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从来不会让他们从事那些容易暴露身份的危险任务,而是以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融入进吐蕃人当中。
他们的任务是: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记录各部落的牲畜数量与人口规模,评估吐蕃赞普赤德松赞的威望与控制力,以及察觉其内部贵族、僧侣阶层之间的权力斗争。
观星台甚至还通过收买吐蕃边军的小头目(如查·卢西波相在被降服前就已是观星台的暗桩),渗透进吐蕃的军事系统,获取其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粮草储备等关键情报。
李唐明白,吐蕃人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正在卧薪尝胆,等待时机。
而观星台的存在,就是要让吐蕃的任何异动,都无法逃过西北王府的眼睛。他要的,是未雨绸缪,是对敌人了如指掌的碾压态势。
回鹘汗国曾经与西北王府接壤,其国主保义可汗一直在三大势力间左右逢源。
观星台当初对北方草原的渗透,则更侧重于经济与外交层面。他们密切关注回鹘与大唐、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特别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品流通和利润分配。
而回鹘内部的亲唐派、亲吐蕃派以及亲西北王府的势力消长,也是观星台关注的重点。
通过与回鹘部落中的商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观星台获取了大量关于回鹘汗国经济状况、军事潜力以及内部政治局势的信息。
他们甚至通过药罗葛·铁列都和药罗葛·铁塞罗等人的家族影响力,间接掌控着部分回鹘部落的信息渠道。
李唐需要了解回鹘的真正立场,预判其可能的战略选择,从而在必要时,将其争取为盟友,或对其施加压力。
也正因为观星对回鹘汗国润物细无声般的渗透,使得整个回鹘汗国内部对西北王府基本上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最终导致李唐突然发动对回鹘汗国的军事打击时,保义可汗事先没有发现半点征兆,自然也就没有充足的准备。
其结果,当然是回鹘汗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保义可汗带着一部分残兵败将向西远遁,去给波斯帝国添乱。
尽管波斯帝国距离遥远,但李唐的目光却放得很长远。
丝绸之路的另一端,是更加广阔的世界。观星台通过与往来贸易的胡商建立联系,开始收集关于波斯、大食乃至罗马(拜占庭)帝国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零碎而模糊,但李唐仍要求观星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宗教信仰、主要商品、风土人情、军事实力、政治结构……一切都被记录在案。
他知道,未来他所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与这些遥远的文明产生交集。而提前了解它们,便是为未来的交流与合作,甚至是必要的冲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观星台的存在,是李唐“苟道”方针中,隐秘而锋利的一环。
它不是被动的防御,而是主动的出击。
在所有人都以为西北王府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时,观星台的触角早已延伸至天下四方,悄然编织着一张无形的信息之网。
这张网,将为李唐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让他能够在黑暗中预知光明,在风暴来临前,已经掌握了驾驭风向的力量。
随着“开库大典”的日益临近,观星台提交的情报量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李龙高效地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并以最简洁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李唐。
“校长,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已下令,在安西边境沿线增设五处烽燧,并调集三个千夫团驻守。同时,其王庭内部,亲唐派与亲大食派的争执日益激烈,赤德松赞似乎更倾向于后者,正秘密接触大食商人,意图引入其铁匠与工匠。”
“长安方面,吐突承璀璨已将部分证据销毁,并秘密转移了一批重要党羽。其手下两名得力干将,一名已前往淮西吴元济处,另一名则南下岭南,似乎在建立新的联络渠道。”
“南昭方面,正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表面上是进贡,实则意在探听朝廷对西北王府的真实态度。同时,他们暂停了与吐蕃的皮货交易,但与西北王府的粮食贸易,却有所增加……”
李唐静静地听着李龙的汇报,眉峰微动。
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又都在他的掌控之内。
这些详尽而精准的情报,如同无数颗散落在棋盘上的棋子,现在,他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颗棋子的位置,预测它们下一步的走向。
他要做的,不是一场盲目的豪赌,而是一次基于数据与逻辑的精密演算。
他要让那些以为自己是棋手的人,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被操纵的棋子。
而真正的执棋人,始终是他。
李唐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大地图前。
这地图描绘的,不仅仅是大唐疆域,更涵盖了吐蕃、回鹘、波斯乃至更远方的山川河流、城镇部落。
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符号,那是观星台多年来收集的成果。每一条商路、每一处矿产、每一座关隘,都清晰可见。
他抬手,轻轻拂过地图上标注着淮西节度使治所的区域,眼神深邃。
吴元济这条毒蛇,绝不能让他继续肆虐。而吐突承璀璨,也到了该拔除的时候。
“李龙,传令下去,观星台对淮西的渗透力度再增加三成,我要吴元济的所有密报,尤其是其在长安城中的暗桩。
至于吐突承璀璨,除了继续深挖其罪证,还要密切关注他与南下的那名党羽的联系,我们不能给他留下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是,校长。”
李唐收回手,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所有的信息,所有的布局,都将汇聚于那一场“开库大典”,然后,如同一场蓄谋已久的洪流,彻底冲刷掉这个时代的旧序。
他不是要颠覆,而是要重塑。
这场由他亲手导演的大戏,已经临近开幕。
而他,将站在舞台之外,以全知的视角,欣赏着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宏伟篇章。
他要让世人明白,所谓的“天命”,不过是最高效、最精密、最不可逆转的逻辑推演。
西北的风,已成燎原之势。这一次,它将吹向何方,已然不再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