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下来道光的脸色也是非常的难看。
虽然在这之前他没有去过任小天那里。
但是乳法发生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因为与他皇爷爷乾隆相识的乳法皇帝路易十六就是被百姓推上的断头台。
如果相同的事情发生在大清的身上,那他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或许这也是他不愿改革的原因之一。
任小天看到他的样子就能猜到他在想什么。
“你以为逃避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时代发展的洪流不是几个人就能挡得住的。”
道光皇帝下意识问道:“难道就没有办法能够延续大清的统治吗?”
任小天摇摇头:“没有。”
听到任小天斩钉截铁的答案,道光眼中的神色顿时更加黯淡了几分。
“统治是不可能再统治了,但是想要保住你们的富贵或许还有希望。”
任小天接下来的话不禁又让道光来了精神。
“先生,还请教朕啊。”
任小天轻呼了一口气:“这事我还没有想周全,还是等之后再说吧。”
不管清朝将来是要走向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现在的条件都还不完善。
偌大一个国家要完成彻底的变革,步子绝对不能迈的太大。
毕竟道光这会和南宋末年还不一样。
南宋末年十室九空,蒙古人被赶走之后权力真空。
许多事情做起来没有那么大的阻力。
而道光这会就不一样了。
虽然有些许动乱,但总体环境还算稳定。
如果真要大刀阔斧的改革,那阻力会大到雍正来了都头疼的程度。
况且现在百姓民智未开,贸然的推进社会演变也不那么容易。
所以任小天准备徐徐图之。
好在现在带英被打败两次,短时间内不会有那么多的列强敢轻易进犯。
这也给清朝争取了喘息之机。
随即任小天看向康雍乾三人道:“回去之后我和你们再好好商量商量。”
雍正点头道:“也好。”
乾隆似乎还有些不甘心。
但想到未来大清背负的骂名,他也只能忍了下来。
“请问先生,那朕现在该如何去做呢?”
道光不想重蹈覆辙。
尽管任小天说暂时还没想好未来该如何。
可他已经忍不住想要开始改变大清了。
任小天仔细想了想,就让道光这么等着好像也不是个办法。
于是他开口说道:“虽然发展路线还没确定下来,但是你的确可以先做些什么。
现在带英等列强的威胁暂时被我们解决,当务之急你就是处理朝廷内政。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贪腐问题。”
道光年间的贪腐无需多言。
其实从乾隆中晚期开始,吏治就已经开始腐败了。
而继位的嘉庆和道光能力平庸,又没有什么持之以恒的决心。
于是造成吏治更加的败坏。
他们上面吃着朝廷的俸禄,下面还不停的吸食百姓的民脂民膏。
这也是历代王朝走向覆灭的原因之一。
如果道光想要改变,那就需要从这一点开始入手。
道光为难道:“那朕具体该如何做呢?”
之前道光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整饬吏治。
奈何都是收效甚微。
后来他干脆就视而不见了。
毕竟眼不见心不烦嘛。
“这个事你去问你曾祖,他最有经验。”
雍正作为清朝反腐力度最强的皇帝,反腐经验可以说是十分充足。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严重影响了朝廷赋税。
经过雍正大刀阔斧的反腐之后,国库从八百万两暴增到五千万两。
要不是雍正攒下这么多家底,乾隆也不可能祸祸的那么随意了。
当然了,要说反腐手段最残酷的还要属明太祖朱元璋。
不过任小天并不打算向他请教。
一来朱元璋的手段过于酷烈,容易引起朝堂震动。
道光也没有朱元璋那种杀伐果断的魄力。
二来效果也不是很好。
朱元璋反腐力度最大,可明朝又偏偏是吏治腐败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这就说明单纯靠杀人是制止不了贪污腐败的。
三来朱元璋也未必就愿意帮道光这个忙。
不要忘了,清朝和明朝之间可还有着解不开的灭国之仇呢。
相比之下雍正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他的手段虽然没有朱元璋那么狠辣,但却十分的奏效。
史载雍正一朝,无官不清。
虽然这话有些夸大其词,但也足以说明雍正反腐的决心了。
“请世宗帮朕。”
道光也不含糊,直接就向雍正跪下了。
雍正叹了口气把他扶起来:“你先起来吧。
就算是为了大清,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说实话雍正内心里并不是很想帮道光的忙。
主要是他瞧不上道光这个人。
奈何帮道光就是帮大清,他还真脱不了干系。
不过他也打定了主意。
如果在自己的帮助下,道光还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
那自己必须和皇阿玛商议更换皇帝的事了。
哪怕道光是自己的后代也不行。
“除了反腐之外就是革新了。
想来你也应该明白,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带英,靠的就是科技的力量。
所以改革创新是必然要做的事情。”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之所以战败一来是因为士卒战斗力低下;
二来就是因为武器远远落后于带英。
道光困惑道:“道理朕是明白,可具体又该如何去做呢?”
任小天单手扶额。
和道光交流起来真是困难。
“有这么一句话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思就是说学习列强的科技,将来也好对付列强。”
其实任小天也是多余解释。
道光再傻还能听不懂文言?
随即任小天一拍脑门道:“对了!
说这话的就是道光你一朝的官员魏源。”
道光一脸的疑惑:“魏源?朕怎么从没听过这个名字?”
“你没听过也正常。
他进士考试落第,直到道光二十五年才考上进士。
也就是在落第的这些年里,他亲眼目睹了官场的黑暗。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他投身两江总督幕府,直接参与对带英的作战。
可随后你和带英签订条约,让魏源愤而辞归。
在这之后他多次呼吁革新图强,抵抗侵略。
奈何人微言轻,根本没人把他当回事。
他只好潜心修书,按照林则徐留给他的《四洲志》不断增补。
最后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