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里正老爷,也就是村长大叔每天都会与庄头一同手持铜锣,穿梭于村庄的大街小巷,向村民们宣传农家公司的政策。这些人都是公司的高级员工,他们能够在年底享有人身股分红,其利益与公司紧密相连,因此他们对工作格外尽心尽力,与外面那些普通的里正保甲截然不同。

今年,是试种玉米棒子的第二年,试种红薯的第三年,而试种土豆马铃薯则是第一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居民并不习惯称呼马铃薯和红薯,而是更喜欢将它们叫做芋头、地蛋和棒子。

此外,一些拥有院后自留地的家庭也开始尝试种植辣椒。这辣椒随着皇家的推广,开始成为大明朝新兴的调味品和蔬菜。

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利好政策却被取消了。

原本可以无息贷款的农业贷款也不复存在,就连猪崽子和鸡苗都无法再从公司赊账了。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村里的许多人都感到心里没底,他们不禁开始担忧,一旦失去了公司的帮扶,自己的生活是否会重新回到过去的模样。

这两年或许是老天爷看到京畿地区到处都是修好的水利工程,即使遭遇旱灾,人们也不再畏惧,于是它的心情也随之变好,特意前来锦上添花。

昨夜降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透雨,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赐,这场雨将整个村庄都滋润得透彻,却又没有耽误人们今早起来像牛马一样辛勤劳作。

清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青草芳香,清新宜人,让人陶醉其中。整个柳家湾在如烟似雾的雨幕中,更显得宛如江南水乡一般,如诗如画,宛如神仙居住的阁院。

家中的大公鸡早已精神抖擞地啼叫了三遍,然而安平却依旧懒洋洋地赖在炕上,不肯起身。毕竟,半大小子不仅能吃,而且更能睡,似乎永远都睡不够。

尽管安平的意识早已有些清醒,但他的身体却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牢牢地黏在了温暖的被窝里,让他根本无法动弹。他眷恋着那股温暖,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这一方小小的角落,而他只想就这样围着被子蜷缩在炕上,什么都不想去想,什么都不想去做。

然而,这种情况在往年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往年的这个时候,安平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饥饿感会像一只凶猛的野兽一样,将他从睡梦中狠狠地拽醒。那种饥饿的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甚至觉得自己能够吞下整床被子。

“安平,快点起来!”母亲的呼喊声突然在院子里响起,打破了安平的美梦。他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心里暗暗叫苦。现在虽然有吃的了,但家里的活也多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母亲一个妇道人家,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安平的母亲其实并不是柳家湾本地的人,而是从辽东逃难过来的辽民。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一家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一路辗转来到这里。

这一世的崇祯皇帝似乎吸取了前世的教训,对待官员们变得更加狠厉了。但唯一有所改变的,就是他对待平民的态度,尤其是对京畿地区的平民,那简直可以说是仁慈优待到了极点。

至于那些辽民,也全部被崇祯皇帝吸收进了皇家农业公司,成为了他皇庄的佃户,或者说是农业工人。要是放在天启年间,像安平这样的半大小子,恐怕早就被抓去服劳役了,哪里还能像现在这样,舒舒服服地在家里睡懒觉呢?

安平的母亲,是一个拥有大脚的女人,这在许多辽民女性中是一种传统。而这一特点,与建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如此,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大脚”,至于她的本名,反倒被人们渐渐遗忘了。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大脚一边轻声呼唤着儿子安平起床,一边忙碌地准备着一天的农活。她动作迅速而娴熟,丝毫没有因为照顾孩子而耽误了手中的活计。

大脚拎起猪食桶,迈着轻快的步伐朝后院走去。后院里,一群饥饿的鸡鸭鹅正争先恐后地抢夺着食物。它们被大脚风风火火的脚步声惊扰,顿时惊慌失措,四处乱飞,叽叽嘎嘎的叫声响彻整个院子,羽毛也如雪花般在空中飞舞。

大脚在村子里可是出了名的做事爽快、手脚麻利。她的性格随和又厚道,当第一次有人在村子里喊她“大脚”时,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爽快地应了一声,脸上还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村里的那些老坐地户们,对大脚更是另眼相看。因为大脚无论见到谁,都是笑脸相迎,从不吝啬自己的笑容和问候。她在村子里的人缘极佳,大家都喜欢和她打交道。

相反,那她家当家的男人,安平的爹长贵,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就像一个锥子都扎不出屁的主儿,整天闷不吭声,让人觉得他好像没有什么想法和主见。

从外表上看,长贵是一个顶天立地、硬实粗壮的汉子,毕竟辽民普遍身材高大。然而,他却有着与外表截然不同的性格。他在人面前几乎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即使偶尔开口,也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说他憨厚老实,那简直就是对他的一种夸赞,因为实际上,他更像是一根木头,木讷得很。

平日里,几乎没有人看到他和别人商量事情或者唠唠嗑。他总是独来独往,似乎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遇到个大事小情的,他更是早早地躲到一边,完全没有要上前帮忙解决问题的意思。反而是大脚,那个性格泼辣、能说会道的女人,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替长贵出头,去和别人掰扯。

长贵呢,则会学着关内人老农的做派,闷头耷脑地蹲在一边,手里捏着个旱烟袋子,“吧嗒吧嗒”地抽个不停。他的这个样子,让人不禁想起那些沉默寡言、只知道埋头苦干的老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男人,却在天启朝广宁惨败的事件中,展现出了他独特的一面。那场惨败,不仅让熊廷弼和王化贞两位官老爷丢了脑袋,更让无数百姓失去了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