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多谢娘娘宽心,妾身记下了,”维珍连连点头道谢,然后不待宜妃开口,就又赶紧添上一句,“妾身会在兴国寺供奉一盏大海灯,为灾区百姓虔诚祝祷。”
人是来不了的,但是心意却是一定要到的啊!
这道理她懂!
“难为你想的如此周到,”宜妃抬抬手,“行了,本宫今日事多就不留你了,你早些回去歇着吧,改日你再过来陪本宫说话。”
“是,那妾身就先行告退了。”
当下,宜妃的侍婢引着维珍退下,待维珍离开之后,宜妃盯着桌上那盏茶看了半晌,然后抬抬手唤来侍婢把茶给撤了下去,又吩咐小太监道:“去把老九给叫来。”
“是,奴才遵命。”
当下小太监忙躬身退下,一刻钟的工夫后,那小太监才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二十上下、与宜妃长得七分像的年轻男子。
不是别人,正是九爷。
“九阿哥,您请。”
九爷抬抬手,打发那小太监退下,然后快步行至暖阁,又走到软榻前停下,亲手端起茶杯,恭恭敬敬奉到宜妃面前,一边含笑道:“儿子真是多谢额娘了,若是额娘不肯帮忙,那儿子可要如何是好呢?”
“属你会油嘴!”宜妃白了一眼儿子,可是脸上的笑意却再明显不过了。
接过九爷手中的茶杯,宜妃点点头:“坐吧。”
“是,儿子多谢额娘,”九爷殷勤得很,甫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额娘,不知李氏可答应与您一道主持祈福祝祷了没有?”
宜妃没有着急回答,而是一边慢吞吞拢着,一边问道:“你千方百计地想要本宫提携李氏,到底是揣得什么心思?”
平日里,她可没听过老九跟老四有什么往来,好端端地老九突然要她出面提携老四的侧福晋,宜妃自然不解。
是的,这事儿是今儿一早九爷打发奴才过来给宜妃带话求帮忙的,宜妃自然是要帮儿子的,只是对于九爷的目的,宜妃却并不清楚,如今自然是要九爷说明白的。
侍婢前来奉茶,九爷轻轻摆摆手,然后侍婢便就福身退下了。
九爷没有回答宜妃,反问道:“额娘近来可听说了四哥在京师的动静?”
老四在京师的动静?
那她还真是有所耳闻,不单单是她,如今谁的眼珠子不都巴巴地盯着老四的一举一动呢?
抿了口茶之后,宜妃点点头:“本宫听闻老四此次奉命回京筹募善款异常顺利,目前为止,拢共已经筹募到了四十余万两的善款,万岁爷可没少夸老四能干呢。”
“是啊,四哥着实厉害,一下子就筹募到了四十余万两的善款,这都快赶得上从前太子殿下前往江南筹募善款的数目了,至于究竟能筹到多少,还是个未知数呢。”
九爷闻言也不由感慨。
“就四哥那性子那为人处世,让他做别的差事,修个园子治个水什么的,都是不在话下,但像是筹募善款这种事儿,四哥只怕是做不来的。”
筹募善款靠的是什么?
就凭着皇子身份,人家就肯库库掏银子了?
当然,掏银子会掏银子,掏多陶少那就不一定了。
同样是去筹募善款,人家是肯为礼贤下士、德才兼备的八哥慷慨解囊,还是舍得为冷面贝勒的四哥放血?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有些事,四哥很擅长,但是也有些事儿,四哥天生就欠缺。
“就比如从前在西北也才筹募了十万两出头的善款,儿子原本还打算等着看四哥的笑话呢,结果四哥这回却大显神威,着实让儿子措手不及。”说到此处,九爷又是一声感慨。
措手不及的又何止九爷呢?
知道四爷一下子就筹募到了四十余万两的善款,哪位皇子心里不嘀咕呢?
别说是皇子了,育有皇子的娘娘们,也是心思各异啊。
宜妃娘娘闻言不由轻轻叹气,一边将茶杯放下,一边感慨道:“谁叫老四如此走运呢?他前脚奉命回京筹募善款,万岁爷后脚就废黜了太子,再加上万岁爷还特地派了小瑞子等一干心腹一道回京帮衬,谁心里不会嘀咕着呢?这个时候,谁又敢不卖老四的面子呢?”
是啊,万岁爷一边废黜太子,一边却贴心地派心腹随四爷一道回京筹募善款,万岁爷到底存的什么心思?
难不成……
万岁爷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新任太子人选?
与其说是卖四爷的面子,倒不如说是卖万岁爷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