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炜:怎么了?难道我说错了不成?

卢熙赶忙摆了摆手,沉声道:不是不是,我只是听到你说矫情,觉得有些可笑罢了。

吴炜:日本人和我们的本质差异在于,日本人极擅在一些小事上故作姿态,摆弄一些无用之物。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有着高尚的气质和操守,实则毫无用处,皆是我们祖宗玩剩下的。

卢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其余人也在思索吴炜所言。

吴炜见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便更来劲了,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开始详细地给大家解释起来:“咱们中国吃鱼生的历史啊,最早的文献记载能在《诗经》里找到呢,像‘炰鳖脍鲤’,这里面的‘脍’,在周代的时候,指的就是切得细细的生鱼,那可是贵族宴席上的珍馐美味啊!在当时,能在宴席上吃到脍,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说着,吴炜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仿佛自己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场景。

“到了唐朝,鱼脍这道菜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吴炜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继续说道,“那个时候,鱼脍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对鱼脍喜爱有加。而且啊,从当时的文学作品里也能看出鱼脍的受欢迎程度。大诗人白居易、杜甫的作品中都有提及鱼脍呢。”吴炜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背诵起相关的诗词:“‘鱼脍芥酱调,水葵盐豉絮’,你们听听,从这诗句里就能感受到当时人们对鱼脍的讲究。不仅如此,那个时候鱼脍的制作工艺也更加精湛了,刀工与调味都趋于精致。刀工讲究薄如蝉翼,切出来的鱼片晶莹剔透;调味也丰富多样,像芥酱、葱丝等调料,能让鱼脍的口感更加鲜美。鱼脍的种类也从最初的鲤鱼,扩展到了鲈鱼、鲫鱼等,极大地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吴炜说得绘声绘色,仿佛一幅唐朝的美食画卷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

“然而,世事无常。”吴炜的语气突然变得有些沉重,“随着宋朝的衰落,鱼脍的命运也发生了转变。一方面,由于寄生虫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吃鱼生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另一方面,烹饪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各种新的美食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鱼脍逐渐退出了主流社会的餐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吃鱼生的习惯,特别是在沿海的一些地方,这个传统被延续了下来。”吴炜的话语中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有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欣慰。

最后,吴炜总结道:“所以说啊,这生鱼片,根本就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东西,结果被小日本拿来当成宝贝了。他们还以为这是什么独特的饮食文化,殊不知,这背后有着我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吴炜的话引起了大家的一阵思考,有的人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有的人则陷入了沉思,似乎在回味吴炜所说的每一句话。

韩丽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吴总,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让我对鱼生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不过,我觉得虽然日本的生鱼片文化可能源自我们中国,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比如,他们对食材的新鲜度要求极高,在摆盘和就餐礼仪上也非常讲究,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吴炜听了韩丽丽的话,微微一怔,随后笑着说:“你说得有道理。我并不是说日本的文化一无是处,只是看到他们把从我们这里学去的东西当作自己的独特文化,心里有些感慨罢了。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应该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何况,我们还在这里创建公司,就是为了赚他们的钱。和气生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