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马车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就在这时,李平突然注意到他们所乘坐的马车上竟然安装了后视镜!这让他感到十分新奇。
他好奇地透过后视镜望去,只见崇祯皇帝的马车已经拐了一个弯,驶入了城市的主道。李平的目光紧随着那辆马车,直到它消失在视野之中。
然而,当他将目光收回来时,却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他看到远处有一片地方,那里烟囱林立,黑烟滚滚,宛如一条条黑色的巨龙腾空而起。
在李平那尚未受到更多崇祯新学教育的旧时代蒙昧思维中,这样的场景实在是太过诡异和可怕。他无法想象那么多烟囱的地方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危险。
在他的观念里,这样的地方无疑是创造恶魔和恶鬼的温床。那些滚滚的黑烟,仿佛是从地狱中喷涌而出的邪恶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至于崇祯皇帝为何能够安然无恙地驶过那个地方,李平想来想去,只能归结于皇帝陛下的至高无上地位和真龙天子的身份。也许每隔一段时间,皇帝陛下都需要亲自前往那里,以他的威严和力量去镇压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恶魔和恶鬼吧。
在这闲暇时光里,李平被京城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志怪神仙小说和评书深深地吸引着,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奇思妙想。面对眼前的情景,他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这样的猜想。
还是由李平来驾车,他的目光扫过人群,注意到其中有一个人看起来年纪最大,应该就是这群人的主事者。经过一番观察,李平确定此人便是马湘兰,于是他礼貌地开口问道:“夫人,请问陛下所说的医馆,哦,不对,应该是医院,具体该怎么走呢?”
李平的语气十分平静,仿佛已经对马湘兰的容貌习以为常,不再像最初见到她时那样惊艳得如同见到天仙一般。
就在这时,马湘兰的思绪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当她突然听到李平的声音时,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
“左拐,走小道。”马湘兰连忙回过神来,迅速做出反应,并开始给李平指路。
在马湘兰的指引下,李平驾车穿过了几个弯道,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医院的急诊室门口。
下车后,李平环顾四周,不禁对这里的环境感到有些诧异。这里的风景竟然与后世八十年代的政府单位大院如出一辙。高耸的院墙环绕着整个院子,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院子的四周,而院子的正中央,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圆形花坛。至于花坛里种的是什么花,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必须是圆形的。
走进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影门墙。与一般影门墙上的风景画不同,这座影门墙上刻着的是崇祯皇帝的经典语录。
“生命诚可贵,与健康同行。”这句话虽然直白,但却简单易懂,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轻易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白色大褂的大夫快步迎上前来,满脸笑容地向马湘兰打招呼,并尊称她为“院长”。这一声称呼,让李平惊愕不已,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温婉动人的女子,竟然是这家医院的院长!
然而,李平的脑海中却充满了疑惑。他实在想不通,作为皇帝的女人,哪怕只是个外室,没有正式的名分,也不应该在外面如此抛头露面地工作呀。这实在有悖常理,他实在不明白崇祯皇帝陛下究竟是怎么想的。
马湘兰似乎察觉到了李平的震惊和疑惑,她微微一笑,解释道:“我确实是在这所医院工作,不过我只是略通医术而已,主要负责医院的财务工作,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账房先生。”
说罢,马湘兰毫不犹豫地吩咐李平,让他赶紧将受伤的马夫从马背上背下来。李平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迅速照做了。
紧接着,马湘兰亲自快步走向医院,去办理相关的手续。她深知时间对于伤者来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
这一幕让李平感到十分新奇,因为他从未去过京城的皇家医院,自然对医院的规矩一无所知。在他的印象中,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应该是直接找医生看病的,哪有什么挂号的说法呢?
而且,他对新军里的军医也有些了解,那些军医主要是被当作兽医来培养的,和真正治病救人的医生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然而,马湘兰似乎对这一切都非常熟悉。没过多久,她就手持办好的手续,匆匆赶回李平身边。
······
至此,理想之城的事情终于暂告一段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对大明这个“核桃”的敲打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而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的“杀胡令”,更是让金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外,大凌河堡的修建也给金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座坚固的堡垒不仅彻底锁死了上游敖木伦的支点,还直接截断了金国与喀喇沁等蒙古右翼部落的联系。
面对如此困境,皇太极心中的焦虑如熊熊烈火般燃烧。他深知,若继续坐视不理,这种温水煮青蛙般的局面只会让金国陷入更深的危机。他必须果断行动,打破眼前的僵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辽南的明朝辽南镇和东江镇犹如芒刺在背,是金国的心腹大患,随时可能在他向东进攻辽东镇时,给予致命一击,但皇太极此时已无暇顾及。
辽南镇的刘兴祚兄弟俩虽已被重创,但他们的残余势力仍不可小觑。而东江镇的毛文龙,早已将自己的角色从将领转变为商人,其军事威胁相对较小。皇太极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留下两蓝旗,以金国四分之一的野战兵力来应对两镇的合击。
剩余的六旗,以及金国的所有男女老幼,皇太极决定孤注一掷,将所有筹码都押上。这是金国立国以来一贯的打法——小国博弈,唯有全力以赴,毫无保留,根本没有余地留下后手。
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既是出于无奈,也是皇太极对金国未来的一种赌博。他坚信,只有如此决绝,才能在这场生死较量中觅得一线生机。
不仅如此,皇太极对于攻打由袁崇焕所率领的关宁铁骑充满了信心。尽管他和老汗都曾在关宁锦防线上遭遇过惨重的失败,但他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地拔掉那座刚刚建成的大凌河城。
此时的关外,战争的阴云正逐渐密布,转瞬间便会化作铁血的战场。然而,就在这片紧张的氛围之中,山海关内的北运河末端,蓟州境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明朝时期的宁河,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水系,隶属于海河水系。尽管当时正值小冰河时期,天灾频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七里海的烟波浩渺、蓟运河的蜿蜒曲折、潮白河的波澜壮阔以及青龙湾河的千帆点点。这里仿佛是北方的水乡,沿河两岸分布着众多繁华的大镇,人口稠密,热闹非凡。“万灶沿河而居,千帆顺水逐波”,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这片地区的繁荣景象。
倘若时光倒流至崇祯二年,建奴真的攻破了喜峰口长城,那么这里将会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到处都充斥着人们的哀嚎和被摧毁的瓦砾,那就是真正历史上,汉人如两脚羊,一路被牵行,一路死,剩下的人到了关外成了女真人的包衣奴才。
下一次入关,他们就转变成跟在虎豹后面的豺狼,把屠刀举向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旦陷入这样的死循环,崇祯皇帝就是回天无力了。
好在他堵住了第一次,以后就不会给女真人入关的机会。
这条北运河,它发源于遵化的卢尔岭,绵延三百一十公里,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静静地流淌着。它穿越了蓟州的某个小地方,在那里,它突然改变了方向,自南向北地拐了一个弯。这个弯呈现出一个半圆形,仿佛是运河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不舍离去。河水在这里稍作停留,温柔地环抱了一下这片土地,然后才缓缓地回到由西向东的主河道上,继续它那一路向东的旅程。
北运河途经蓟州、宝坻、丰润、玉田、宁河等地,最后穿过古镇芦台,奔腾入海,注入渤海湾。而在这个半圆弯里,怀抱着的正是刘家湾,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它静静地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宛如一颗翠绿的明珠。
这里同样被纳入了皇庄的范围之内,村庄里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地主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庄头和里正等职位。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个小村庄,整个京畿地区,甚至包括河北的大部分区域,都已经被纳入了皇家农业公司的直营和代理范围。
那些原本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大士绅们,如今都选择将土地的管理权交给皇家农业公司来代理。这就如同做生意一般,他们每年只需在年底前往公司领取相应的分红即可。然后,这些权贵们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是将资金投入到实业中,还是选择将其存入银行获取利息。
这种方式成为了京畿地区权贵阶层全新的资金理财模式,而且这一变化并非是通过他人告知,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崇祯皇帝并未采取暴力手段强迫这些人放弃土地所有权,而是巧妙地剥离了他们对土地的管理权,并给予了足够的利益回报。这样的改革方式相对温和,既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又避免了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
不仅如此,京畿地区的权贵阶层主要由勋贵和宦官构成,再加上陆续入京的宗亲藩王,他们与皇帝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关系,这使得皇帝在进行整改时能够更加顺利地把控局面。相比之下,在江南地区,尽管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但仍然难以撼动江南地主士绅的坚固结构,社会深层次的改造工作进展艰难。
然而,上层的权力博弈对于下层黎民百姓的生活影响微乎其微。百姓们最多只能感受到地主老爷们比以往更加和善一些,而在未来的日子里,破产和走投无路的佃户数量也明显减少,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那些曾经被迫卖儿卖女、踏上背井离乡流民之路的人们,如今也逐渐减少。
与城里那些养尊处优的老爷们相比,大家的日子确实过得颇为清苦。一个月能吃上一次肉就算是很不错的了,更多时候,他们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然而,这些看似有些憨厚、甚至有点缺心眼的穷苦人们,却都在家里为新皇帝崇祯立起了长生牌位。
运河上,一艘艘移民的船只络绎不绝。这些船只满载着人们对未知生活的憧憬,驶向那浩渺的大海,去被动地追寻海外那片陌生的土地。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紫禁城里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此时正值初春,大河两岸的柳树都吐出了嫩绿的新芽。那一条条毛茸茸、鲜嫩嫩的绿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若是在往年,这样的绿色恐怕是难以见到的。
然而,由于正值青黄不接的时节,这些嫩绿的柳芽恐怕早已被附近的百姓们早早地撸了去。他们会将这些柳芽煮熟,想尽办法去除其中的苦涩味道,然后和着粗面团一起上锅蒸熟,做成菜团子来充饥。虽然这并不能提供太多的营养,但至少能让人们不至于饿着肚子,混个树饱。
如今这才没有吃饱饭有几天的功夫,人们就忘了柳芽儿的好处,一个个竟都不摘了拿回家吃,留着满河两岸的柳枝随风飘扬当风景。
苇塘边田埂上,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野草野花,只是一天的功夫,就听到了春露的滋润,忽的一下拔节窜高,就连那冻得僵硬的泥土,也在看不见的地底下,被植物的根系鞭打得粉碎,化成了软趴趴湿漉漉的温床,野草野花花花绿绿地铺满了整个原野,让人们感受到了世间的魅力。
运河上那些碎屑一般的碎冰也都已经被急流冲向大海,像撒着欢的孩子们,一刻不停地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