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血符燃尽闽江雾,锡杖点开幽冥路。
莫道法门分正邪,明灯渡尽苍生苦。
木鱼敲破晨钟暮,经忏难渡滔天怒。
一念慈悲即彼岸,何须雷音问真如?
东岳泰山西麓的幽冥地府,秦广殿内青灯幽暗。牛头马面押着个浑浑噩噩的魂魄跪在殿前,那魂魄七窍残留着黑血,道袍破碎如絮——正是闾山法师高九的残魂。
秦广王朱笔悬在生死簿上寸许,墨迹迟迟未落。簿上分明写着:“俗姓高,行九,修道之士,当享百岁善终”。可眼前这魂魄分明是遭了禁术反噬,落得个七窍流血而亡。
秦广王又查验了善恶簿,平生未做伤天害理的亏心事,怎么着都不应该夭寿,而且魂魄不全。带他去孽镜台看真相!阎君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天灾人祸不断,六道轮回秩序混乱,地府枉死城人满为患,怨气冲天,再这样下去,此方世界有崩塌之险,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
牛头马面唯唯诺诺,押着道士的魂魄去孽镜台,孽镜显象:二十年前的闽江畔,饿殍遍野的难民队伍里,有个蜷缩在榕树洞的垂髫童子,就在他饥肠辘辘快要饿死时,一个下山游历的道士救下了他,童子跟随师父在闾山修行,后来邪教祸国殃民,外敌入侵,他的师父、师兄们相继下山替天行道,济世救民,再也没有回来。
北蛮铁骑所到之处一片焦土,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鱼肉华夏百姓,最后一个师兄下山时,曾传高九“利用冤魂,冤冤相报”的禁术,告诫:此术杀人一万,自损八千,是闾山法脉最后的底线与尊严。法无邪正,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如果他没有回来,就使用此术给师兄们报仇。
高九设五色旗法坛,召唤惨死的冤魂,并以自己的鲜血供养,祭炼兵马,在落霞渡借冤魂厉鬼索命,坑杀溺死了近两万人的蛮夷番邦士兵,喂饱了河道的水族生灵。此术太过阴损狠毒,有伤天和,因此他遭遇严重反噬,七窍流血横死,而且魂魄分裂不全。
秦广王凝视着孽镜,泪水不禁潸然而下:抵御外侮,不惜一切代价,竟敢使出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禁术,此乃真义士也,虽说其手段阴险毒辣,然对付那些草菅人命、丧尽天良之徒,何须讲什么仁义道德?
秦广王抹去眼泪,长叹一声:\"高九啊高九,你这一生,何其壮烈!秦广王指节叩在案上,震得孽镜泛起波纹:\"召十殿阎罗!请四大判官!\"这声宣令惊飞了檐角铜铃上的冥鸦。牛头马面面面相觑,自唐末黄巢之乱后,地府已有五百年未开这等大会审。但见秦广王神色肃穆,不敢多言,立刻前去传令。
不多时,其余九殿阎罗陆续抵达秦广殿。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以及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察查司陆之道、阴律司掌生死簿崔珏四大判官各自落座,殿内阴气森森却又庄严肃穆。
秦广王环视众阎罗与判官,沉声道:“诸位,今日召集各位同僚前来,是为商议一位修道之士的审判。此人虽犯下严重杀业,却事出有因,请诸位先观孽镜”。
孽镜再度映照出高九的一生:幼时流离失所,蒙师父慈悲收留,在山上修行,后来师门弟子纷纷下山救世,却惨遭覆灭,只剩下他一个坚守者,他不惜代价报仇,以血为媒、以怨为引,使用禁术驱使冤魂厉鬼溺死了近两万人的蛮夷番邦士兵,然后遭遇业力反噬,七窍流血横死,而且魂魄分裂的惨烈画面,镜中冤魂哀号,乌云遮月,令人不寒而栗。
诸位同僚!秦广王起身拱手:“今日召集各位,是为这高九魂魄一事。他本应百岁善终,却因使用禁术抗击外敌而横死,魂魄不全。本王观其生平,实乃大义之士,不知该如何判决,特请诸位共议。”
阎罗王皱眉道:“如果按照阴律,驱使冤魂厉鬼杀人乃邪恶的禁术,有违天道,按律当下油锅地狱受刑百年,然事出有因,若论私情,他杀的都是恶人,我认为他是一条好汉”。
卞城王抚须沉吟:“按照阴律,施展邪术杀生害命,当入刀山地狱千刀万剐,两万条人命,即便杀的是恶人,手段也太过毒辣!有伤天和”。
急性子的判官钟馗拍案而起,虬髯怒张:\"他杀的是入侵外敌,保的是华夏百姓,此乃卫国护民之举。\"对付豺狼虎豹,难道还要讲究仁义道德?我钟馗斩妖除魔千年,最恨这等伪善之论!\"
平等王则发出良心的拷问:“若他不行此法,阳世还有谁能抵挡虎狼之师?指望腐朽的朝廷吗?猿霸天及麾下士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放他们过河,又有多少无辜百姓遭殃?两万恶兵换更多的无辜百姓,实乃“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转轮王道:依我看,功是功,过是过。他救了百姓是功,使用禁术杀人是过。依我看,功过相抵,让他转世投胎便是,可是魂魄不全,转世投胎也是个痴呆的傻子。\"
就在众阎王、判官争论不休时,殿外突然阴风大作。一道金光破开幽冥,竟是地藏王菩萨驾临,众神慌忙起身相迎。
地藏王菩萨手持宝珠,慈悲道:“吾观此子魂魄虽残,却有一缕善良天性未泯。不如让吾带往阴山,以佛法化解其戾气,再作定夺”。
秦广王合十道:“菩萨慈悲。只是其魂魄已残,恐怕……”
地藏王菩萨微笑颔首:“善哉,既如此,吾以慈悲愿力帮他重聚魂魄,用金锡点化其灵识,试试令其恢复常人状态。”
菩萨手中金锡轻点,手结莲花印,口诵真言: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嗡哈哈哈,温桑摩帝,司哇哈。三魂七魄归位,高九残破的魂魄从四面八方汇合,开始凝聚,灵台渐渐清明,朦胧中,他看见师父师兄们站在云端对他微笑。
地藏菩萨面露喜色:上天有好生之德,天道不负真义士,他恢复得比预期要好。
崔判官忽然高声道:“定数有变!高九本为修道之士,有百岁阳寿,施展禁术横死,无意之中救度了更多百姓,功德无量,按律可封鬼仙,冥界还差一个接引使者,如今六道轮回秩序混乱,正是用人之际,正好补缺。而且中元节将至,他与地藏菩萨有缘,可兼职菩萨护法,协助地藏菩萨度化恶鬼,众神齐声称善。
秦广王正色道:“高九,你可愿领此职?”
高九魂魄已然清明,伏地拜道:“弟子愿受其封,也愿意追随菩萨,渡人渡己渡众生。”
地藏王菩萨将锡杖上的一棵宝珠化作一盏明灯,交予高九:“此乃慈悲灯,可照破幽冥痴暗,接引亡魂。你当放下仇恨,手举光明照耀鬼道众生。”
从此,幽冥界多了一位接引使者,每逢中元鬼节,人们经常能看到夜空中有一盏明灯引渡亡魂,传说那便是高九法师,仍在履行他未尽的度世之愿,高九法师还是道教闾山派的祖师之一,后世称为高真人。
此处略作介绍,闾山派是一个胸怀天下的道派,其道法素以强硬、威猛着称,强调“除恶务尽,以暴制暴”,据说闾山派祖师极其护犊子,惹毛了不计代价,也要铲除敌手,拥有多种狠辣的手段驱邪制敌,法术杀伤力在道教流派中尤为突出。
闾山在哪里?世间没有几人知道,有人说:“闾山在人们的心中,凡人看不见,唯独精通闾山正法,道行高深的道士和有道缘的心善之人才能看到”。
诗曰:“闾山原在江中心,要开之前三年春;三千年满开一度,有人得见闽江清;自古有缘相会遇,闾山开时救万民;天威法坛传角韵,祗迎圣驾降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