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们都是九零后 > 第118章 玉米岁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

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整个村庄,湿气沉沉地压在屋檐上。大姨家后院的芦花鸡突然昂首啼鸣,扑棱着翅膀跃上墙头,震落玉米叶尖凝结的露珠,晶莹的水珠砸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九月被这突如其来的喧闹声唤醒,揉着惺忪睡眼推开窗,潮湿的空气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的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窗下,大姨正蹲在屋檐下磨刀,老旧的磨刀石泛着青灰色,与她手中那把镰刀的寒光相互映衬。“霍霍”的磨刀声有节奏地响起,刀刃与石头摩擦出的火星子在薄雾中一闪而逝。

大嫂则坐在门槛上,专注地往竹篮里垫着旧报纸,报纸上还残留着昨日的油墨味,“得把篮底垫厚实些,不然玉米棒的须子能把竹篾都勾断。”她轻声念叨着,手指灵活地抚平每一处褶皱。

“九月,快来吃早饭!”大姨的喊声穿透薄雾,带着柴火灶特有的焦香。堂屋里,灶台的火苗欢快地舔舐着锅底,铁锅里的红薯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浓稠的粥液时不时溢出,在灶台上留下深色的痕迹。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户,凝成一颗颗水珠,顺着玻璃缓缓滑落。

大姨夫往灶台里添了把干透的玉米秸秆,噼啪作响的火星子蹿起来,映得他古铜色的脸庞发亮:“今天掰玉米,可得多吃点。”他笑着说,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齿。

九月在长凳上坐下,面前的粗瓷碗里盛满了红薯粥,几块红薯沉在碗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她拿起刚出锅的玉米饼,金黄的饼子还带着玉米面特有的颗粒感,边缘微微焦脆,咬上一口,混着葱花的香气在舌尖散开。

大嫂给她碗里夹了块咸鸭蛋,油汪汪的蛋黄淌出来,“玉米地蚊子多,待会儿给你喷点花露水。”大嫂叮嘱道,目光中满是关切。

(二)

穿过村东头的老树,玉米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晨风里起伏。玉米秸秆足有两人高,宽大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叶片边缘如锯齿般锋利。大姨戴着宽檐草帽,把裤脚紧紧扎在胶靴里,“跟着我走,别踩到垄沟里的蚯蚓。”她一边说着,一边拨开眼前的玉米叶,为九月开出一条小路。

刚钻进玉米地,热浪裹挟着青玉米特有的清甜气息扑面而来。叶子划过手臂,像细小的砂纸轻轻摩挲,九月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大姨踮起脚,拨开层层玉米叶,露出裹在淡绿色外衣里的玉米棒。她用指甲掐了掐玉米须,见渗出乳白色的汁液,便握住玉米中部轻轻一拧,“咔嚓”一声脆响,饱满的玉米棒就到了手中。

“挑这种须子发黑的,才是熟透的。”大姨把玉米扔进竹篮,“去年有阵秋雨下早了,好多玉米都没长足。”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遗憾。大嫂在另一垄忙活,竹篮碰撞玉米叶发出沙沙声:“今年好,日头足,鸡崽子们能吃上好口粮。”她笑着回应,声音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回荡。

九月学着大姨的样子,伸手去掰玉米。可她刚握住玉米棒,用力一拧,锋利的叶子就割破了虎口。鲜血渗出来,在玉米叶上晕开暗红的斑点。“当心!”

大姨立刻从围裙口袋掏出创可贴,那是个印着卡通图案的小包装,边缘都有些磨损了,“这叶子比刀还快。”她轻轻吹了吹九月的伤口,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记得你小时候掰玉米,把玉米须当胡子贴脸上,追着你哥哥满院子跑。”大姨的话惹得大嫂也笑了起来,笑声惊飞了藏在玉米叶间的麻雀。

正午的太阳把玉米地烤得发烫,叶子蔫头耷脑地垂着,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竹篮里的玉米堆得冒尖,沉甸甸的压得人直不起腰。

归途的土路上,大姨夫开着三轮车“突突突”赶来,车斗里垫着厚厚的稻草,防止玉米被磕坏。“都上来歇会儿!”他擦着汗笑道,“我把棚子支好了,晒玉米的竹席也搬出来了。”三轮车颠簸着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车斗里的玉米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三)

秋日的阳光斜斜地洒进院子,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九月搬来小板凳,在屋檐下坐下,面前的竹筐里堆满了刚从地里掰回的玉米。这些玉米裹着翠绿的外衣,须子像老爷爷的白胡须般杂乱地垂着,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她伸手拿起一个玉米,指尖立刻触到细密的绒毛,痒得她缩了缩手。用力一扯,带着露水的玉米叶被撕开,露出里面淡黄色的内层。再剥开几层,金灿灿的玉米棒终于展露真容,饱满的颗粒紧密排列着,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仿佛一颗颗精心打磨的金豆子。

\"又挠痒了?\"大姨端着一盆井水走来,水面上还漂着几片薄荷叶,\"快蘸着水洗洗,这绒毛最是磨人。\"说着,她自己也在一旁坐下,动作利落地剥起玉米来。干枯的玉米叶在她手中翻飞,不一会儿就露出完整的玉米棒,手法娴熟得如同在弹奏一曲轻快的乐章。

九月学着大姨的样子,把双手浸在凉水里,果然缓解了不少痒意。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只听见\"沙沙\"的剥玉米声。竹筐里的玉米渐渐减少,而屋檐下的玉米串则越挂越长,像一串串金色的帘子。

不知过了多久,夕阳给整个院子镀上了一层蜜糖色。九月直起腰,捶了捶发酸的肩膀。此时,屋檐下已经挂满了剥好的玉米串,金黄的玉米棒在晚风里轻轻摇晃,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首轻柔的晚安曲。

\"快来尝尝!\"大嫂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诱人的香气。只见她端着一大盆刚煮好的嫩玉米,热气腾腾地直往上冒。玉米还带着翠绿的叶子,剥开时发出清脆的\"咔嚓\"声,金黄的汁水跟着溅出来。

\"早上掰的那茬最嫩,甜着呢!\"大嫂说着,掰下一段递给九月。玉米入口的瞬间,清甜的汁水在舌尖四溢,混合着叶子的清香,满满的都是阳光与土地的味道。九月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这份秋日的馈赠,仿佛尝到了整个夏天的阳光和雨水。

此时,隔壁院子传来几声犬吠,远处的稻田里,收割机还在发出低沉的轰鸣。九月坐在屋檐下,啃着香甜的玉米,看着天边的晚霞渐渐染红了半边天。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只剩下丰收的喜悦和家人相聚的温暖,在这小小的院子里静静流淌。

(四)

小雨初歇,潮湿的空气里还浮动着泥土的腥气,屋檐滴落的水珠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节奏。客厅里,电视机的雪花屏刚刚泛起影像,咿咿呀呀的黄梅戏唱腔便流淌开来,与窗外的雨幕织成一张绵密的网。九月、大姨和大嫂围坐在铺满报纸的竹匾旁,木桌上摆着三把锃亮的脱粒钳,一场关于玉米的\"盛会\"即将开场。

大姨将晒得干透的玉米棒抱来,金黄的表皮在白炽灯下泛着琥珀光泽。\"这声响听着就踏实。\"她布满老茧的手熟练地握住玉米,脱粒钳沿着螺旋纹路轻轻一转,\"噼里啪啦\"的脆响顿时炸开,玉米粒如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在竹匾里堆成小山。大嫂笑着往九月掌心塞了把钳子:\"握紧些,别让玉米棒打滑。\"

黄梅戏正唱到精彩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王大娘裹着寒气闯进来,蓝布头巾上还沾着细密的雨珠。\"哟,热闹着呢!\"她甩掉脚上的泥鞋,顺手捞起根玉米,\"我给你们带好消息来了——隔壁村老李家的闺女考上大学啦,学的是啥农业科技!\"

脱粒声戛然而止。大姨捏着钳子的手微微发颤,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亮光:\"这可是大喜事!以后种地都能用机器撒肥了?\"王大娘用力点头,玉米粒从她指间簌簌掉落:\"可不是!人家说以后机器在地里走一圈,比咱们弯腰干三天都快。\"

九月望着大姨被玉米叶割出无数细纹的手背,指节肿大得几乎握不拢钳子,裂口处还渗着淡淡的血痂。这些年,这双手掰过多少玉米、插过多少秧苗,恐怕连大姨自己都数不清。此刻,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正轻轻摩挲着玉米棒,像是抚摸一件珍贵的宝物。

\"咱们九月也是大学生。\"大姨忽然转头,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等你毕业,教教大姨怎么用手机种地?听说在屏幕上点几下,水就能自己浇到地里?\"她的语气带着孩童般的期待,让九月鼻子陡然发酸。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夕阳从云层缝隙里探出头,给客厅镀上一层温暖的金纱。脱粒声重新响起,与电视机里婉转的唱腔、女人们爽朗的笑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九月握紧脱粒钳,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粒在掌心跳跃,忽然明白这些平凡的时光才是生活最珍贵的馈赠。那些关于土地、关于传承、关于希望的故事,都藏在这一颗颗饱满的玉米粒里,在岁月里静静闪光。

(五)

晾晒玉米粒的日子,九月成了家里最警惕的\"哨兵\"。清晨五点,闹钟还未响起,她便轻手轻脚摸黑起床,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惺忪睡眼,天气预报软件被反复刷新得发烫。窗外的天色刚泛起鱼肚白,她已披着外套站在院子里,像个经验老道的老农般观察云层走向,连蚂蚁搬家的轨迹都要仔细端详。

那日午后,天空突然阴沉下来,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仿佛要把整个村庄碾碎。九月盯着手机上骤然变红的暴雨预警,心脏猛地提到嗓子眼。狂风裹挟着沙尘呼啸而来,晒场上的玉米粒被卷起几丈高,在空中跳起金色的舞蹈。她大喊着冲向院子,草帽被风卷走也浑然不觉, 光着脚踩过滚烫的石板路,脚底传来钻心的痛。

大姨夫抄起铁锹赶来时,九月已经把半筐玉米拽进屋檐下。豆大的雨点砸在铁皮棚上,发出密集的鼓点声。两人在雨帘中来回穿梭,汗水混着雨水流进眼睛,蛰得生疼。当最后一筐玉米粒搬进仓房时,九月瘫坐在地,湿透的衣衫紧贴后背,头发凌乱地粘在脸上。

\"多亏咱们九月眼尖!\"大姨举着油灯匆匆赶来,裤腿沾满泥浆。她从褪色的围裙口袋里掏出块皱巴巴的水果糖,糖纸边缘已经发黏,\"就像小时候守着晒谷场,生怕麻雀来偷食。\"这句话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九月的童年记忆。那时的她总爱搬个小板凳,坐在金黄的谷堆旁,挥舞着自制的稻草人,数着天上变幻的云朵,驱赶那些觊觎粮食的麻雀。

接下来的日子,九月更加小心翼翼。每当阳光露头,她便立刻将玉米粒摊开,用木耙仔细翻动,确保每一颗都能均匀受热;傍晚时分,又雷打不动地将玉米粒收拢,盖上防水布。经过十几天的反复晾晒,玉米粒终于变得干燥坚硬,相互碰撞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装袋封存那天,九月站在仓房门口,看着大姨夫将最后一袋玉米码好。门缝里透出的微光中,成袋的玉米粒堆成金色的小山,在昏暗的空间里泛着柔和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谷物香气,混着仓房里陈年的稻草味,那是土地最醇厚的馈赠。九月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春日的播种、夏日的耕耘,还有无数个守护丰收的日夜。

月光爬上屋檐的夜晚,九月又坐在老槐树下。远处的玉米地在夜色中静穆如墨,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她想起掰玉米时叶片的摩挲,脱粒时玉米粒的跳跃,还有全家人围坐劳作的欢声笑语。这些琐碎的日常,早已织成最温暖的网,将她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