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回大明摄政 > 第1177章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7章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好一个新税法。”

弘治皇帝心中暗叹,居然能让老百姓们自发主动的拥护,自觉的缴纳税负,除了税法定的巧妙外何尝不是当地官员们执行的到位呢?

“冯掌柜,你对税法很是了解啊。”

听着冯掌柜的介绍,弘治皇帝感慨,谁能想到面前这家伙识字数目都有限的很?

“唉,老黄你可别夸我,我这点都是衙门的吏官做科普时学的。”

“吏官还做科普教学?”

“可不嘛,咱们新政的吏官可都是老百姓的好吏官。”

说到吏官,老冯又骄傲了起来。

“别的地方的吏官不害人就不错了,但咱们这的吏官那干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实事。”

“像是修路、修水道进行实地走访教我们新政具体措施之类的,那都是吏官打头,换作当年想都不敢想啊。”

说着,冯老板不免有些遗憾:“可惜,吏官选拔考核最起码都得是童生起步,这些年改革兴建了小学、中学后,要求又更改成了最低小学毕业。”

“也就是老冯我没什么文化,不然我当初可能也去报名参选成为一名乐亭的吏官了。”

不过转眼,老冯脸上的遗憾便一扫而空:“不过也不打紧,我儿子现在在乐亭县小就读,成绩还算可以,要是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大概率能升学成功,日后还有机会报考镇国书院呢。”

“镇国书院你知道吧,嘿,那可是咱大明最好的书院,考上那就光宗耀祖啦!”

冯老板脸上留过一抹向往。

在中原这个大环境,自古以来读书读出名堂都是一件值得祖坟冒青烟的事。

“书院在改革试验区居然有如此声望与魅力。”

弘治皇帝咋舌,但想想也正常,科举被镇国书院学子霸榜好几个科举周期了,要这样名声还打不出去那大明科举霸榜的含金量也太低了些。

“那就祝令郎日后高中,金榜题名。”

弘治皇帝笑道,同为父亲,他其实也挺理解冯老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

“嘿嘿,金榜题名不敢想,我家那小子虽然有点聪敏劲但并不是读科考那些书的料,听他说他喜欢那什么科学、物理什么的,咱也不懂,能供他读就多供他读几年呗。”

干完活得空的萧敬听了半天此刻也是颇感有些意外:“自古读书皆求一个‘卖与帝王家’,孩子既然聪敏为何不让其往科举方面努力呢?”

照冯老板的话,这孩子聪明年纪也不大还是新政新学堂里成绩不错,这不更应该努力尝试科举吗?

“萧老哥,你这话说的,要是可以的话有几个人不希望自家出一个当官的呢。”

酒楼原本的王小二拿着抹布将一张桌子擦干净也是加入了话题。

“可这年头,想当官就得读四书五经,可四书五经不能当饭吃,十几年几十年努力可能到头就是一场空,咱们普通人怎么敢这么赌啊?”

说着王小二还有些怨气:“在我爷爷那辈儿我家也算是有点子家底,结果也不知太爷咋想的硬逼着我爷读书考科举,读了几十年也没摸到秀才的边,家里最后还被掏空了。”

“科举可不是咱小老百姓可奢望的路子,照我说还是二位殿下搞的新政好,学堂教的那什么树梨子,说学好了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有好多可供选择的手艺,学会了混口饭吃一点问题都没有。”

“树梨子?”

弘治皇帝想了半天最后才反应过来王小二说的应该是当初朱厚炜跟他说过的“数理化”概念。

随即他回想起,吏部评判好像有个考核标准是一县之“教化”。

这个,是很拉分的一个点。

而这所谓的教化,其意和王守仁在西南与大漠那里搞的并不是一码事。

这里的教化只得是一县每个科举周期取得的成绩。

进士几人、举人几人,甚至由于一些县底子实在太差,连秀才考出来多少人可能都会成为评判的一个指标。

而乐亭等新政县......

不能说惨不忍睹,可在大明众多县城里确实只能是中下的级别。

“所以,镇国府评分低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真是这样弘治皇帝觉得这朝廷的政策可能真的有些落后于时代了。

他亲眼看到了此地勃勃生机,见到了百姓们洋溢着的向上之颜,纵观新政县的整体表现,绝对比多考几个秀才要有利于大明的多。

而且王小二有一句话说到了弘治皇帝心里。

若读书根本就无法为自己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反而可能因破釜沉舟导致一家子陷入困境,那......

读这书,救的了大明吗?

“对于一般百姓而言,真正好的学问其实并不是论语等儒家经典,而是能予自身依仗,助其余生发展之学。”

“或许这就是镇国府新政、新学能广受百姓推崇的原因所在。”

弘治皇帝突然回想起,这个道理当初他似乎在朱厚炜口中听说过。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之日用。百姓日用条理处即圣人之条理处......”

这,当初弘治皇帝只是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但当亲眼见到一切依于民本,由大明最基层处生根,他才真正明白其中之意。

“能让老百姓们日子好起来的学问对于他们而言才是真正好的学问。传统文人皆言为民请命在民心之上却总都不过镇国府绝非没有道理的。”

“老黄,明天你要不要跟我一同去缴税,咱们说着你可能感受不是很深,到时亲眼看看缴税的场面你就明白咱们新税法的成绩有多好了。”

冯老板言明,这账算完的正是时候,若是弘治皇帝感兴趣的话可一同去县衙门长长见识。

至于店内的事,反正缴税是在早上又不是饭点一时半会也没那么忙,再有萧敬、刘瑾几人的入伙也大大缓解了店内原本的人员紧缺,所以不打紧的。

弘治皇帝想想点了点头表示可以一起去。

他也想亲眼看看,这新政县的新税到底是不是跟冯老板说的那么得民心。

至于他这个大明的大老板可能旷工时间还要延长几日......

那内阁三秘书又不是吃干饭的,弘治皇帝很清楚他们绝对没多久就能知道他和朱厚照、朱厚炜离京微服之事,甚至可能都已经开始找人了。

对于这二十几年的老臣,虽然这些年镇国府崛起导致了理念上可能并没有当年那么融洽,但暂时顶班个十天半个月问题也不大。

次日一早,弘治皇帝便同早早准备好税金的冯老板一起起身前往乐亭衙门。

ps:“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是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的“日用之学”的核心思想命题。

王艮作为王守仁的弟子对继承自王守仁的心学有着非常鲜明的平民色彩发展方向,其思想核心的反叛传统儒学的主张推动了平民阶层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算是阳明心学当中较为出众的一个分支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