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侯杰等兄弟一一分散,李斯文幽幽叹了口浊气,翻身上马朝着皇城方向赶去。
廷议上的事宜,他身无官位,难以插手,当然,他也不想小小年纪的,就去和那些老狐狸勾心斗角,太费心神容易嗝屁。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找出个背黑锅的,将缉拿不力、让李道彦侥幸脱逃的罪名扔出去。
“臣蓝天县公检举任城王李道宗,包庇罪党李孝慈,有勾结刺客之嫌,而据百骑司调查...”
深更半夜,在更夫的梆子声中再次步入皇城。
还没踩进殿门,李斯文大老远便是一声状告,要不是守卫登闻鼓的百骑以死相逼,他说什么也要再过一次手瘾。
但一嗓子下去又等了小半天,殿中迟迟不见回应。
见此,李斯文心里咯噔一声,陛下入寝了?
不可能,萧锐那货还没拿着搜捕令回返,肯定留在神龙殿。
按这样说来,皇帝留下王敬直和萧锐是想干嘛,找个沙包大发雷霆?
短短时间内也猜不准李二陛下的心思,李斯文想了想,小心附耳于殿门上,没听到什么大的动静。
幸好幸好,不是最坏的那种可能。
李斯文松了口气,从殿门门缝里探进去半个身体,只见殿中角落处,萧锐、王敬直两人面墙侍立,神色拘谨。
而殿中御案前 ,任城王李道宗正双膝而跪,身穿赤黄袍衫的李二陛下,则大马金刀的端坐龙椅上,单手拄着侧脸,似笑非笑的瞅着这边...
“还不滚进来!”
一听这话,李斯文瞬间耷拉下脸,不太情愿的迈进了殿里,早知道李道宗这货就在神龙殿里待着,他就换个人选扔锅了。
之所以选李道宗背锅。
一是前两天的告御状上,他不帮助自己站台,反而出列为李孝慈开脱,想来与淮安王府没有交情也有几分香火情。
如今自己和淮安王府已成水火不容之势,这个偏帮一方的家伙,别想着置身事外。
这二来,主要是此案涉及皇后安全,李二陛下又非常重视。
若是让他知道,自己前斩后奏,还没成功逮住祸首,那最起码也要赏自己一顿毒打。
自己本质上就是一只引蛇出洞的诱饵,无错便是功,实在犯不上因办事不利而招来几番祸事。
可若是有人从中作梗,暗地里给淮安王府通风报信,暴露了百骑的行动,那自己有所失误也能理解。
可万万没想到,千挑万选出的国王李道宗,就好好的待在神龙殿里。
这下可好,背地里说人坏话,却被正主逮了个正着,甩锅不成沾把屎。
至于李道宗,远远听到李斯文的一声高喝后,瞬间冷汗不止,心脏悄然提到了嗓子眼。
微微抬起下颌,细细打量着皇帝脸色。
同时心里不断思忖,自己只是前晚出席了那场密谋,临走前还不忘将痕迹打扫干净,更不要说,诬告期间他压根就没出过力。
所以,李斯文这小子又是从哪得知的消息?
至于李斯文是不是在栽赃陷害...
李道宗心里闪过这个想法便果断打消,自己和他无冤无仇的,平时更是再三礼遇,没道理往他身上泼脏水啊!
而且此子心思缜密,没有万全的把握,他怎么敢诬告自己这个实权王爷。
抬眼瞅见李二陛下的脸色已经阴沉似水,明显是信了李斯文的谗言,李道宗暗叹一声,完球!
他跟随皇帝已经十数年之久 ,这位九五至尊的性情到底如何,也算得上了解。
念旧情,但不多。
明知犯错还敢狡辩的话,那李二陛下一气之下只会铁面无私,大罚特罚。
可若是认错态度良好,主动给皇帝一个台阶下,那或许...李二陛下还会念在多年情谊的份上,选择轻拿轻放,放你一条活路。
念及至此,李道宗不敢胡搅蛮缠,老老实实的摆出一副认错模样,以头抢地,嗓音沙哑:“臣...认罪。”
“臣利欲熏心之下,竟被李道彦那厮以‘李氏宗正’之位诱惑,这才知情不报,冒犯了皇后娘娘,险些犯下大错!”
“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敢请求陛下宽恕,只求陛下看在臣多年来,一直尽职尽责的份上,给臣那一家老小...一条生路!”
李二陛下脸上阴沉,心里也不太好过。
道宗,你我可是多年的生死之交啊,怎么区区一个宗正之位,便能让你将这段情谊弃之如履?
你又把朕当成了什么...良弓藏,走狗烹的无道昏君么!
李二陛下只觉得心里一片悲凉,辅机如此,道宗亦是如此。
难道说...是亲手夺来的权势更加迷人心智,还是说朕吝啬封赏,才让你们走上这种背信弃义的不归路?
可思来想去,李二陛下自诩赏罚有度。
哪怕前些年实在穷的揭不开锅,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曾漏掉每位臣子的封赏,真正做到了有功则赏,从不偏私。
既然自己没错,那肯定就是这些臣子太过贪婪!
不过一句虚无缥缈的承诺,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可笑宗正,竟差点害得观音婢与朕生死相隔...
哪怕李道宗不是罪魁祸首,只是沾了个知情不报的过错,但李二陛下已经下定决心,秉公执法,有错便罚,绝不念旧情!
皇帝攥了攥拳,沉吟半晌而叹道:“等明日廷议,道宗你...便自觉辞去身上官职,放下权利,从此做个闲散王爷吧。”
“至于文书该如何交接,某会吩咐政事堂处理,便不劳道宗费心。”
皇帝下达诏书,要前后经过中书、门下两省确认,盖章后才能生效。
而商讨重大事宜时,比如三品及以上官员的任免、军国大事、执政方案等,两省便会召开联合会议,称‘政事堂’。
去年城外大疫的物资调配;定下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国策;亦或是李斯文破封爵位,都是由政事堂的六位宰相做最后确认。
见皇帝心意已决,李道宗虽然心里沉痛,但也只能认伏,沉声道:“臣...谢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