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存活于病态的世界 > 第62章 恰似故人非故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松下町的四月,总是氤氲着一层薄薄的、难以捉摸的雾气。

樱花已经开到了末期,零星的花瓣如同迟暮的美人,固执地挂在枝头,却又在不经意的风里,打着旋儿,悠悠荡荡地飘落,铺满人行道,仿佛一条条短暂而绚烂的粉红色梦境。

白苏晓裹紧了身上略显单薄的风衣,刚刚结束了一堂冗长而枯燥的公开课,正准备搭电车回位于市川的租住屋。

他喜欢一个人在松下町的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这座巨大而繁华的都市,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巨大机器,吞噬着无数人的梦想与焦虑,也包容着无数细微的、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

他常常觉得自己是这座城市里的一粒微尘,渺小,且易于被遗忘。

同学们大多忙着打工、实习、参加社团活动,或是结伴去探寻那些“打卡圣地”,而他总有些格格不入,宁愿将时间消耗在电车的摇晃和街头的游荡中,似乎这样就能捕捉到一些被主流生活忽略的真相。

雨毫无征兆地落了下来,细细碎碎,带着初春的寒意。白苏晓微微蹙眉,加快了脚步,想找个地方避雨。

他拐进了一条相对僻静的小巷,两旁是古旧的木质建筑,墙壁上爬满了青苔,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泥土和淡淡樱花混合的气息。就在巷口快被雨水打湿的一家小小的甜品店门口,他看到了她。

那是一个穿着米白色风衣的女人,撑着一把素雅的竹骨伞,伞面上绘着几枝水墨梅花。她微微侧着头,看着橱窗里精致的提拉米苏和抹茶蛋糕,神情专注而宁静。

她的身形、她的侧影,甚至她微微蹙起的眉头,都像极了一个人——一个白苏晓大学时代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因为各自选择的人生道路不同,渐渐走散了的朋友。

不是恋人,胜似恋人。那段记忆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时光尘埃,他几乎以为自己早已将其彻底遗忘。

鬼使神差地,他没有立刻离开,也没有走进店里。

他就站在离她几步远的屋檐下,任凭细雨沾湿自己的发梢,静静地看着她。雨水打在石板路上,发出嗒嗒的轻响,像是时间的脚步声。

似乎是感觉到了他的目光,女人转过头来。四目相对的刹那,白苏晓的心脏猛地一跳。她的眼睛很大,很亮,带着一丝询问和礼貌的疏离。

那眼神很熟悉,却又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名为“时间”和“现实”的薄纱。

“抱歉,我是不是……”女人先开了口,声音温和,带着一点点不易察觉的探询。

“啊,不,抱歉。”白苏晓有些慌乱地低下头,又抬起,“我只是觉得……你很像我的一个故人。”

女人微微一笑,笑容很浅,像雨后初晴时透过云层的那一抹微光。“是吗?这或许是东京这座城市的奇妙之处吧,总能让人在不经意间遇到似曾相识的风景,或者……人。”

她的日语发音标准而流利,带着一种都市女性特有的干练和优雅。

“是啊,”白苏晓点点头,鼓起勇气问道,“介意我……进去躲一下雨吗?或者,一起喝杯咖啡?”说出这句话时,他感觉自己的手心微微出汗。

女人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店里的空位,又看了看外面丝毫没有停歇迹象的雨丝,最终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好啊。”

甜品店里很安静,只有舒缓的爵士乐在流淌。他们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女人点了杯热拿铁,白苏晓则要了一杯柠檬水。

店员是个和蔼的老太太,给他们端来点心时,还笑着说今天的樱花特别漂亮。

“谢谢。”女人接过咖啡,指尖不经意地触碰到了白苏晓放在桌沿的手。他感到一阵微麻的电流窜过,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们开始聊天。从天气,聊到这座城市,聊到最近看的电影和书籍。

白苏晓惊讶地发现,尽管多年未见(或者说,自以为不再相见),他们之间竟然有一种奇异的默契。她说话的语气,她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都和他记忆深处的那个人高度重合。

但他心里清楚,眼前的这个女人,并非那个故人。她的气质更加沉静,眼神里多了几分经历世事后的从容和淡泊,那是他记忆中的朋友所没有的。

“你是在这里留学吗?”女人问道,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嗯,是的,大三。”白苏晓回答,“你呢?”

“我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女人搅动着杯子里的咖啡,“来日本很多年了。”

“这样啊……”白苏晓不知道该说什么,话题似乎有些冷场。

“说起来,”女人忽然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在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探究,“你刚才说,我像你的故人。能告诉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白苏晓犹豫了。他并不想把那个尘封的名字带出来,那太突兀,也太残忍。他只是含糊地说:“一个……很重要,但是后来走散了的朋友。也是女生。”

女人沉默了几秒,然后轻轻叹了口气,笑容里带上了一丝怅惘。“原来是这样。东京真是个奇妙的地方,聚散离合,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

雨还在下,但似乎小了一些。窗外的行人撑着五颜六色的伞,匆匆走过,像一幅流动的画。

“时间不早了,雨好像也小了。”女人看了看手表,“我该走了。”

“啊,好。”白苏晓有些失落,他还没来得及问她的名字,她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挽留一下,或者至少,再要一次联系方式。

但他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他隐隐感觉到,有些东西,注定是无法抓住的。

女人站起身,从包里拿出钱包。白苏晓连忙说自己请客,但被她婉拒了。

“就当是……为这场似曾相识的邂逅买单吧。”她笑了笑,拿起伞,走到门口。

“那个……”白苏晓终于鼓起勇气,“我们……还会再见吗?”

女人回过头,隔着玻璃门,外面的光线有些昏暗,她的脸庞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她笑了笑,那笑容很美,却也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距离感。

“谁知道呢?”她说,“在东京,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谁,也不知道上一个遇见的人,是否还有机会说再见。珍惜当下的际遇,或许就是这座城市教给我们最好的事情。”

说完,她推开门,融入了外面湿漉漉的暮色之中。她的背影很快就被涌动的人潮和不断飘落的樱花吞没,仿佛从未出现过一样。

店里只剩下白苏晓一个人。窗外的雨彻底停了,乌云散去,露出一小片洗净后的、略显苍白的天空。

空气中残留着雨水的清新和甜品的甜腻气息。他坐在那里,久久没有动弹。

刚才的一切,像一场短暂而不真实的梦。那个女人的音容笑貌,她的声音,她的眼神,都还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那种久违的、仿佛心弦被轻轻拨动的感觉,让他既感到一丝甜蜜,又充满了怅然若失的失落。

她到底是谁?为什么会让他觉得如此熟悉?仅仅是因为外貌的相似吗?

还是说,在这座巨大的、充满巧合的城市里,某些灵魂真的会跨越时间和空间,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相遇?

他想起了故人。想起他们一起在校园里散步,一起在图书馆自习,一起分享过的秘密和梦想。那些青涩而热烈的时光,如今想来,恍如隔世。

他们都曾那么用力地相信未来,相信友谊地久天长,却最终被现实的洪流冲散,走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他甚至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今天的偶遇,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他内心深处那些被刻意掩埋的角落。

他意识到,自己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般平静无波。在这座繁华喧嚣的都市里,他时常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

他渴望连接,渴望理解,渴望找到一种归属感,但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害怕投入之后终究是一场空。

那个像故人的女人,她带来的短暂的快乐和随之而来的更长久的失落,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种矛盾。

她就像东京街头无数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样,短暂地照亮了他的世界,然后又迅速消失在人海。她没有给他答案,反而抛出了更多的疑问。

他付了钱,走出甜品店。傍晚的东京开始焕发出另一种生机,华灯初上,车流如织,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人们归家的脚步声。

他汇入人流,走向电车站。脚步有些沉重,心里却异常清醒。

或许,生活本就充满了各种偶然的际遇,如同樱花飘落,不可预测,也无法挽留。

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它们降临的那一刻,用心去感受那份美好,然后,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

那些没有结果的故事,那些匆匆而过的身影,最终都会化作生命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提醒着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个瞬间,我们与另一个可能的世界,擦肩而过。

回到寄宿的小屋,已经是华灯璀璨。白苏晓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打开电脑或者看书,只是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

他拿出手机,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搜索任何信息。他知道,那样只会破坏这份难得的朦胧和诗意。

他将头靠在冰凉的玻璃窗上,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女人的笑容,那句“珍惜当下的际遇”。也许,这才是那场短暂邂逅真正的意义吧。

东京的夜,深沉而迷人。无数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无数的相遇和别离在这里发生。而他,白苏晓,只是这庞大叙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旁观者,偶尔,也会被卷入其中,感受到那么一点点,名为“活着”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