这件事。”
李五躬身接过名单。
李世民突然想起来:“还要查清他们可曾习武、是否通文墨。若有正在备考明经科的...\"指尖在案上敲出三声轻响,\"单独列出来。\"
“是。”李五应声。
皇帝让百骑司统领直接对东宫负责,这也意味着,往后东宫若是调遣百骑司,太子便可以直接宣召李五,吩咐他做事。
烛芯爆出个灯花,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更甚。
“朕的鸣鸾,可是知道要如何用刀了。”
“李五,查的时候手脚干净一些,朕不想听到有人说太子插手御史台事务。\"
“臣遵旨。”李五恭敬应下。
李五离开之后,两仪殿内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李世民继续批阅奏章,只是,此时的他,心情很好。
这一批闹腾到东宫的御史,总算是有办法治他们了。
他们不是在奏章上言之凿凿的说西州如何如何吗?
那就让他们的“耳目”,亲自到西州去看一看。
只有亲眼看过,才有资格说话。
否则,一切视为“狗叫”。
现在李世民的心态,放松的很。
三天的时间说快也快,等到第五天的时候,宫中的旨意下来了。
西州都护府初立,本就是用人之际,那就从长安城挑选一些青年才俊,到西州历练一番吧。
当名单在朝堂上公布的时候,一片哗然。
黄门侍郎念完最后一个名字时,御史中丞王珪颤颤巍巍出列。
“陛下,臣子敬直正在备考明经科,若往西州...\"
\"王卿过虑了。\"李世民指尖轻叩御案:“朕让你的次子前往西州,长子留在长安,这不妥吗?”
王珪张着嘴,哑然。
长子王崇基,留在长安,这当然好。
可是,若论才能,心智,机敏,次子王敬直才是更胜一筹.......
“朕记得,去年,爱卿家的长子,好像是有牵扯到什么事情当中.......”
翻旧账,不仅仅是臣子会。
皇帝也会。
“陛下,臣子.......”
“恩?”李世民看向那个出列的朝臣:“你,有异议?”
“朕给你们机会,让你们信得过的人,亲眼到西州去看看。”
“你们身为朝廷的官员,平日里不管是处理朝中的事务,还是上书于朕,朕都希望你们,言之有物。”
\"陛下圣明!\"侯君集行礼,夸的十分的出自内心。
这几日参奏的风波也是让他烦不胜烦。
劳资刮地皮怎么了?劳资又没有独吞。
在前线拼命打仗的,谁不是为了发达?
军功到他们身上,分不了多点东西,那战利品总该分一分吧?
这可是玩命的活儿。
况且,战利品才分下去多少?
经营西州有多难?
自己一个打仗的武将都知道,没有钱,没有粮,拿什么经营?
偌大的一个西州,要是没有调粮,西州的百姓就等饿死吧。
没有人口,要这么大的一块地,又有什么用?!
这帮狗东西的见识,连自己一个武将都不如。
搜刮了那么多东西,劳资可是一点都没敢藏私啊,一分钱都没花。
侯家祖祖辈辈,好不容易出自己这一个光耀门楣的。
李世民嫌弃的看了侯君集一眼。
你还跳出来了,不知道这帮人就是冲着你来的?
你可闭嘴吧。
李世民眸光扫视过群臣,尤其是那些将弹劾的奏章送到东宫的御史。
李世民觉得,自己的鸣鸾虽然在奏章上多有发泄之言,但是说的很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