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牌上的“10”被红绳缠了三圈,像颗跳动的心脏悬在复课班教室中央。傍晚的霞光透过窗户,把楚运欢手里的“玉米地考点表”染成暖金色——表格里,数学知识点被分成“播种区(基础题)”“施肥区(中档题)”“收获区(难题)”,每个区域旁都画着小小的玉米苗,是赵晓慧早上帮他画的。
“大家看‘播种区’,”楚运欢站在讲台上,手里举着考点表,“比如函数定义域、三角函数公式,这些就像种玉米前要翻土,是必须做好的基础,每天花 20分钟默写,保证不丢分;‘施肥区’的立体几何、数列求和,就像给玉米施肥,得靠错题本反复练,我把常考模型都整理在最后一页了,有‘玉米地分垄’的图示,一看就懂。”
张磊凑过来看,指着“收获区”的导数题笑:“楚哥,你这比喻太形象了!之前我总搞不懂导数的几何意义,现在一看‘玉米苗生长速度’的标注,突然就明白了!”周围的同学也纷纷点头,刘萌萌还掏出笔记本,飞快地抄着考点表上的“玉米比喻”,说要回去贴在书桌前。
吴文娇则坐在课桌旁,手里捧着本古诗文合集,每首诗的扉页都夹着片玉兰花瓣——是下午和赵晓慧在校园里捡的,还带着淡淡的香气。“大家记《离骚》时,”她举起诗集,“可以把‘长太息以掩涕兮’和花瓣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站在玉兰树下,对着花瓣叹气,既记了诗句,又能想起诗里的情感,比死记硬背管用多了。”
她边说边示范,轻轻捏着花瓣念诗,声音清亮又带着感情。楚运欢看着她的样子,突然想起她躲在宿舍哭的那天——现在的吴文娇,眼里没有了焦虑,只有对知识的笃定,像株终于熬过风雨的玉米苗,稳稳地扎着根。
王强则带着大家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做“考前放松操”:“来,跟着我做!手臂像投篮一样打开,吸气——想象自己在玉米地里跑,风从耳边过;呼气——像把篮球稳稳投进篮筐,把压力都投出去!”他的动作夸张又认真,逗得全班直笑,连平时最紧张的几个同学,也跟着放松下来,教室里的空气瞬间没了之前的压抑。
赵晓慧则在一旁忙着给每个人画“幸运漫画”——给楚运欢画了举着玉米叶讲物理的 q版形象,给吴文娇画了抱着诗集、身边飘着玉兰花瓣的小人,给王强画了扣篮的篮球少年,每个人的漫画旁都写着“高考加油,博川见”。“这是咱们的‘幸运符’,”她把漫画递到大家手里,“考试时夹在笔袋里,就像我陪着你们一起考一样!”
就在这时,教室门被轻轻推开,李老师抱着摞博川师范的招生简章走进来,封面上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格外醒目。她把简章分给楚运欢和吴文娇,笑着说:“这是我当年复读时珍藏的简章,封面都被我翻烂了,每天睡前都要看一眼,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现在传给你们,希望能给你们点力量。”
楚运欢接过简章,指尖碰到纸页上的折痕——是李老师当年反复翻看留下的痕迹,心里突然暖暖的。他想起李老师的旧教案,想起她陪他们对抗林校长、争取资源的日子,突然觉得,这张简章不仅是份招生信息,更是份沉甸甸的信任。
“李老师,我们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吴文娇握着简章,声音坚定。李老师笑着点头,从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她当年的高考准考证复印件:“这也给你们,沾沾喜气。记住,高考不是终点,是你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不管结果如何,你们都是老师的骄傲。”
傍晚时分,张阿姨提着个保温桶走进教室,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红糖发糕,热气裹着甜香飘满整个教室:“娃们,快尝尝阿姨做的发糕,甜甜蜜蜜考个好成绩!等你们考上大学,阿姨给你们办升学酒,杀只老母鸡,再煮一锅玉米粥,让你们吃个够!”
她给每个同学递了块发糕,递到楚运欢手里时,特意多塞了块:“楚娃,你胃不好,多吃点垫垫,别总熬夜刷题,身体是本钱。”楚运欢接过发糕,咬了一口,甜香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像小时候母亲做的味道,心里满是感动。
晚自习结束后,楚运欢、吴文娇、王强、赵晓慧四个人提着个铁盒子,来到操场的老槐树下——这是他们早就选好的“时间胶囊”埋藏地。铁盒子里装着他们的模考卷(楚运欢物理满分的那张、吴文娇作文满分的那张)、玉米叶书签(楚运欢送吴文娇的那片)、迷你星星灯(吴文娇送楚运欢的那盏)、赵晓慧的“幸运漫画”稿,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四个人一起写的字:“高考后,一起去博川师范的玉米地!”
王强拿着小铲子,在槐树下挖了个坑,楚运欢把铁盒子放进去,赵晓慧还在盒子上贴了张新画的漫画——四个小人站在博川师范门口,手里举着玉米叶和星星灯。“等咱们考上大学,就来把它挖出来,”赵晓慧拍了拍坑上的土,“到时候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肯定会觉得特别有意义。”
吴文娇蹲在旁边,看着埋好的“时间胶囊”,突然掏出手机:“我想给我妈打个电话。”她走到操场边的台阶上,拨通了母亲的号码,电话接通的瞬间,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比平时坚定:“妈,还有 10天就高考了,我肯定能考上博川师范中文系,以后当老师,让您过上好日子,不用再去服装厂打工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吴文娇的手都在抖,以为母亲又会说“别痴心妄想”,却听见母亲小声说:“妈相信你。之前是妈不好,总给你压力,你别往心里去。考试时别紧张,妈在家给你煮小米粥,等你回来吃。”
吴文娇的眼泪突然掉下来,却笑着说:“谢谢妈!我会好好考的!”挂了电话,她转身看向楚运欢他们,眼里闪着光:“我妈相信我了!她说会在家等我回去吃小米粥!”
楚运欢走过去,递给她一张纸巾:“我就知道阿姨会理解你的。你看,只要你坚持,就能改变别人的看法,就像咱们复课班一样,从被歧视到被认可,靠的就是不放弃。”
月光洒在操场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四个人并肩坐在台阶上,手里拿着张阿姨的红糖发糕,聊着高考后的计划——楚运欢想带大家去博川师范的玉米地写生,吴文娇想给母亲买件新衣服,王强想教村里的娃打篮球,赵晓慧想把复课班的故事画成绘本。
“对了,”楚运欢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四片玉米叶,分给大家,“这是张大山叔今天送来的,说让咱们考试时带着,沾沾玉米地的福气。”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片玉米叶,月光落在叶片上,像撒了层银粉。
赵晓慧突然提议:“咱们来个约定吧!不管以后去哪里,都不能忘了复课班的日子,不能忘了今天的‘时间胶囊’,更不能忘了,咱们是从玉米地里走出来的孩子,要永远带着土地的韧劲,朝着阳光生长。”
“好!”三个人齐声回答,声音在月光下格外响亮。他们举起手里的玉米叶,像举着小小的旗帜,约定着高考后的重逢,约定着博川师范的玉米地,约定着永远不忘记这段一起奋斗、一起追梦的青春。
回到家时,楚运欢翻开李老师送的博川师范招生简章,在扉页上写下:“距高考还有 10天,约定已立,梦想可期。”他把吴文娇送的星星灯放在书桌前,灯光暖黄,像颗小小的太阳,照亮了桌上的复习资料,也照亮了他心里的希望。
而此时的吴文娇,正把母亲的话写在日记里:“妈说相信我,这是我听过最温暖的话。我会带着这份信任,好好考试,不辜负自己,不辜负身边所有支持我的人。”她把玉兰花瓣夹在日记里,旁边放着楚运欢送的玉米叶书签,心里满是踏实。
整个县城都安静下来,只有复课班学生的台灯还亮着,像一颗颗星星,点缀在夜色里。他们知道,还有 10天,就要走进高考的考场,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挑战;还有 10天,就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开启新的人生。但他们不再害怕,因为他们身边有最好的伙伴、最懂他们的老师、最支持他们的家人,还有那片始终陪伴他们的玉米地,都在陪着他们,朝着博川师范的方向,朝着光明的未来,坚定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