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 > 第783章 女知青们的归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英和王玲听得眼泪直流,那些老知青怎么能恶劣到这种程度。

顾从卿没说话,只是眼神冷得像冰。他早知道人性复杂,却没料到这些知青能卑劣到这种地步。

这些人,比村里的村民更让人不齿——村民的恶或许带着愚昧,而这些老知青的恶,却是明知故犯的背叛。

是对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背叛。

深夜时分,审讯初步结束。

公安干警开始分批带人。

大队长、支书、刘老大等主犯被戴上手铐,押上卡车。

那些参与囚禁、虐待女知青的村民,也被一一带走,家家户户几乎都空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站在门口哭哭啼啼,却没人敢上前阻拦。

知青点的老知青里,有三人被一并带走——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协同犯罪,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卡车缓缓驶离红旗村时,夕阳正沉在西边的山坳里,把天空染成一片血红。

车厢里的顾从卿看着窗外空荡荡的村子,心里没有报复的快感,只有一种沉重的释然。

那些作恶的人,终于受到了惩罚。

而那些被伤害的人,也终于可以放下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车子驶远,红旗村的轮廓渐渐消失在暮色里。

这个埋葬了太多苦难和罪恶的地方,终将被遗忘在时光里,只留下一个警示——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良知,不能践踏人性。

接下来的日子,顾从卿五人几乎天天泡在武装部安排的临时住处,陪着那十三名女知青。

军医每天过来检查伤势,开了药调理身体,顾从卿还托人从县里买来些营养品,一点点帮她们补回亏空的身子。

屋里渐渐有了些生气。

女人们开始愿意开口说话,虽然声音还很轻,却不再像最初那样瑟缩。

她们会聊起下乡前的日子,聊起城里的街道和学校,只是说到家人时,语气总会黯淡下去。

顾从卿找了个机会,坐在她们中间,轻声问:“等身体好些了,想不想回城里?

我可以帮你们联系家里,或者申请返程手续。”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

那个抱孩子的女人低头看着怀里的孩子,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最年轻的那个女知青眼圈红了,却使劲摇了摇头。

年纪最大的叹了口气,声音沙哑:“回不去了。”

“家里……怕是早就不认我们了。”另一个女人接过话,眼泪掉了下来,“当初下乡,家里就觉得是累赘,现在成了这副样子,带着‘二婚’‘生过娃’的名声回去,街坊邻居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她们的话像针一样扎在人心上。

这些年的苦难,不仅来自村里的虐待,也藏着家人的忽视和抛弃。

她们早已没有了回头路。

顾从卿沉默了。

他能救她们出火坑,却抹不去那些刻在身上的伤痕和流言。

黄英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角,低声说:“从清,她们现在这个样子,就算留在镇上,也难免被人指指点点。

咱们是知青,还好说,她们……”

她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白——一群“名声不好”的女人聚在一起,少不了要受白眼和欺负。

王玲也点头:“而且她们身体弱,也干不了重活,总得有个能安身立命的地方。”

顾从卿看着屋里那些茫然又无助的眼神,心里有了主意。

他走到屋外,找了个公用电话,拨通了顾家的号码。

电话那头是顾父听到顾从清的请求,没多犹豫就应了下来:“儿子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南边刚建了个海岛兵团,有养殖场和罐头厂,正缺人手,环境也清净,适合她们待着。”

挂了电话,顾从卿回到屋里,对女人们说:“我联系了一个海岛兵团,那边有工厂和养殖场,管吃管住,能挣工分。

地方偏,没人认识你们,想不想去?”

女人们愣住了,眼里闪过一丝不敢信。

张姐迟疑地问:“真的……可以吗?

我们这样的……也能去?”

“当然。”顾从卿点头,语气肯定,“到了那里,你们靠自己的能力挣钱,没人能再欺负你们。

想攒钱,想重新开始,都可以。”

那个抱孩子的女人抬起头,眼里第一次有了光:“那里……能让孩子上学吗?”

“能。”顾从卿笑了笑,“兵团里有子弟学校。”

屋里爆发出一阵压抑的啜泣声,这一次,却是带着希望的眼泪。

她们互相看着,像是在确认这不是梦。

“去!我们去!”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眼里的茫然被坚定取代。

几天后,海岛兵团派来的船到了。

顾从卿五人陪着女知青们去了码头。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起她们新做的衣角——黄英和王玲用武装部给的补助,给每个人扯了块布做了身新衣服。

“到了那边好好照顾自己,有事就找部队领导,有机会我会去看你们的。”顾从卿把联系方式递给年纪最大的女知青。

她紧紧攥着纸条,眼圈通红:“顾知青,黄知青,王知青……还有秦知青,李知青……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给了我们一条活路。”

女人们都红了眼,对着他们深深鞠了一躬。

那个抱孩子的女人把孩子举起来,让他对着顾从卿他们笑,孩子咯咯的笑声像银铃一样,驱散了最后的阴霾。

船缓缓驶离码头,女人们站在甲板上,挥手告别。

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像铺了一地的碎金。

顾从卿五人站在码头上,看着船变成一个小点,直到消失在海平面。

“她们终于自由了。”黄英轻声说。

“嗯。”顾从卿点头,心里一片平静。

秦书望着远方:“咱们也该想想自己的路了。”

李广挠了挠头:“不管去哪,咱们五个在一块儿就行。”

王玲笑了,眼里闪着光:“对,在一块儿就行。”

海风拂过,带着远方的气息。

他们知道,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已经落幕,但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前路或许还有风雨,但只要彼此扶持着往前走,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顾从卿靠在码头的栏杆上,海风掀起他的衣角,眼神望向远处的海平面,语气平静却带着笃定:“我下乡的时间不会太长,现在已经过去大半年,大概再有一年多,就会回四九城了。”

秦书四人闻言都是一愣,下意识地看向彼此——他们早已习惯了和顾从卿并肩作战的日子,从未想过他会离开。

顾从卿转过头,目光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带着几分认真:“至于你们,我建议趁这段时间好好读书,多做准备。

政策总在变,说不定哪天就有机会上大学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如果真有机会,我推荐你们试试北清大学。

我目前就是那里研究生,学校的环境、师资都没得说,是个能真正学到东西的地方。”

“什么?!”

四人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齐齐惊呼出声,眼睛瞪得溜圆。

李广更是直接跳了起来:“从卿,你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

他们认识顾从卿快一年,只知道他身手好、有主意,平时话不多,却总在关键时刻让人安心。

谁也没听过他提过半句关于大学的事,更别说还是北清这样的顶尖学府。

王玲捂着嘴,眼里满是难以置信:“那你……为什么还要下乡?”

在他们的认知里,能考上大学,尤其是北清的研究生,根本没必要来这穷乡僻壤遭罪。

顾从卿笑了笑,没细说缘由,只含糊道:“有些事,身不得已。”

他不想过多解释家里的安排,也不想提那些藏在背后的考量,只拍了拍秦书的肩膀,“秦书,你底子厚,以前读过不少书,捡起来不难。”

又看向李广:“你脑子活,动手能力强,真考上大学,学个工科肯定行。”

最后对黄英和王玲说:“你们俩心思细,又肯下功夫,好好准备,机会来了别错过。”

四人被他说得心头发热,眼里都泛起了光。

上大学——这曾是他们不敢想的奢望,尤其是经历了红旗村的事,更觉得未来一片迷茫。

可此刻被顾从卿一点拨,那点深埋心底的火苗,竟又重新燃了起来。

“真、真能有机会吗?”黄英小声问,声音里带着憧憬。

“不好说,但总得准备着。”顾从卿继续说“我带来的一些课本和笔记,你们先看着,有不懂的就问我。”

秦书眼眶有些发热:“从卿,谢谢你……”

“谢什么。”顾从卿笑了,“真等你们考上了,说不定咱们还能在四九城见呢。”

海风依旧吹拂,带着咸湿的气息,却不再让人觉得萧瑟。

四人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们知道,未来的路或许依旧难走,但至少有了方向,有了盼头。

而这份盼头,是顾从卿给他们的,也是他们自己,终于敢重新燃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