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省时间,于虎从当地衙门里,借了一匹快马,直奔山海关。
山海关,当年这个长城最东的关口,曾是大明国防备后金入侵的最前沿。当年双方在这儿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并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多少英勇无畏的好儿郎,最终没能回到故土,这儿成为了他们永久的葬身之地。
以前防范外敌的前哨,现在已经变成了内陆关口,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看不到当年大战的痕迹。
在卫士们的引寻下,于虎见到了于林。
见到昔日的结拜兄弟,于林很高兴。
说起自己的遇险经历,于林脸上充满了恐慌。
他说自己自上任后,共经历了两次被暗杀的过程。
其中一次是上任不久,去属地检查,路过一个山口,忽然从山的顶部,滚下了几块大石头。幸亏他在卧龙山受过特殊训练,十分地机敏,看到形势不好,及时地跳到安全地带,躲过了一劫。
但身边的两个士兵,由于反应迟钝了一些,其中一人被砸死,一人受了重伤。
两人骑的马匹也都被打坏。
当随身带的警卫人员冲到山顶时,人已不见了。
在山顶找到了投放石头的地方,还有好几块没来得及投下,堆放在那儿。
石头都很大,是从远处挪过来的,一个人整很费劲,应是两个人干的。
第二次谋杀,是在他巡街时发生的。
当时街上有很多人。
有了前不久被石头袭击的经历,他这次特别小心,周边也安排了不少士兵。
但在路过一个叫迎宾楼的酒馆时,从里边射出来了三支飞镖。
于林击落了两枚,另一枚打在一个士兵的面门上,当场丧命。
士兵随即上楼搜捕,当时吃饭的人很多,唯独靠窗吃饭的人不见了。
饭菜没吃多少,要的酒也没喝完。
这桌洒菜的主人无疑就是刺客,但已从另一个方向跑了。
从店家那里了解到,这是两个人,年纪都在四十岁左右,说话中原口音。
于林根据店家的描述,确定这不是从卧龙山逃出来的那伙人。
很可能是张信利用自己的手段,在中原又快速组织了自己的暗杀成员班子。
张信由于事多,不能亲自来杀于林,所以派了两个人来执行这个任务。
这样看来,刺杀于林的计划已经展开。
不出意外的话,他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
张信的刺杀计划很少失手,一计不成,还会有下一计,直至成功。
按照规则,这次如果两人刺杀失败,那就证明他们级别不够,刺杀就到此为止。
但这并没有完,张信会派更高等级的杀手来执行暗杀任务,直到计划彻底实现,暗杀成功。
为此,山海关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查,没有发现可疑人员。
看样子是回去复命去了。
于虎在那儿停了几天,深深地感觉到于林的无奈。
老白的死早传到了他耳里,他知道自己其实和老白是一样的,都是背叛者,是被谋杀对象,自己在世上一天,暗杀就不会停止。
很后悔当初的背叛,太草率了,没有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
对于虎的到来,十分欢迎,
希望他能在这儿多住几天,帮他渡过安全危机。
于虎在一番调查后,认为凶手已撤走,但新的杀手还没来,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儿,坚意要走。
认为自己所从事的事,要比保护于林重要的多。
告诉了他几点防范重点,便又上路了。
这时,他发觉这儿离一个地方很近,那就是柳家庄。
他已经一年多没见过柳家父女了。
不是不想,是没肘间。
也不知柳家一家人去了哪儿。
现在来到了这儿,离的已经不远了,为什么不去他家看一看呢?
看他一家人回来了没有。
或者,他家人是否有了消息。
想到这儿,他调转马头,向柳家庄奔走。
柳家庄风景依旧,村外的那条河仍日夜流淌,奔流不息,唯一不同的是,河里那条老柳用来捕鱼的船不见了。
要么因长时间没人管理沉入了河底,要么被别人用上了。
柳家的院子,看上去比去年更破败,满院子的草,一看就长时间没有人出入了。
不用说,柳家的人还是没回来。
看样子,又是白来一趟。
他已做好了失望而回的准备。
不过,失落归失望,但即然来了,总得打听一下,也不亏了此行。
唯一能打听消息的,只能是西边的邻居,那个年事已高的老木匠了。
谢天谢地,有个老木匠还在。虽然看上比去年背驼得更厉害了,但精神还可以。
此刻老头正在院子里纳凉。
院子里满是木材,看来老木匠要发财了,那儿有大工程了。
当于虎出现在他院子里时,老头微皱了一下眉。
这个年轻人看着有点面熟,却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老人家,记不起了?提醒您一下,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到这儿寻找柳英一家呢。”
一经提醒,老人马上想起来了,他就是在柳英家做过客的那个人,后来又两次到庄里来寻柳家人去向的那个年轻人。
“果真是你呀,小伙子,你又是来寻柳家人的吧?”
“是的,老人家,我发现他们家还关着门,他们一家还没有消息吗?”
“有了。”
“什么个情况?”于虎满怀期待地问道。
“那就是他们一家,怕是永远不会回到这儿来了。”
于虎一听泄气了,这算哪门子的消息。
就问:“老人家,你怎么知道他一家人不回来了呢?”
“我那个侄子回来亲口说的。”
“啊,柳叔回来了?”
“回来了,去年冬天回来了一次,他亲口说的,以后可能不回来了。”
“那么,他们一家去了哪儿啊?”
“当听说你一直在打听他们一家时,他很激动,就给你留下了这个地址。说如果你再访问这儿,就把这个交给你。我寻思你不一定来了,这个任务我可能完不成了,想不到你又来了。”
“地扯在哪儿?”于虎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给你找。”
老木匠搬过来一个木凳,准备站上面取下挂在木梁上面的一个竹篮。
于虎怕摔倒他,自己跳了上来,摘下篮子,递给了老木匠。
老木匠在篮子里摸索了一番,从里面找出一张折叠一起的纸,摊开有巴掌大,递了于虎,
于虎一看,上面写着这么几个字:阳平府翠岭镇河口村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