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11章 安全脱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虎用剑砍了一根树枝,去除了枝叶,做了一个树杖,递到了康熙手里,高度粗细都很合适,使用者很满意。

马上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康熙再三打量这个地方,竟有点不舍。

这个地方可真不错,不大,山差不多把这儿围了三面,只在南边敞开了一个口子,一块巨石又正好堵在这个口子上。只要有人守在这块巨石上,睡在里面的人,就是安全的。

真是一块天然的宝地,福地。

“这个地方应该有一个名字,以便于以后寻找。”康熙说道。

“那,皇上就给他起一个名字吧。”

康熙沉思了一下,说:“我在这儿被困了一夜,终生难忘,我看就叫困龙坡吧!”

“行,这名字好记。若干年后,说不定这儿会成为一个景点呢。”

二人感叹着,开始往山下走。

于虎提着剑,走在前头。他双目炯炯,周围偶有一丝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康熙双手抱住木棍,走在后边。

他走的很慢,看起来那只脚受伤很严重。

“小虎子,我们别走了,我,实在受不了,我们等援兵吧。”

说着,康熙蹲在了地上,显得痛苦不堪。

“那怎么行?这儿是危险地带,早一会离开这儿,就多一分安全。”

于虎看着四周,焦急地说。

“可是我实在坚持不了啦。”

“这样吧,”于虎说道,“你趴在我背上,我驮着你走。”

“那怎么行,我吃的这么肥胖,再说,这儿到山口很远的。”

“皇上,别争执了,听我的,快,骑到我身上,我好像听到那儿有说话声。”他把康熙手中的拐棍扔掉,把自己的佩剑交给他,不由分说,背起就走。

为了安全,于虎尽量选择一些树木多的地方行走。

有树木的掩护,被人发现的系数就低一些。

同时选择平原谷地走,避开大山和高地,这样走起来轻松。

即使如此,头上仍冒出了汗水。

这些都被康熙看在了眼里,他很心痛,建议休息一下。

“不,一定不能停下,停下就走不动了,再向前翻过一道山梁,就能看见我们昨天发生战斗的山口了。”

然而,他们没有走到那道山梁,便被迫停了下来。

他们同时听到前边有声响,有人说话。

似乎有人正向这边走来,而且越来越近。

于虎左右看了一下,见左边有一簇灌木丛,十分茂密,是理想的藏身地,便背着康熙,哧溜一下钻了进去。

二人趴在草丛里,大气也不敢喘,看来者是什么人。

不大一会儿,那伙人很快就现身了,好多的人,都穿着大清士兵的服装,肩上扛着兵器,走在队伍前边的是一个熟悉的面孔,正是将军宋义。

看到是自己人,二人立马从草丛里爬出来,康熙也忘记腿疼了,和于虎一样,挥舞着手臂,向着人群大声喊道:“喂,我们在这儿呢!”

士兵们见到皇上,欢呼着跑过来,呼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纷纷叩头请安。

看到一旁的于虎,宋义楞了一下,继而问道:“这不是于侍卫吗?记得你昨晚是在营地里睡觉,天亮后发现你没了,原来你却在这里,叫我们好一番寻找。”

原来,昨夜许多人一夜没睡好,尤其是康熙的侍卫们,精神压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大。你想啊,被保卫的时象丢了,作为侍卫,能不着急吗?没法交差啊。人们不说你们这帮人是酒囊饭袋才怪呢。

所以天没亮,侍卫们便起了床,商量着怎样去寻找康熙,以将功补过。

“于虎,于虎出例,”侍卫首领老吴拿着花名册,挨个点着手下的名字。

随着一个个的应答,点到于虎时,回应然戛然而止。

“他到哪儿去了,”老吴问。

“起床时就发现人不在了,”一个和于虎同宿一个帐篷,离的很近的人答道。

“赶快找找,马上要进山了,这个节骨眼上,竟然人没了,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吗?”

老吴发火了。

虽然他很喜欢于虎,并把他当做自己未来的接班人重点培养,但关键时刻出了这样的纰漏,是不可原谅的。

几个人立马去找,转了一圈,几个茅坑都找了,硬是没找到人。

老吴感到这事非同小可,便立即通报给了盛方。

康熙不在,他就是这儿的最高领导了。

盛方感到蹊跷,立马派人找,也没找到。便把这一情况同样通报给了宋义,说是昨夜有一个侍卫丢了,至今未归队,是否与皇上的袭击案有联系?

要宋义对此事保持足够的警惕。

而唯一了解于虎去向的赵玉,已经心急火燎地组织一伙人,上山了。

由于寻找康熙是头等大事,其重要性压倒一切,于虎失踪这事,最终也就没人关心了。

一个侍卫,比起皇上来,也就是一只蚂蚁,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没就没吧,大家按照各自的分工,陆续进山了。

事情就这么富有戏剧性,人们找到了皇上,连失踪的那个侍卫,也一并找到了,这无异又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人们高兴之情,难以言表,便想听听康熙是怎样脱险的,昨夜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这时康熙的心情特别地好,甚至有了跳舞唱歌的冲动。讲到昨晚被追杀逃脱的经过,还禁不住手舞足蹈。

说自己力敌黑衣杀手,击退了五人的联手攻击,其间自然有不少夸大的成份,反正也没人在他身边,任由他去说了。

最后讲起于虎如何救他,等等。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昨夜皇上过的并不轻松。如果不是于虎,后果不堪想象。

人们十分感激于虎,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个侍卫,还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救了皇上,也就是救了大家,救了所有的人。

接下来,宋义令号兵站在高处,吹响了号角,通知分散各处的寻找队伍,皇上找到了,一切安好,大家尽可放心。各队伍听令后立马返回营地,听从调遣。

各路队伍听到号角,皆大欢喜,没有立即回营,纷纷向这儿聚拢。

赵玉先拜过皇上,又来向于虎道贺。祝他首先找到皇上,立下大功一件。

并向大伙说明,于虎昨夜外出,并不是私自行为,而是经过他同意了的。只是事后忘了及时向同僚们做通报,才引起误会,猜疑。

这些都是他赵玉的错,等等。

吹了一阵子牛,该回营了。康熙才发觉,高兴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脚,还是一如既往地疼痛,仍走不了路。

大家就做了个简易的担架,让康熙躺上去,四个士兵抬着,高高兴兴地回了营地。

当天,营地里分外热闹,不时有外地的援军赶来。

昨天夜里,营地里的几个头领在确定夜里无法对康熙实施营救后,立即派快马通知临近各县,说皇上遭受了伏击,下落不明,要他们接报后赶快组织力量增援,若有怠慢,定不饶恕。

各地方官接到通报后,谁敢不重视,立即连夜组织力量,赶往这儿。

第一支队伍,已于凌晨赶到,并参加了搜救。

接着,越来越多的救援力量赶来,他们多是地方武装,主力是衙役,捕头,带队的都是当地州府首脑。

一时整个野猪沟人欢马叫,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