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 第1279章 大面积的虫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于谢一国的事,谢一城跟胡碧芸简单说说,后续由她后续跟屯长这边进行忙活。

回家这一趟,谢一城并没有多少停留时间,也就是看了眼孩子跟胡碧芸聊上一阵吃顿饭,将谢一国那边的情况给安排好。

吃完饭歇息一阵,谢一城就带着人离开山屯,家里事不需要他多操心。

这次从另外一半绕回去,谢一城带着人为了方便快捷,没有从山里走,直接下山绕行,虽然路远了点,却因为路途平坦,不用深一脚浅一脚加上山路绕行,反而更快捷。

期间进城,谢一城习惯性从城内购买报纸,查看最近的消息。

首先一行字,北平起义的那位水利干部支持黄河水电站。

后续是南方多省开始消灭吸血虫,组织指挥部,开始定点进行。

之后还有长江以及淮河整治,东北水系疏通防涝。

这些谢一城每次看报,在春季时期都会见到这些新闻。

防旱防涝一直都是红国建国后重点目标,农业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第一位,真没饭吃是要出大事的。

除了这些外,之前的黑省抗涝现在已经发生改变,防涝后铁道兵大量进驻耕地间进行开垦。

开垦地因为积水或者原本就是沼泽地原因,开垦难度极大,这也只能是部队战士带头上的原因,寻常老百姓很难扛得住高强度大范围的开垦活动。

更何况其中还有少量的机械设备帮助开垦,这些对于基层农民来说完全是天书一样,放在脸面前就是一堆废铁根本不会开。

同时黑省的小麦新种在绥化开始试验种植,亩产预计达500斤。

1957年,农科院研究出的冬小麦在东北这块黑土地宝库上亩产才500斤左右,一年后却在全国范围内飞上天……

谢一城临时歇息看着报纸上内容,身边有熟悉的干部对着谢一城道:“今年工业大收获,农业也要保证,你看上面这么多工业生产建成,这么多防洪防旱稳农业,就知道今年的政策方向。”

“我刚刚听有人说政府在鼓励抓什么虫?这上面咋没有本地的消息?”

“有,只不过是刚下发的通知,报纸还没送到。”

干部将政策跟谢一城讲述一遍,谢一城这才了解到最近情况。

他现在所在的吉省,最近有别于其他地方。

春涝后紧接着春耕播种,因为异常天气导致当地出苗的农作物上出现大量虫害,出苗还没来得及长成的农作物上到处都是,有些甚至一根上面密密麻麻全都是,甚至看不到绿芽,让人看着头皮发麻,大量工作物被损坏。

为了保证今年粮食稳定收获,在缺少农药的情况下省里直接下达抓虫换钱的政策,抓到一斤害虫后到指定地点换取5毛钱。

这个害虫主要是在玉米上,学名玉米螟。

因为今年春季降水多,这种害虫又喜湿才导致虫害严重。

吉省因为地广人稀,加上大面积耕地,在一五计划将结束时,被规划为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农民自留部分外,主要是送往城市保证城市粮食安全。

去年玉米占主粮耕地面积才三成不到,在省内属于相对高产粮食作物,粮食收获后主粮占比却超过五成,

在现在这个年份,玉米闹虫害真要控制不住,真能要了省里的命。

当年吉省种植玉米约1200万亩,虫害很容易导致亩产降低2到3成,按照500斤的亩产计算,是以亿为单位计数的粮食量,影响的是百万人生计。

东北广袤耕地面积大,很容易被人以为是以小麦、水稻、大豆为主要产粮,但是在如今年代,吉省的玉米产量超过5成,高粱产量占2成出头,两者占比将近8成,剩下的才是谷子、小麦、大豆以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

而土豆跟红薯则是单独分类,当年统计主粮口径中不占比重。

毕竟相对于玉米、高粱、小麦、大豆这些主粮作物,土豆跟红薯亩产虽然高,但是保存不易,不方便运输。

县里附近农田也有玉米螟虫害发生,不过因为靠近长白山地区,温度相对其他地方低一些,虫害没有那么严重。

至于山屯里,海拔高,气温更低春耕时间也更晚,虫害反而更小。

谢一城将报纸折叠整齐放好:“也算好了,政府愿意给钱兜底。”

“不兜底不行,慢十天半个月,虫害就扩大了,那东西可不是家养的牛羊,到时候全散开今年完了。”

干部一边放着报纸一边道:“一亩地虫害只要不是严重虫害全抓了,少了斤把,多了三四斤,政府给补几毛到两块钱,能保得住百十斤的粮,重度虫害全抓了六七斤,多给一块来钱,我这个一个老百姓都知道,省里肯定也能知道。”

“你这可不只是老百姓,你也是执行人员。”

“这俩身份不影响。”干部看着谢一城,“你们在山里也要注意点,回山要通知各个屯子防虫害,今年山里雨也多。

“遭了虫害要是不及时处理,棒子长成能小一半,粒都是憋的,到时候统计起来可是要命。”

“那必须的。”

谢一城答应着。

实际山里比平原农村地区更注重防虫防害,本身人均耕地相对省里其他地方就少的可怜,一年到头就为了那点口粮。

不是每个山屯都能跟谢家屯那样,有多处耕种地点。

再说山里的粮食也因为在山林内,很容易会被各种野兽损毁,亩产反而不如平原,就更是被重视。

刚刚县里干部说的那些情况都不用谢一城多关注,各个屯子每天都有人在专门看着田地,屯子里人也会经常去查看,或浇水或拔草灭虫害。

玉米螟越早发现解决越好,能避免扩大开。

省政府下发文件一斤玉米螟换5毛钱的政策,山里估计是沾不到。

当然,也没人愿意去沾,那点钱跟损失百十斤粮食比,是个人都能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