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真实罪案录 > 第125章 河南“头号魔头”-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河南“头号魔头”-8

环境的变化使得杨新海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他父亲杨俊关对此却无暇顾及。

他只关心孩子们能不能吃饱肚子。

因为杨新海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所以杨俊关反而觉得,杨新海是最不用他操心的一个。

但其实,杨新海在这个年纪,非常需要家人的鼓励和理解。

他无法从外面的世界得到他需要的认同感,他唯一的希望就在家人身上。

或许当时父母能稍微抽出一点心思,了解一下杨新海的内心,他可能就会走上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很可惜,杨新海渴望的,并没有得到。

其实杨新海中间也对父亲发泄过他的不满。

有一次他跟父亲吵了一架,问父亲为什么他们家会过的这么苦,为什么自己连吃饭都成问题。

他甚至威胁父亲说不解决吃饭的问题,他就不去上学了。

这应该是少年时期的杨新海唯一一次对自己的命运做出的反抗举动。

当时杨俊关看到自己儿子学习那么好,也不想让他放弃,所以答应给他想办法解决吃饭的问题。

杨俊关后来是找了一个亲戚。

这个亲戚家离杨新海的高中不远。

杨俊关请求这家亲戚,同意让杨新海能到他们家自己烧点饭吃。

好说歹说,亲戚最后终于答应了,杨新海也总算是能吃上口热饭了。

其实这家亲戚的家境还是很不错的,条件比杨新海家好很多。

就算多一个杨新海吃饭,问题也不大。

不过可能是他们觉得杨新海家太穷了,穷亲戚总是被瞧不上的。

所以这个亲戚只答应了让杨新海到他家用他们的灶台做饭吃。

他们家自己吃饭的时候,从来不招呼杨新海一起吃。

杨新海有时候看到亲戚一家围在一起吃饭,桌面上摆了好几个菜,很是羡慕。

同时,他又深深的感受到贫富差距带来的失落感,这让他更加觉得自卑。

而这种自卑,又衍生出了另外一种近乎执拗的自尊。

他想改变,他不想再被人看不起。

在这种心态下,他决不允许自己出一点点的差错,不能忍受自己遇到一点点的挫折。

或许是杨新海生活的过于用力了,如同一根紧绷的橡皮筋一样。

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问题。

高中第二年,杨新海的成绩有所下降。

其实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杨新海小学和初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但那是因为他一直在杨陶镇。

而高中的同学来自其他各个镇,有比他更优秀的,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出现这样的问题,杨新海如果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对于更优秀的同学奋起直追,凭借他的聪明和勤奋,他还是可以有机会超越其他人的。

但是杨新海被贫穷折磨的脆弱到极点的神经,已经经受不起这样的挫折。

他原本就因为穷抬不起头来,优异的成绩是他唯一留在高中的原因,也是他认为能改变自己生活唯一的希望。

但是成绩下滑却让他觉得恐惧了,他害怕自己唯一的希望也会失去。

果然,杨新海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抓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当他开始怀疑那根稻草的时候,他就注定要沉入深渊了。

杨新海开始变得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高中尚且读的如此艰难,自己的成绩又退步了,如果考不上大学,那自己这三年的苦,不就白吃了吗?

3年的学费,不就白花了吗?

即使自己能考上大学,家里又拿什么给自己付学费呢?

付不起学费,自己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呢?

因为穷,他变得格外敏感谨慎,他不允许自己做错一步。

因为他知道,他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错一步,就会粉身碎骨。

这时候的杨新海,内心还是正直善良的,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全家人为自己堵明天。

在经过一周的思想挣扎之后,他终于做了一个决定。

而这个决定,也把他的人生扭向了另外一个连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方向。

高二下学期开学没多久,杨俊关刚收了小麦。

想到儿子上一次背到学校的小麦已经吃了好久了,估计是快吃完了,于是他就背上2袋小麦,给儿子送去。

结果杨俊关刚到学校,老师就告诉他,杨新海已经好几天没去上课了。

儿子没去上课,那去了哪里呢?

杨俊关一下着急了,他赶紧四处去寻找儿子。

找了整整一个月,最后才终于在焦作的一个煤矿找到了满身污黑的杨新海。

原来,杨新海感觉到读书无望,看不到出头的日子,他就离开了学校,跟着自己的二哥去了煤矿打工。

性格孤僻,强烈自卑的杨新海,最终选择了放弃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

他想用自己的双手,寻求出人头地的机会。

杨俊关面对儿子的选择,他也只能认同。

家里实在太穷了,杨新海的担忧也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所以,杨俊关只能嘱咐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然后就回去了。

杨新海在煤矿干了一年后,想换个地方打工。

于是他告别了二哥,只身一人去了太原,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

他给家里写信说自己过的很好,让他们不用挂念。

杨新海依然很懂事,虽然读书的梦想破灭,但他坚信,自己只要努力干活,一样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收到儿子寄来的信,杨俊关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又去了一趟太原,看看儿子是不是真的过的很好。

当杨俊关来到工地时,看到还不到18岁的杨新海正在工地吃力的搬着沉重的砖块。

杨新海因为常年缺乏营养,长得瘦小,身材单薄,一年多的打工生涯已经把他晒的黝黑。

当时杨新海满头大汗,脸上身上全是灰,完全看不出一个青春少年该有的模样。

杨俊关只觉得一阵心酸。

不过他还是上前叮嘱儿子要好好干,但也要注意身体。

杨新海听了父亲的话,不住的点头。

杨俊关走的时候,终于没忍住,老泪纵横。

杨新海也觉得心里苦。

父子俩最后抱头痛哭了一场。

那应该是杨新海最后一次跟父亲交心。

可是生活的苦,并没有被他们父子的眼泪冲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