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清晨,老奶奶硬塞给他们一包山野菜:“带回去吃,别客气!”

包里装着蕨菜、刺老芽和猴腿菜,都是早上刚采的,还带着露水。沈佳怡闻了闻:“好香!这些菜在城市里根本买不到。”

回到湖畔,两人用村民送的铁锅煮了一锅雅罗鱼汤。鱼去鳞去内脏,与山泉水一起熬煮,只加少许盐和姜片。汤色乳白,鱼肉用筷子轻轻一夹便碎,入口即化。

“这汤比昨天的羊汤还鲜!”王晓宇舀了一碗,“雅罗鱼的肉质太嫩了,简直像豆腐。”

沈佳怡咬了一口刺老芽:“这些山野菜也好吃,没有农药的味道,就是自然的甜。”

饭后,他们将剩余的鱼和菜分给村民,作为昨夜款待的回礼。

老奶奶握着他们的手:“以后常来,我们这儿的鱼和菜,管够!”

午后,两人收拾行囊准备返程。回望那片湖泊,水面依旧平静,仿佛在等待下一个探险者。

“这次钓鱼,最难忘的是什么?”沈佳怡问。

王晓宇想了想:“可能是和村民们的篝火晚会吧。他们那么淳朴,把最好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沈佳怡点头:“还有雅罗鱼的机警。它们让我明白,钓鱼不只是技术,更是与自然的对话。”

越野车再次驶上山路,后视镜里,深山与湖泊渐渐远去。

……

离开本溪的深山湖泊后,王晓宇和沈佳怡的越野车沿着国道向东疾驰。

车载导航上,桓仁县的轮廓逐渐清晰——这座位于浑江畔的小城,因哲罗鲑而闻名于钓鱼圈。

“哲罗鲑可是‘冷水鱼王’。”沈佳怡翻着资料,语气里带着期待,“它们能长到一米长,力量比雅罗鱼大十倍!”

王晓宇握紧方向盘,目光扫过窗外渐变的景色:“从深山到激流,这趟桓仁之行,注定不平凡。”

车行至桓仁县城,已是午后。两人先在渔具店补充了装备:更粗的碳素钓竿、大力马编织线、以及专门针对大型鱼的强力鱼钩。

店主听说他们要去钓哲罗鲑,笑着提醒:“那鱼凶得很,去年有个老钓手被拖进水里,差点没上来!”

沈佳怡吐了吐舌头:“看来得穿救生衣了。”

……

次日清晨,两人驱车前往浑江上游的一处河湾。这里水流湍急,江面宽约五十米,岸边布满礁石,是哲罗鲑最爱的栖息地。

“就这儿了。”王晓宇指着江中一处漩涡,“哲罗鲑喜欢藏在礁石后伏击猎物,这里水流复杂,它们容易藏身。”

两人支起钓竿。王晓宇选用的是5.4米的海竿,配3号主线与2号子线,鱼钩是12号的伊势尼钩,饵料则是从渔具店买的活泥鳅——哲罗鲑最爱吃活食。

沈佳怡则用了更粗的4号主线,试图以强度取胜。

第一竿抛出,泥鳅刚入水便被急流冲得打转。王晓宇调整了铅坠的重量,让饵能沉到江底。不到五分钟,浮漂突然猛地下沉,竿尖瞬间弯曲成弓形。

“中鱼了!”王晓宇大喊,双手紧握钓竿,身体向后仰。

江面炸开一朵水花,一条银灰色的巨影跃出水面——是哲罗鲑!它的身长超过半米,背鳍如刀,尾鳍有力地拍打着水面,发出“啪啪”的声响。

“好大的力气!”沈佳怡举着抄网冲过来,“快把它引到浅滩!”

王晓宇边收线边后退,哲罗鲑在水中疯狂挣扎,线轮发出尖锐的嗡鸣。突然,鱼一个转身,钓线缠上了礁石,竿尖猛地一松。

“糟了!脱钩了!”沈佳怡急得直跺脚。

王晓宇却笑了:“没脱钩,是它绕礁石了。别急,我慢慢遛它。”

他调整角度,将钓线从礁石上解开,哲罗鲑再次发力,这次直接向江心冲去。王晓宇的钓竿被拉成满月,脚下的泥土因用力而凹陷。

“坚持住!”沈佳怡举着抄网,眼睛死死盯着水面。

十分钟后,哲罗鲑的力气渐渐耗尽,被拖到浅滩。王晓宇用膝盖压住鱼身,迅速解下鱼钩:“成功了!这条至少有十斤!”

沈佳怡凑近看,哲罗鲑的鳞片如铠甲般坚硬,鱼鳃一张一合,发出“呼呼”的声响:“它的力量太惊人了,刚才差点把你拖进水里!”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两人又钓起三条哲罗鲑,最小的也有八斤重。江面上不断有鱼跃出,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如银。

“哲罗鲑果然名不虚传。”王晓宇擦了擦额头的汗,“它们的咬钩太猛了,像在和你打架。”

沈佳怡笑着举起一条鱼:“不过钓起来的感觉,比雅罗鱼爽十倍!”

午后,两人决定去游览桓仁的标志性景点——五女山。这座海拔八百米的山峰,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山上有古老的城墙和建筑遗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沿着石板路向上攀登,沿途可见残破的城墙与石阶。沈佳怡摸着墙上的青苔:“这些城墙是何时建的?”

“据说是高句丽时期。”王晓宇指着一块石碑,“五女山曾是高句丽的都城,后来满族先民也在此定居。”

行至半山腰,一座古老的庙宇出现在眼前。庙门紧闭,门楣上“三清宫”三个字已有些模糊。庙内香火微弱,一位道士正在清扫庭院。

“施主从何处来?”道士合十问道。

“我们从城里来,想上去看看五女山的遗迹。”王晓宇答道。

道士微微一笑:“五女山的灵气,在于它的历史。施主若心诚,自能感受到。”

两人继续攀登,终于到达山顶。站在观景台上,桓仁县城尽收眼底:浑江如一条玉带环绕山脚,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一幅水墨画。

“这里真美。”沈佳怡深吸一口气,“站在山顶,感觉所有的烦恼都被风吹走了。”

王晓宇指着山下的江面:“看,那里就是我们钓鱼的地方。哲罗鲑在激流中生存,就像满族人在历史中坚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