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极品帝婿 > 第765章 有你这样的兄弟,是他的福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5章 有你这样的兄弟,是他的福气

自武德元年唐朝立国,自己因功进封左千牛备身,历经十五年沉浮,这才坐上了刑部尚书之位。

如今却因一念之差,从此功败垂成,东山再起绝无可能!

哎...可事已至此,李道宗心中只得哀叹一声,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几岁,腰杆低垂,再无往日的意气风发。

见此,李二陛下心里难免有些于心不忍。

若有可能,他也不愿与李道宗这个堂兄弟恩断义绝。

往日他曾多次随自己出征,开疆扩土,战功赫赫,更是忠心赤诚,算是自己少有的心腹。

但即便情谊再怎么深厚,他也不可能徇私枉法,弃国家法度于不顾。

心灰意冷下,李二陛下脸色黯然的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吧,回府后也别太在意此事,莫学了观音婢忧郁成疾。”

“臣...遵旨!”

听着皇帝吐露心声,李道宗简直追悔莫及,张了张嘴也只得长叹一声,恭敬的跪地行礼后倒退而去,身形是说不出的颓废。

此时,殿中一角。

从王敬直那边念叨起,今日退朝后不久,李道宗便来了神龙殿。

但也没说自己与淮安王府暗中勾结,只是在旁,不停地向皇帝汇报大理寺的查案进度。

直到王敬直携那张写满‘人脉关系’的白宣而来,李道宗这才‘自觉’办事不利——

大理寺近百的官吏,查起案来竟还不如一位小年轻,单膝跪地,恳请皇帝责罚。

萧锐接下话茬,说他进殿求赐搜捕令,殿外又传来百骑的低声号令,李道宗就从单膝变成了双膝跪地,试图以人老珠黄难当大任的理由,乞骸骨。

闻言,李斯文心里的些许愧疚,转瞬便是灰飞烟灭。

就像鸿胪寺于礼部,九寺之一的大理寺,同样属于六部中刑部的下属单位。

而有李道宗这位刑部尚书从中作梗,也难怪戴胄手里攥着关键证据,却是什么也查不出来!

没顺手扒了他身上王爷爵位,陛下还是太念旧情!

不过...眼瞅着背锅的离开,李斯文也不打算在此多留。

但凡李二陛下多问几嘴,知道了自己同样办事不利,那以他今天憋不住火气的心情,怕是也讨不了好。

于是,在王敬直两人瞪大双眼,一脸不可置信夹杂着愤恨的注视下,李斯文悄摸朝着殿门靠拢。

直到一只脚踏出殿外,马上就能抽身,这才道:“陛下,今日天色已晚,臣也不做打搅...”

没曾想,刚吐出来几个字眼,耳边就传来李二陛下的一声爆喝:

“晚个屁,你给朕滚回来!今天你但凡是出了这个门,朕就...就代懋功徐家家法伺候!”

真是哔了狗,原来...他家里也藏着几手棍棒家法!

回想起程处弼嘴里,那‘夜宿教坊,鞭数十,驱之别院’的程家家法,李斯文缩了缩脖子,只得是老老实实的与王敬直两人挤作一团,面墙罚站。

“在那儿傻站着干什么,滚过来!”

皇帝又是一声暴喝,但三人左看右看,谁也不打算主动上前。

被李二陛下盯着背后直冒冷汗,王敬直脸色苍白,抬手戳了戳李斯文:“二郎,陛下准是在叫你,赶紧出去吧,别连累了兄弟!”

见这俩没义气的准备卖友求荣,李斯文顿时便是脸色发黑,倒竖眉毛回瞪一眼,紧紧拽住两人手腕:

“屁,咱们是不是兄弟,是兄弟的话,那就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谁也别想落下谁!”

挣扎小半晌,却始终无法挣脱紧攥自己手腕的大手,萧锐、王敬直彼此相顾,是说不出的欲哭无泪。

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同生共死是兄弟拉着你一起去送死,有你这样的兄弟,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李、斯、文,难不成...还要朕亲自去那儿请你不成!”

见皇帝已经开始指名道姓,李斯文默叹一声,垂着脑袋走到殿中,同时打定主意,绝不主动开口,以防那句说错!

直到目送李道宗出了朱雀门,李二陛下这才扭头,沉声问道:“朕且不问你先斩后奏的罪责,为何匆忙回返,却不见那罪魁祸首?”

李斯文耸了耸肩,摆出一副无辜表情,试图甩锅:“其实...本来是逮了个正着,但架不住有人暗地里通风报信,这才一时疏忽,放跑了凶犯。”

“放屁!”

见这混球还想糊弄自己,李二陛下直接就是怒上加怒,拍案而起: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这是在推卸责任!李道宗今天一天都守在案前,哪里来的能耐去给凶犯通风报信!”

死死盯着李斯文,皇帝这才纳过闷来,为何这小子大老远的就开始伸冤,原来是抱着这般想法!

冷笑道:“朕见你之前尚未进殿,便急忙开口指责李道宗,可见到李道宗后却又一言不发,恐怕...是因为你手上也没有真凭实据,可以证明李道宗的罪责吧?”

“这样看来,你是觉得没能成功缉拿住首恶,朕会追责于你,所以这才找了个不顺眼的准备拉下水,对还是不对!”

不是,这你能都猜出来?

明明李道宗已经被自己的先声夺人给唬住,老实坦白了自己是如何被李道彦所诱惑。

所以,你到底是怎么猜出来的,自己手上没有半点证据?

这已经不是多少心眼的事了,分明是心眼上长了个人!

李斯文咽了口口水,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争辩的了,心一横,点头道:

“陛下圣明,臣手上确实没有直接指向李道宗的证据,只是想拉他垫背,却不想是误打误撞,诈出了这个知情不报的从犯!”

从他嘴里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李二陛下很是头疼的捏起鼻梁,但也清楚,主要责任并不在李斯文。

这兔崽子被自己关了一天一夜,连与外界交流都要通过百骑之手,手里又能有什么有力证据。

不过...他能从军器监的情报中理清脉络,并顺利抓住贼子杜敬同,从而确定了淮安王府的嫌疑,还顺便还把李道宗吓到自首,怎么算也是功劳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