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真实罪案录 > 第126章 河南“头号魔头”-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6章 河南“头号魔头”-9

杨新海过早的承受着生活的重担,他的脾气越发的古怪。

工地上的人都不敢跟他多说一句话,因为说多了他会发脾气。

而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他辛辛苦苦干完活,却多次拿不到工钱。

社会无情的鞭打把杨新海内心的不良情绪无限放大,他的人格开始变得扭曲。

而一次意外的行为,让他的三观开始发生了转变。

他干活的那个工地工程结束了,大家都离开了,他也只能去镇上另找活干。

他去了一家餐馆打工。

在餐馆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经常遭受白眼和顾客无理的刁难。

有一次,他还因为送错菜被老板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并扣了他半个月的工资。

对于这种委屈,他忍了。

没想到几个月之后,餐馆开始拖欠他的工资。

没有工资他就要饿肚子。

他找老板要钱,老板告诉他,要么继续干,等有钱了发给他,要么就滚。

杨新海终于忍不住发作了。

他一气之下辞了职,并在走之前拿走了餐馆的铝盆,然后又把铝盆卖了换钱。

而正是这一次,让他突然意识到,原来钱可以来的那么容易。

他当初出来闯荡世界的那颗炽热的心,终于被消磨殆尽。

杨新海像发现新大陆一般,他终于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挣钱的方法,

这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开始。

于是,杨新海正式开始了他的偷盗生涯。

一开始他还只是小偷小摸,偷的也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小东西。

在得手了几次之后,他的胆子就越来越大。

最后,他把偷盗当成了自己的职业。

不过偷的时间长了,总是会出事的。

1988年,杨新海被警察抓了,被劳教了2年。

到了1990年被放出来。

本以为他出狱后会改过自新,但是并没有。

他一出狱就又干回了老本行。

对他来说,其他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偷盗这件事,才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

但是他很快又被抓了,1991年又进去劳教了一年。

这一次,公安通知了他的父亲杨俊关,让他来认人。

杨俊关来了,但是他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杨新海,没有上前跟儿子说话。

杨俊关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最乖最聪明的儿子,竟然会走上犯罪这条路。

他觉得丢脸,也觉得无奈。

他除了远远看一眼儿子之外,他没有别的选择。

而这一次,也是杨俊关最后一次看到杨新海。

杨新海让父亲失望了,他也觉得自己没有脸再面对自己的家人,所以他后来再也没有回过家。

而父亲的冷漠,也让他的心结了冰。

在杨新海转变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人,这些人都起到了对他走上犯罪道路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其中有一个人,对杨新海来说,应该是最致命的。

这个人就是他曾经的女朋友。

这个女孩是杨新海读高中的时候,村里人给说的媒。

当时杨新海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女孩家对他很满意,女孩也一直对他情有独钟。

后来杨新海出去打工,两人还有书信来往,女孩一直都说自己会等杨新海回去娶她。

杨新海也一直把女孩作为他生活里的一束光。

后来杨新海犯罪坐牢,但即使在狱中,他也还是想着这个女孩,他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家和女孩结婚生子过小日子。

当然,女孩并不知道他在外面做的那些事情。

事情的转机是在他第二次出狱后。

当时他准备回老家,但是没想到,有个老乡把他坐牢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女孩家知道了,于是取消了婚约,女孩也另嫁他人,而且就是在他出狱当天结的婚。

那一天,杨新海只有一个感觉,最后的那束光也熄灭了。

他的世界一片漆黑,他感觉自己彻底被这个世界抛弃。

他万念俱灰。

他甚至觉得,他的女朋友是故意在他出狱那天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自己,报复自己,让自己出丑,让自己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这时候的杨新海,心理彻底扭曲。

有句话叫: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望你。

这句话用在杨新海身上,最合适不过。

他从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和深渊对视上了。

不过他这一凝望,就凝望了5年的时间。

如果这5年里,有人能向他伸出一只援助之手,拉他一把,他也不至于会走到最后那一步。

杨新海并不是骨子里就带着恶的人。

从他青少年时代的表现来看,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正直的好人。

可惜没人会在意这个穷困潦倒并劳改过2次的小偷。

他在这5年里四处漂泊,孤苦无依。

于是到了1996年,杨新海又犯罪了,而且他的犯罪性质升级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犯了那起强奸未遂案。

从这以后,杨新海就再也没有了回头路。

杨新海能逃亡那么久,除了他作案之后会马上逃离之外,他还有一个本事。

那就是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

他很多次作案之后,就会躲进荒郊野岭中,游荡一段时间后再出来再次犯案。

当时警方在办案过程中,都把调查范围放在村子附近的村民身上,没人想到这是流窜犯案,也根本没有怀疑到杨新海身上。

这时候杨新海的居无定所,不务正业,恰恰成了他最好的掩护。

所以杨新海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在短短三年中,做下了26起案子,杀害了67人。

最初,案发地的警方互相之间没有很好的交流沟通,所以他们的侦查方向一直都存在偏差。

由于后来又连续发生了那么多的命案,各地警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家终于想到坐在一起好好的交流一下了。

结果这一交流,犯罪分子的特征就非常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他们根据作案的手法,受害人的类型,等等一些列的相似特征,确定了这是同一个人做的案,并模拟出了凶手的画像。

对于这个结论,警方也非常吃惊,这么多起案件,这么多的受害者,竟然是同一人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