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槐花带着国际金奖的奖杯回到四合院时,青砖灰瓦的院墙上爬满了秋后的爬山虎,红黄绿三色交织,像给这老院子披了件花衣裳。她刚进院门,就见三大爷蹲在花池边,正给那盆得过“全院最美月季”的花儿换土,嘴里还哼着《东方红》的调子。

“三大爷!”槐花举着奖杯跑过去,黄铜的杯身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您看我给您带啥回来了?”

三大爷直起腰,眼镜滑到鼻尖上,他扶了扶眼镜凑近看,突然“哎哟”一声:“这不是那金疙瘩奖杯吗?快让我摸摸,沾沾喜气!我那月季啊,明年肯定开得更艳!”他说着就往奖杯上凑,袖口沾着的泥点差点蹭到杯身上。

“小心点您!”傻柱拎着个菜篮子从外面进来,见这情景赶紧喊,“这可是国际大奖,金贵着呢!三大爷您那爪子刚摸完鸡粪,别给人弄脏了。”

三大爷手一缩,梗着脖子道:“我这是有机肥,比你那洗洁精干净!再说了,我这是给奖杯‘接地气’,省得它飘在天上忘了本。”

两人正拌嘴,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影壁后转出来,鸟笼上挂着的智能温度计显示“18c,适宜遛鸟”。“吵啥呢?”他把鸟笼往葡萄架上一挂,画眉鸟扑棱棱飞了两下,“我在胡同口就听见了,是不是槐花拿奖的事?我早说了,这孩子随我,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您可拉倒吧二大爷,”槐花笑着往屋里跑,“周爷爷说要给我颁奖呢,让我先去洗手。”

院里顿时热闹起来。秦淮茹端着刚蒸好的糖三角出来,热气腾腾的甜香漫了半条胡同;许大茂扛着个大纸箱进门,里面是他新到的智能晾衣杆,见人就吆喝“自动升降还能烘干,阴雨天也不怕衣服潮”;连平时不爱出门的张奶奶都拄着拐杖出来了,手里攥着个红布包,说是给槐花的“压惊钱”。

周阳站在正房台阶上,看着这光景心里暖烘烘的。他想起三十年前刚搬进这院时,院里还是土路,下雨就泥泞不堪,家家户户用煤炉取暖,冬天窗户上总结着冰花。如今呢,柏油路面平平整整,暖气管道通到每家每户,连晾衣杆都装上了芯片,可这院里的热乎劲儿,一点没变。

“都静一静!”周阳清了清嗓子,从兜里掏出个红本本,“今天咱不单是给槐花庆功,还有个好消息——咱院被评为‘北京市文明四合院’了!这证书啊,得挂在影壁墙上,让来来往往的人都瞧瞧!”

“好!”傻柱第一个鼓掌,巴掌拍得通红,“早就该评上了!咱院儿的人,哪个不是热心肠?”

许大茂赶紧从纸箱里掏出个智能相框:“周叔,这相框我早备着了,能自动播放院里的照片,把证书放进去,保管比谁家的都洋气!”

三大爷摸着下巴盘算:“挂影壁墙好,风水宝地!我看旁边还能再挂块牌子,写上‘本院出国际金奖小发明家’,保准能招来记者,到时候咱院的房价都得涨!”

“老纪你就知道钱!”二大爷瞪他一眼,“这是荣誉,能当钱花吗?我看该请个戏班子来唱三天,让全胡同都知道咱的光荣!”

众人吵吵嚷嚷,槐花突然举着奖杯喊:“我有个主意!咱把奖金捐给科普角吧,再添点新设备,让更多小朋友学发明!”

“好!”周阳第一个赞成,“这孩子格局就是大!我再加一万,给科普角装个天文望远镜,让孩子们看看月亮上的环形山!”

傻柱:“我捐三个月的蛋糕!每周给孩子们烤新花样!”

许大茂:“我捐二十个智能手环!给表现好的孩子当奖品!”

三大爷:“我捐我的养花手册版权!谁要印都行,赚了钱全给科普角!”

二大爷:“我……我捐我那只玉鸟!让它给孩子们当宠物!”话刚说完,鸟笼里的画眉突然叫了两声,像是在抗议。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张奶奶抹着眼泪说:“我活了七十岁,没见过这么好的院儿,这么好的人……”

正热闹着,院门口突然传来自行车铃铛声,是街道办的王主任来了。“哟,这是啥好日子?”她推着车进来,车筐里装着个红绸布包,“我刚从区里回来,给你们捎个好东西——‘首都最美社区’的牌匾,比文明四合院还高一档呢!”

这下院里更沸腾了。傻柱直接把王主任的自行车扛起来,说要“供”在院里当纪念;许大茂赶紧给牌匾套上智能防尘罩,说“能自动感应灰尘,比保洁员还勤快”;三大爷则拉着王主任问:“这牌匾能带来啥实惠?比如物业费打折?”

王主任被逗乐了:“老纪啊,实惠在后头呢!区里说了,要给咱院修个小花园,再建个老年活动中心,钱都批下来了!”

“真的?”二大爷眼睛一亮,“那活动中心得有麻将桌,我那‘十三幺’还没对手呢!”

“得有书画室,”三大爷补充,“我要教老街坊写毛笔字,顺便算算退休金理财。”

傻柱:“得有厨房,我给大伙做炸酱面!”

许大茂:“得有wi-Fi,我好直播卖智能设备!”

周阳笑着摆摆手:“都有都有,王主任说了,设计方案让咱自己定,保证人人满意。”

槐花拉着王主任的手:“王阿姨,能给小花园装个自动浇水的吗?就像我的‘小花’机器人那样?”

“当然能,”王主任刮了下她的鼻子,“不光有自动浇水,还要装太阳能路灯,晚上亮堂堂的,你们小孩能在花园里玩到九点!”

那天的四合院,笑声差点掀了房顶。直到傍晚,夕阳把牌匾染成金红色,还有人坐在葡萄架下唠嗑。三大爷给月季浇最后一遍水,说明年要让花儿爬满新花园的篱笆;二大爷对着鸟笼比划,说要在活动中心开辟“斗鸟专区”;傻柱和秦淮茹盘算着,要在老年活动中心开“家常菜培训班”;许大茂则拿着卷尺在院里转悠,说要给每个角落都装上智能传感器,“让咱院比皇宫还智能”。

周阳坐在台阶上,看着影壁墙上并排挂着的两个证书,忽然觉得这四合院像棵老槐树,根在地下盘根错节,枝叶却一直往天上长。这根,是街坊四邻的情分;这枝叶,是日子里的新光景。

第二天一早,施工队就来了。院里顿时堆满了水泥、钢筋,师傅们搭脚手架、量尺寸,叮叮当当的声响成了新的背景音。三大爷每天揣着个小本子在工地转悠,记着“今日用了30袋水泥,比预算多2袋”,说是要给街道办当“监工”;二大爷则把鸟笼挂到离工地最近的树枝上,说“让鸟儿给师傅们唱加油歌”;傻柱每天给施工队送绿豆汤,说“天热,得降降火”;许大茂更绝,给每个师傅发了个智能手环,“测测心率,别累着”。

槐花放学回来,总蹲在工地边看师傅们干活,手里还拿着个速写本,画下新花园的草图。“周爷爷,”她指着图纸上的小喷泉,“这里能装个传感器吗?有人经过就喷水,像游乐园那样!”

“能啊,”周阳笑着说,“让王博士给你设计个,保证比游乐园的还好玩。”

囡囡抱着平板电脑过来,屏幕上是她做的3d效果图:“你们看,小花园里种满向日葵,门口装个智能识别系统,认识的人经过就说‘欢迎回家’,不认识的就说‘请登记’。”

“这好!”许大茂凑过来看,“我再加个功能,能自动报天气,下雨前就喊‘快收衣服’!”

三大爷:“还得能报菜价,每天早上说‘今天西红柿三块五一斤’,比早间新闻还实用。”

二大爷:“最好能报彩票号码,中了奖咱给院儿换个金大门!”

众人又笑起来,施工队的师傅们也跟着乐,说这院儿的人“比相声演员还逗”。

半个月后,小花园的雏形出来了。青砖铺的小径弯弯曲曲,中间留着块圆形的小广场,四周种着月季、玫瑰、向日葵,还有个半人高的假山,山脚下藏着个小喷泉。老年活动中心也盖得差不多了,红砖墙配着玻璃窗,看着就敞亮。

最让人稀罕的是那些智能设备:路灯能跟着太阳转,白天充电晚上亮;喷灌系统埋在地下,手机一点就能浇水;连长椅都装了太阳能板,能给手机充电。许大茂特意在活动中心门口装了个大屏幕,滚动播放院里的新闻——“傻柱牌炸酱面获街坊一致好评”“三大爷养花课报名人数突破50人”“槐花发明的自动喂鸟器测试成功”。

开园那天,街道办的王主任亲自来剪彩。她剪完红绸子,刚要说话,就见三大爷举着个大喇叭跑上台:“各位街坊,我宣布个事——咱院的‘智能养老互助小组’成立了!年轻人帮老人用智能手机,老人教年轻人包饺子,互惠互利!”

“好!”台下掌声雷动,张奶奶第一个举手,“我报名教包饺子,猪肉大葱馅的!”

傻柱:“我教红烧肉!保证肥而不腻!”

许大茂:“我教用智能手环,包教包会!”

槐花:“我教……教机器人跳舞!”

王主任看着这热闹场面,对周阳说:“周叔,您这院儿真是块宝地,干啥成啥。”

周阳笑着说:“不是宝地,是人心齐。您看这院里的人,吵归吵,闹归闹,真有事的时候,心都往一块儿想。”

正说着,汉斯的视频电话打来了,他举着手机在柏林的中国超市转圈:“周先生,你们看!傻柱牌饼干在这里上架了,德国人都爱吃!”

屏幕里,货架上的饼干盒印着四合院的照片,旁边还摆着许大茂的智能花盆。傻柱凑过去看,激动得脸都红了:“真的假的?我这饼干……走出国门了?”

“不光饼干,”汉斯笑着说,“下个月我的助老机器人就要量产了,用的是你们的平衡算法,上面还刻着槐花设计的小花图案,肯定能大卖!”

槐花举着她的新发明——一个能自动捡垃圾的机器人,对着屏幕喊:“汉斯叔叔,等我的新机器人做好了,也卖到德国去!”

汉斯连连点头:“一言为定!到时候我给你办个专场发布会!”

挂了电话,院里的人更兴奋了。二大爷非要拉着周阳下盘棋,说“赢了的人负责给汉斯回信”;三大爷则拉着傻柱算饼干的利润,说“得给科普角留三成”;许大茂抱着他的智能花盆,说要设计“中德双语版”,让德国老太太也能看懂。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洒在小花园的喷泉水珠上,像撒了把星星。周阳坐在新安装的智能长椅上,看着槐花和几个孩子追着她的垃圾机器人跑,看着三大爷和二大爷在棋盘上争得面红耳赤,看着傻柱和秦淮茹在活动中心的厨房忙活,看着许大茂对着手机给德国客户介绍产品……忽然觉得,这四合院的故事,就像那喷泉的水,流走了旧时光,又涌来了新日子,永远也停不下来。

晚上,活动中心第一次亮灯,暖黄的光从玻璃窗里透出来,映着外面的月季花,温柔得像幅画。院里的人聚在小广场上,傻柱支起了烧烤架,许大茂搬来了投影仪,要放槐花在德国比赛的录像。

三大爷突然想起什么,拉着周阳往花池走:“你看我这月季,刚打了花苞,等开了花,就移栽到小花园去,保证是最艳的那一丛。”

二大爷也跟过来,指着假山说:“我打算在这儿种点爬山虎,明年夏天就能爬满,比凉亭还凉快。”

傻柱端着烤串过来:“等爬山虎爬满了,我就在下面支桌子,给大伙烤全羊!”

许大茂:“我给羊装个智能温度计,保证烤得外焦里嫩!”

槐花举着跑过来,糖丝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等我长大了,要给咱院盖个机器人博物馆,把所有发明都放进去!”

周阳看着他们,忽然想起刚搬进这院时,有人说这老破小早晚得拆。可现在呢,它不仅没拆,还成了全北京最让人羡慕的四合院。他知道,这不是因为装了多少智能设备,盖了多少新建筑,而是因为这里的人,心里都揣着一团火,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把情分处得踏踏实实。

夜渐渐深了,烧烤的香味和月季的花香混在一起,投影仪里传来槐花领奖时的欢呼声。周阳靠在长椅上,听着院里的笑声、说话声、碰杯声,忽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日子——有老有少,有说有笑,有旧时光的暖,也有新日子的甜。

深秋的风卷着几片银杏叶掠过四合院的灰瓦,三大爷蹲在新落成的小花园里,正给移栽的月季搭防风架。他手里的竹条削得溜尖,每根都量着尺寸截成等长,嘴里还念叨着:“间距五寸,斜度三十度,这样既挡风又透光,明年准能开成花墙。”

槐花背着书包从外面跑进来,红领巾歪在脖子上,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奖状。“三大爷!”她举着奖状往花池边凑,“我作文拿了奖,写的是咱院的小花园!”

三大爷直起腰,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眯着眼瞅那奖状:“《我家院里的智能花园》……这题目好!快给我念念,写没写我搭的这花架?”

“写了写了,”槐花清了清嗓子,“‘三大爷的花架像乐谱上的音符,月季藤顺着竹条爬,春天就会唱出花的歌’……老师说这是比喻句,得小红花了!”

“好!好!”三大爷乐得直搓手,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塞给槐花,“这糖是我孙子来看我带的,进口的,甜着呢。回头把你这作文贴科普角墙上,比许大茂那智能花盆广告好看。”

正说着,傻柱端着个大瓷盆从厨房出来,盆里是刚腌好的酸菜,酸香漫了半条胡同。“老纪,帮我看看这酸菜腌得咋样,”他把盆往石桌上一放,“按张奶奶教的法子,放了花椒和姜片,说是能放一冬天。”

三大爷捏起根酸菜梗尝了尝,咂咂嘴:“酸度够,但盐放少了,得多加两把。我给你算笔账,这五十斤白菜,得配半斤盐,少一钱都容易坏,到时候别说过冬,过霜降就得烂。”

“听您的!”傻柱赶紧往盆里撒盐,“等腌好了,先给您送一大碗,就着您的二锅头,绝了。”

二大爷提着鸟笼从活动中心出来,鸟笼上的智能温度计显示“12c,适宜晒太阳”。“哟,这是啥好事?”他把鸟笼往花园的石桌上一挂,画眉鸟扑棱棱飞了两圈,“老纪你今儿没算退休金理财?傻柱你没琢磨新菜谱?”

“槐花作文得奖了!”两人异口同声道。

二大爷凑过去看奖状,下巴抬得老高:“写花园咋能不提我的鸟?这画眉每天早上在花园唱歌,那可是活闹钟,比许大茂那智能音箱好听多了。”

“您那鸟叫得再好听,能自动浇水吗?”许大茂扛着个纸箱从院门口进来,里面是新到的智能花盆,“我这新款花盆带土壤检测功能,能测酸碱度,三大爷您的月季再也不用担心烂根了。”

“我才不用那玩意儿,”三大爷梗着脖子,“我用舌头舔舔土就知道缺啥肥,比你那芯片准!”

众人正拌嘴,周阳踩着满地银杏叶进来了,手里拿着个牛皮纸信封。“都过来,”他扬了扬信封,“区里给咱院寄了封信,说要评‘全国文明社区’,让咱准备材料。”

“全国的?”二大爷眼睛一亮,“那得把我的鸟写上,就说‘文明社区里的文明鸟’。”

“得写我的酸菜,”傻柱抢话,“全国人民都爱吃酸菜,这叫‘舌尖上的文明’。”

许大茂:“写我的智能设备,证明咱院又传统又现代。”

三大爷:“写我的养花经,这叫‘生态文明’。”

槐花举着作文本:“写我的作文,老师说这是‘新时代的四合院故事’。”

周阳笑着摆摆手:“都写都写,让囡囡整理一下,配上照片,保证比别的社区材料好看。对了,区里说下礼拜要来考察,咱得把院儿再拾掇拾掇,尤其是那几棵老槐树,枯枝得剪剪。”

“我来剪!”傻柱撸起袖子,“我以前在工厂干过木工,这活儿我熟。”

“我来扫地,”秦淮茹端着盆刚洗好的床单出来,“把落叶扫干净,再撒点水,看着亮堂。”

“我来给鸟笼消毒,”二大爷摸着鸟笼,“可不能让考察的人觉得咱不讲卫生。”

许大茂:“我给所有智能设备做个系统升级,保证反应比谁都快。”

三大爷:“我给月季施点肥,争取考察时能开两朵,添点颜色。”

槐花:“我去通知院里的小朋友,考察那天都穿新衣服,排着队欢迎!”

看着众人热火朝天的样子,周阳忽然觉得这四合院像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位置,转起来就带起一阵风,把日子吹得热气腾腾。

接下来的几天,院里天天跟过年似的。傻柱踩着梯子给老槐树剪枝,三大爷在底下指挥“左边那根枯枝得留三寸,能当花架”;许大茂蹲在地上给智能路灯换芯片,嘴里念叨“亮度调到80%,既节能又不暗”;二大爷用酒精棉擦鸟笼,连鸟食罐都刷得锃亮;秦淮茹带着几个老街坊擦玻璃,窗明几净得能照见人影;槐花则组织小朋友排练欢迎词,“叔叔阿姨好,欢迎来我们院”喊得震天响。

考察团来的那天,天公作美,湛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四合院门口挂着红灯笼,小花园的月季真应了三大爷的话,开了两朵粉红的花,智能喷泉随着音乐节奏喷水,像在跳迎宾舞。

为首的考察团团长刚进院门,就被许大茂的智能识别系统拦住了:“欢迎来到幸福里四合院,正在为您播报实时天气:15c,微风,适宜参观。”

“这玩意儿挺先进啊,”团长笑着说,“比我们单位的门禁强多了。”

三大爷赶紧凑上去:“不光先进,还接地气!您看这小花园,既有老北京的花池子,又有新科技的喷灌,中西合璧!”

二大爷提着鸟笼凑过来:“还有我的鸟,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叫,比闹钟还准,这叫‘生态智能’!”

傻柱端着盘刚出炉的糖火烧过来:“尝尝?咱院儿自己做的,用的是院里井里的水,甜着呢!”

考察团的人被这热乎劲儿感染了,跟着周阳在院里转悠。看到科普角的天文望远镜,团长忍不住凑上去看:“哟,能看见月亮上的坑!这设备比不少中学的都强。”

“孩子们天天来这儿看,”槐花仰着小脸说,“我还看见过金星,像颗大钻石!”

走到老年活动中心,正赶上张奶奶教大伙包饺子,面团在她手里转着圈就变成了元宝形。“我们这儿天天热闹,”张奶奶笑着说,“上午打麻将,下午学智能手机,晚上傻柱给咱做夜宵,比家里还舒坦。”

团长翻看囡囡整理的材料,里面夹着槐花的作文,还有傻柱的酸菜配方、三大爷的养花手册、许大茂的智能设备说明书。“你们这材料太实在了,”团长感慨道,“不像别的地方,净是些空话套话。”

周阳笑着说:“咱院儿的人就这样,过日子实在,做事也实在。您看这些东西,都是街坊们一点点攒出来的,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真觉得这么过舒坦。”

考察团走的时候,每个人手里都拎着袋傻柱做的糖火烧,还有许大茂送的迷你智能花盆。“等着好消息,”团长临走时说,“你们这院儿,配得上‘全国文明社区’!”

院里的人站在门口挥手,直到考察团的车看不见了才散开。三大爷摸着月季花瓣:“我就说能成,咱这花选的时机多好。”

二大爷:“还是我的鸟叫得好,给考察团助兴了。”

傻柱:“肯定是我的糖火烧起作用了,吃人嘴短嘛。”

许大茂:“是我的智能设备长脸,让他们知道咱老院儿也有高科技。”

槐花:“是我的作文写得好,把咱院的故事讲明白了!”

周阳看着他们争功,心里比谁都甜。他知道,这院儿能有今天,不是靠哪一个人,是靠所有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老槐树上的枝丫,看着各长各的,根却在地下紧紧连在一起。

过了半个月,“全国文明社区”的牌匾真的寄来了,比之前的两块都大,金灿灿的字在太阳底下闪得人睁不开眼。挂牌那天,区里的领导亲自来揭牌,还带来了记者,摄像机对着院里拍个不停。

三大爷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咱这院儿,讲究的是‘三心’——对老人有孝心,对孩子有爱心,街坊邻里有诚心。有这‘三心’,啥先进评不上?”

二大爷抱着他的鸟笼接受采访:“我的鸟都知道讲文明,不瞎叫,不扰民,这就是咱院的风气!”

傻柱最实在,举着他的酸菜盆说:“咱院的文明,就藏在这酸菜里,酸中带甜,就像过日子,得慢慢熬。”

许大茂则给记者演示智能设备:“您看这手环,能测心率,还能一键呼救,老人戴着手环出门,家人都放心,这就是科技带来的文明。”

槐花被记者围着问作文,她大声说:“我写的都是真的!三大爷会给花算日子,二大爷的鸟会唱东方红,傻柱叔叔的糖火烧能甜到心里……”

周阳站在人群外,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忽然觉得眼角有点湿润。他想起刚搬进这院时,院里的老人们总说“过日子就像堆雪人,得大家一起滚,才能滚得大”。现在看来,他们不仅滚成了大雪人,还给雪人戴了红围巾、戴了新帽子,让它在阳光下笑得格外灿烂。

挂牌仪式结束后,院里摆了几十桌流水席,街坊四邻都来道贺。傻柱掌勺,炒了八大碗;秦淮茹和张奶奶她们包饺子,皮薄馅大;三大爷负责记账,谁随了份子,谁带了礼物,记得清清楚楚;二大爷的鸟笼挂在最显眼的地方,画眉鸟叫得比谁都欢;许大茂则用智能音箱放着《步步高》,气氛热闹得像过年。

酒过三巡,三大爷端着酒杯走到周阳面前:“老周,我敬你一杯。要不是你带咱搞这些新花样,咱院儿还跟以前一样,下雨天趟泥,冬天冻得哆嗦。”

二大爷也跟着举杯:“没错!我以前总觉得你搞那些智能设备是瞎花钱,现在才明白,你是想让咱院儿的人过得舒坦点。”

傻柱搂着周阳的肩膀:“周叔,啥也不说了,以后您想吃啥,我给您做啥,保证顿顿不重样!”

许大茂:“周叔,我新代理了智能按摩椅,先给您家放一台,免费试用!”

槐花举着果汁杯:“周爷爷,等我长大了,给您设计个会讲故事的机器人,天天给您讲院里的笑话!”

周阳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他们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笑容里却闪着年轻的光。他举起酒杯,对着全院的人说:“这杯酒,敬咱四合院!敬咱院里的每一个人!这‘全国文明社区’的牌子,不是终点,是新起点,以后的日子,咱还得好好过,过得比谁都强!”

“好!”全院的人一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笑声、说话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最动人的歌,飘出四合院,飘向胡同深处,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天晚上,周阳躺在床上,听着院里隐约传来的笑声和智能路灯的嗡鸣,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给他讲的故事。妈妈说,每个院子都有魂,这魂就是住在院里的人。人热乎,院儿就有生气;人齐心,院儿就有福气。

他想,他们这四合院的魂,一定是团热乎乎的火,烧了几十年,不仅没灭,还越烧越旺,把日子烤得香喷喷、甜丝丝的。

第二天一早,周阳被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他走到窗边,看见槐花带着几个孩子在小花园里栽花,栽的是向日葵,种子是非洲的村长爷爷寄来的,说是“用中国的智能花盆种出来的,比当地的品种高一截”。

三大爷蹲在旁边指导:“坑得挖深点,这土底下有石头,得捡干净。”

二大爷提着鸟笼在旁边监工:“向日葵得朝着太阳种,不然长歪了不好看。”

傻柱端着早饭过来:“孩子们歇会儿,吃点糖火烧再干,别累着。”

许大茂扛着个新的智能传感器过来:“我给向日葵装上这个,能记录生长数据,看看非洲的种子在咱院儿长得快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