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甘心的张格尔并没有放弃。
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他又先后发动了多次叛乱。
人数也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为裹挟了十余万之众的乱军。
道光皇帝为了平定这次叛乱也是不遗余力。
然而平叛之路也没有那么顺利。
前后绵延了七八年之久,耗费一千多万两白银的军费才勉强将张格尔叛乱镇压下去。”
乾隆闻言顿时气的脸色铁青。
当年他耗费了三年之久,好容易才把大小和卓给平定了。
结果现在大和卓的孙子又跑出来作妖?
早知道这样就该把他们满门灭尽!
任小天继续说道:“张格尔的叛乱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粤地的黎民、湘地的瑶民以及川地的土着先后发动起义。
虽然都很快被镇压下去,但起义已经如燎原之火开始席卷华夏大地。”
道光皇帝面露疲惫之色:“先生,朕自认待他们不薄。
然而这些土着贪得无厌,无论朕怎么安抚他们都无用。”
任小天嗤笑道:“待他们不薄?亏你能说的出口!
如果不是忍不了苛捐杂税,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去造反?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哪个不是被逼到了没有活路?
你说你待他们不薄,那你又可曾亲眼见过他们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诚然,农民起义中或许存在那么几个阴谋家在背后策动。
但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又愿意放着好日子不过,走到造反的绝路上?
道光顿时哑口无言。
是啊,他知道的情况都是下面的官员反馈上来的。
官字两张嘴,事情是什么样还不是由得他们说?
皇帝久坐庙堂,又哪里能看见真实情况?
可随即道光皇帝又嗫喏道:“朕也想过许多的办法去改善民生了啊。
先生你也不能把问题的源头都扣在朕的身上。”
任小天失笑道:“我什么时候把所有的问题都扣在你身上了?
你说的不错,你也的确想过许多的办法来改变这一切。
但我又要问你了,这些事情你真的坚持下去了吗?”
道光又被这个尖锐的问题给噎住了。
正如任小天说的一样。
他的确想过许多对策来解决大清的困境。
但是每每付诸行动时都会遭到层层的反对和抵抗。
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然后再去想另一个办法。
“说到底你这个人还是没有魄力和勇气。
你也不是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儿。
可你却无法坚持下去,到了后来干脆就视而不见了。”
历史上哪次改革不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如果当权者没有那个定力和勇气的话,那改革也根本无从谈起。
就算当年饱受诟病的宋神宗改革,王安石那些新党也是被宋神宗赋予了很大的权利的。
显然,道光皇帝连宋神宗都比不上。
刚刚遇到困难,他那边就畏缩不前了。
强如雍正,改革时面临的阻力也是非常之大。
但是雍正却能咬牙坚持下来。
但凡道光能有雍正一半的魄力,他的改革也不至于全部流于表面。
任小天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了,以你现在的情况即便是改革成功也不一定就能挽救什么。”
道光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合着你说了这么多,到最后也还是无用功?
“我这么说吧,如果是放在以前的王朝。
清朝的根虽然已经腐烂了,但是缝缝补补也能凑合不少年。
毕竟庞大的底蕴还在,不至于让一个偌大的帝国快速崩塌。
而你道光也只会成为史书中一个平淡不起眼的存在。
然而清朝的情况和其他王朝不同。
与内忧相比,最大的关键还在外患上。
从带英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国门开始,清朝就一路滑入的深不见底的深渊之中。
连带着整个华夏民族都被你们拖入的泥潭无法动弹。
如果不是无数华夏百姓和先烈们共同的努力,华夏或许早就被人分食殆尽了。”
道光皇帝听到这话大脑一片空白。
倒不是说他对华夏后面的苦难有所触动。
而是他知道大清所有的事情都是从自己这里开始的,这让他深感无颜面见列位先帝。
任小天话锋一转:“当然,我刚才就说过了,这些问题的矛头也不是因你而起。
清朝错误的国策就注定了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说到底,你也只是你们清朝前任皇帝们的背锅侠而已。
就算是把他们换到你这个时候来,该遇到的问题还是会遇到。
真要论责任的话,你爷爷乾隆的责任都比你大。”
道光茫然的抬头看向任小天。
这怎么还能怪到皇爷爷那里去?
乾隆也是这副表情:“先生,你这话未免有失偏颇了吧?
你总不能说是朕让带英入寇大清的吧?”
任小天白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雍正低声呵斥道:“弘历,你还没听明白吗?
小天是在说你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致使大清落后于西方列强。
这样划分责任的话,你的确逃不脱。”
乾隆被呵斥完不忿的低下头:“这也不能都怪朕啊。
从咱们大清入关后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圣祖爷他跟朕也差不到哪儿去。”
康熙脸色铁青。
你还跟朕比上了是吧?
任小天戏谑的看着爷孙二人。
乾隆这话倒也没说错。
他们爷俩谁也别说谁。
甚至明君雍正在这个问题上也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随即任小天冷声说道:“你们一个也怪不了一个。
你们总觉得清朝天下第一,谁都比不过清朝。
哪怕是后来被人打疼了,也依旧不知道悔改。
说到底还是畏惧改变、抗拒改变。
生怕一改变,你们的荣华富贵就没有了。
所以就算是大清要完,也要拉着整个华夏一起完。”
这话一出,顿时让几人沉默。
纵观清朝二百余年历史,向来是防汉甚于防夷。
在他们看来,如带英一般的蛮夷再怎么样也是癣疥之疾。
可若是汉人造反,那就足以惊天动地。
所以他们才会不顾一切的以高压政策来镇压汉人百姓。
哪怕是清朝即将灭亡的时候也依旧如此。
至于历代清帝所谓的满汉平等,也不过停留在口号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