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唐:开局一条船 > 第402章 李唐行事向来喜欢提前布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2章 李唐行事向来喜欢提前布局!

长安的风,渐渐朝四面八方悄悄散去。

李唐收回目光,关闭了窗户,将市井的喧嚣隔绝在外。

他知道,这股“风”是双向的,既有他主动掀起的舆论浪潮,也有来自各方势力的反扑与试探。

仅仅依靠全息投影的震慑和财富的诱惑,尚不足以彻底驯服这片古老的土地。

真正的角逐,往往在无声无息处进行。

他所追求的,并非简单的军事胜利或地盘扩张。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越时代、惠及万民的新秩序,一个能够将现代文明的火种,深深播撒在这片沃土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要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固然是基石,但更为隐秘而关键的,却是对信息流的掌控,对人心的洞察,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这,便是观星台存在的根本意义。

早在将吐蕃人从河西走廊和陇右驱逐出去,西北王府的根基初定之时,李唐就已经着手布局。

彼时,他面临的是一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时代,任何决策都可能因缺乏准确情报而偏离航向。

他深知,在现代战争中,情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武器装备。而在这种封建时代,掌握最快、最准确、最全面的信息,更是足以颠覆战局、左右国运的神鬼手段。

因此,李唐的脑海中,早早便勾勒出了一个类似KGb和cIA的现代情报组织雏形。

他将其命名为“观星台”,寓意着他们如同夜空中观星者一般,洞察天地运行的轨迹,预测风云变幻的走向。

如果说,负责内部安保和反腐肃贪的“靖安卫”是保障王府肌体健康的卫士,那么“观星台”便是王府的眼睛和耳朵,是李唐洞悉天下大势、预判对手动向的利器。

观星台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更非简单的招募几个密探便可。

李唐深谙情报工作的本质:它需要缜密的组织架构、高效的运作流程、超前的技术支持,以及忠诚而专业的成员。

他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李龙、李虎和李豹三兄弟负责具体实施。

全能仿生机器人卓越的计算分析能力和对各类信息的处理速度,是任何人力都无法企及的。

在李龙、李虎、李豹的协助下,观星台的运行逻辑一开始就跳脱了传统谍报的范畴。

它不仅仅是刺探军情,更是对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地理等全方位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观星台的探子被要求不仅仅是“耳目”,更是“大脑”,他们需要理解信息的价值,洞悉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情报理念,将零散的见闻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将偶发的事件联系成因果的链条。

观星台的成员,来源广泛。

有从吐蕃残部中甄选出的德布南赞的同族,他们对故土有着深刻的了解,对贵族有着刻骨的仇恨;

有回鹘、突厥、契丹等各族中,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渴望新生之人,他们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是天然的渗透者;

也有从各地商贾、游方士人中招募的机敏之士,他们长于伪装,善于交际,能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而不露痕迹。

甚至于,李唐还在秘密培养一批出身清白、资质聪颖的青少年,让他们从小学习识文断字、算学地理,接受现代科学思维的熏陶,未来成为观星台的核心骨干。

这些人被灌输的理念是:他们不是为某个君主效忠,而是为一种更高级、更先进的文明而奋斗。

李唐利用龙虎豹三兄弟带来的现代心理学知识,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改造,让他们从骨子里认同“西北王府所代表的,才是天下未来之正道”。

这种精神层面的绑定,远比单纯的金钱或权势诱惑更为稳固。

在技术层面,李龙通过对现有科技的改良与嫁接,为观星台构建了初步的信息传输网络。

虽然没有后世网络信息传输那么便捷,但基于对现有光学、声学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材料学的运用,李龙在各地秘密设置了高效的卫星信号中转站。

这些中转站以各种掩人耳目的形式存在,或是偏僻的烽燧,或是深山的道观,甚至可能只是某个商铺的地下室。

通过加密的无线电信号,观星台的信息流通效率,已远超这个时代所有势力。最核心的情报,则直接通过李龙与各地的仿生人节点进行加密传输,确保了绝对的安全与速度。

观星台成立以来,并未停止过运作。他们悄无声息地向外派遣着触手,其覆盖范围之广,渗透之深,足以让任何对手不寒而栗。

观星台的探子,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了长安城的各个角落。

他们中有潜入官府做小吏的,有在坊市中开店做生意的,有扮作游坊僧道混迹于寺庙的,甚至还有通过资助贫寒学子、贿赂下层宦官,进而打探宫中消息的。

他们收集的信息包罗万象,从李纯皇帝的日常起居、喜怒哀乐,到朝堂上各方势力的勾心斗角;

从吐突承璀璨的党羽分布,到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家族成员构成;从各地官员的升迁调动,到漕运粮道的实时状况。

甚至连长安城内外的物价波动、民间流言蜚语,都会被汇总分析。

李唐需要这些信息,来精确判断李纯的真实意图,衡量其对西北王府的容忍底线,更要籍此观察朝廷内部的矛盾,为未来的政治博弈寻找切入点。

特别是对宦官吐突承璀璨的调查,观星台更是倾注了大量资源。

他们不仅核实着影隼提交的罪证,还在更深层次地挖掘其与藩镇、豪门之间的隐秘勾结,力求将其关系网彻底摸清。

李唐要的,不是孤立的罪证,而是一张足以将宦官势力连根拔起的罗网。

尽管李唐已将吐蕃人赶出了安西故土,但他从未放松对这个宿敌的警惕。

观星台在吐蕃腹地设有多个秘密据点,由德布南赞的亲信负责运作。

这些据点伪装成普通的牧民部落或商队驿站,实则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