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华润大楼,总经理办公室隔壁的小会议室。
六月刚上任的华润佟总、招商局的袁总和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的藏副总,三人边小声交谈,边关注着旁边一位三十来岁戴着眼镜,斯文气很重的……相对来说算年轻的年轻人。
“年轻人”叫柏世珍,中行国际业务部下属科长。学金融出身,业务能力极强的专业人才,中行的重点培养对象。
此时柏世珍正聚精会神翻看的是 “四会”汇总的,近几个月和记黄埔二级市场波动,及粗过手量和交易规模。并在纸上画出“K线”,做出重点标注。
金融市场波澜诡谲,越专业的人感触越深。
何来“专业”二字?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分析,进行积累……
包船王和凯瑟克家的九龙仓之战落下帷幕后,中行港岛分行的期股部门,专门做了复盘和分析。
根据结果逆推,一层层的拨开迷糊,发现了最为合理的“真相”……大体上就是梅老二在车上炫耀般试探的那些。
前几天李家诚入主和记黄埔的公告发出来后,中行港岛分行第一时间重点关注。
当发现某人在港岛使用的英文名字“Jeremy tsu”,出现在和记黄埔新的大股东名单上时,好一阵错愕。
结合和记黄埔前段时间的股价异常波动,下意识怀疑李家诚和某人暗中联手,共同成就了这一爆炸式的新闻。
仔细研究,发现好像不大对。
李家诚接的是祁德尊家族和怡和的股份。曲某人接的是太古、嘉道理和会德丰三家的股份。
结合之前的股价波动,二人大概率是竞争关系,同时在二级市场吃进散股,以至于短时间内推高了股价。
但是,又不像是完全的竞争。
中间有一次明显的砸盘,套取散户手中股票的操作。
从这点看……两家即便没有合作,也应该建立了一定的默契……
鉴于和黄庞大的体量和影响力,以及华人入主的重大意义,港岛分行第一时间向上级做了汇报。
同一时间里,大社也向家里做了汇报。
虽然是港岛的事,但影响很大,还涉及到某个货,海子里主管经济的那位,在小会上专门提了一嘴……
某人从戴英回来后被拎去海子里,不说过急着去港岛的原因嘛。两相一对照,海子里老几位先被和黄的体量唬了一跳,随即意识到,这还不算完,甚至只是个开始。
臭小子后面肯定有大动作!
海子里对某人“底细”的了解,比中行港岛分行要深入的多。尤其还特别关注了,他前段时间在戴英搞出的动作。
已知情况跟港岛分行的“分析”一对照,判断出臭小子大概率一招鲜吃遍天,准备把九龙仓的那一套再用到和黄身上。
套路看似简单粗暴,没有任何技巧可言,但还真不是随便哪个都能办到的。
首先,要跟在港岛从事金融活动,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汇丰,有足够硬的“交情”。
其次,要有本事让港府金管机构该闭眼的时候闭眼,该睁眼的时候睁眼。
再次,要能调动媒体的力量为己所用。
最后,还要能筹措出足够的资金规模进行操作。
只要能凑够这四点,又能平衡好每一方的得利,就可以在港岛金融市场上随便折腾。
那个臭小子,有这个能力!
他现在既然已经完成了第一步,顺利成为和黄大股东,大概率已经与各方势力达成了默契。
也就是说,后面的操作已经不能算金融行为了,完全就是一出给公众交代的戏码。
人类最大的恐惧,源于未知……
现在迷雾散开,白捡钱的机会近在眼前,缺钱的要不动心就见鬼啦。
也有肯定……
有人觉得,这是在拿港岛股民当傻子,是抢劫,是混蛋行为。就算不阻止,也不能助纣为虐。
有人认为,某人上次已经说过了,所有港岛股民在入场前,都非常清楚港岛的股市,存在什么样的风险。既然选择了入场,自然要风险自担。
而且,九龙仓的操作确实坑苦了不少普通股民。但尘埃落定后,包家不也低价放出了足够数量的散股嘛。真正有眼光的股民购入后,不也发了财嘛。
又有专业人士说了,这根本就不是在抢劫港岛股民。
和黄流通股有四亿五千万股,前段时间李家诚和某人已经在二级市场持续吃进了一波。还依旧在流通的散股,恐怕最多只有百分之二十。
现在的情况是,李家诚和那小子加一起,才持有百分三十多的股权,加上二级市场的流通股,也不过百分之五十左右。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在哪?
要么在英资财团手里,要么在银行手里,要么在国际投资机构手里。
所以,某人与各方势力联手做“戏”,根本就不是抢劫港岛普通股民。而是在联合港岛资本借股民造势,从英戴本土财团和国际投资机构手中,收回和黄的股份。
简而言之,散出一些好处,将和黄的股份从外国人手中转移至华人手中……
要不怎么说,凡事都要讲格局嘛。
格局一提上来,接受度瞬间就拔高了好几个档次。
那是助纣为虐吗?
那是共襄盛举!
……顺便赚点外汇。
咋整?
给大社打电话,跟那小子说一声。
嘿~
小兔崽子打马虎眼!
说什么……自己挖坑把自己埋进去时,千万别跟他哭?
完事儿又云山雾罩的说了一通,好像是在暗示,他的操作背后有戴英皇室的支持。
啥意思?
一帮人各种分析,最后有点搞明白了。
臭小子那意思,好像是在说……英国佬在暗地里瞅着呢,不方便与“内陆的钱”协同行动。
所以,大家各玩各的,盈亏自负。
各玩各的就各玩各的!
那点小套路说穿了有什么?
不过是低价买入,放好消息把价格推高。别人都买的时候他卖。卖完了再放坏消息,大家都抛。
价格低了他再买,再放好消息。
如此往返几次,手里的资本滚雪球似的变大,最后穷图匕现锁定胜局嘛。
上次招商局为什么吃亏?
就是没搞明白这点套路,有坏消息传出来股价一跌就慌了。要是明白那点鬼伎俩,赚到的资金能解决老大的问题了。
特喵的,小兔崽子是一点消息也不透呀,嘴死严死严的。
他随便透点消息,哪怕是最后包家低价放股时吃进一批,也能赚老大一笔呢。
这会搞明白了,就可以看穿一切烟雾弹……
合计一番,把该找来的找来,就问一句:你们敢不敢?
传统技能,这时候唯一的回答只有一句:保证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要有资本。
哪来的资本?
华润在湾仔低价拿了块地,筹措了一笔资金,准备年底时新建总部大楼。
还有俩月呢,先抽出来用一用。
招商局不像某个小兔崽子那么败家,香洲工业区建下来比计划省了不少。富余的钱算一份,再挤一挤挪一挪,自行筹措一部分。
中信就是一空架子,计划拨款因为点意外没有落实到位。虽然荣家垫维持了运转,但想发展手里必须有外汇。
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账面上,有两笔年底前交付的款子,也抽出来用一下,赚到的钱作为中信的原始资本。
军令状好下,款子也筹措出来了。但几方人马在港岛碰头后,多少还是有点心虚。
正好荣仁义要去找那小子谈合作,顺带着提一嘴。如果能取得默契,必要时获得哪怕一丢丢内部消息,这笔“买卖”基本就稳了。
梅老二对某人的性格已经很了解了。
他很清楚,那帮人想的太美啦。那小子既然已经表态不愿意合作,你说破大天去也没用。
而且,他心里莫名的有点不安。
本打算全程做个旁观者的,结果荣仁义刚开个头就直接撞墙上了,后面两件事连说出口的机会都没有。
没办法了,才挤上某人的车。
貌似炫耀,实则在做最后的试探……
某人能怎么办?
正不知道怎么解释手里似乎永远也花不完的钱呢,上面就自己拼凑出了“真相”。
难道说:你们猜的不对,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得~
反正学费早晚都得交,交给谁不是交呀。
一而再的提醒有风险,还往里撞。
既然一心求死,那就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