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峰转身离开后,正厅内的气氛依旧带着几分因玄胎铁而起的沉凝,陈序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那棵历经风霜的古树,沉默片刻后,又让余飞桃拿来两只雪灵鸮,这雪灵鸮是宗门特产的灵禽,通人性且飞行迅捷,最擅长传递讯息,寻常的禁制都难以阻挡,目前星辰峰已经养育了十余只。
陈序取出两枚玉简,指尖凝聚起一丝灵力,然后将其系在雪灵鸮的足上,其中一只雪灵鸮被他朝着桃林方向放飞,目标是正在那里潜修的古兰,另一只则被送往玉扇峰,要找的是程子庚,传讯的内容大致相同,就是请二人帮忙寻找靠得住的炼器师,且修为起码要在通灵境以上,若能找到,务必尽快引荐到星辰峰来。
看着两只雪灵鸮化作两道白影消失在天际,陈序才收回目光,眉头却又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一想到要制作“连珠破甲弩”与“飞蝗速射弓”的核心机匣,陈序便一阵头疼,那机匣的精密程度远超寻常器物,十三组齿轮的咬合必须分毫不差,多一分则滞涩,少一分则力道涣散,对炼器师的手艺与境界要求极高。
即便祈原宗的炼器院已经有了化灵境的炼器师,可陈序心里清楚,他们未必能驾驭得了如此精细的活计,化灵境的炼器师虽能炼制一些符器,但若论及这种需要极致精密的机括部件,恐怕还远远不够。
毕竟化灵境与通灵境之间,不仅是修为的差距,更是对灵力掌控、材料理解的质的飞跃,只有通灵境的炼器师,才能勉强做到灵力入微,在毫厘之间精准把控器物的形态与纹路,这正是制作核心机匣所必需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不得不另想办法,拜托古兰与程子庚在外寻找合适的人选。
直到此刻,陈序又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力”。
这种无力感并非源于个人修为的不足,而是来自宗门整体实力的局限,陈序忽然明白,怪不得那些大宗大族从未对夕暮河以西的湖泽荒原有过多的关注,祈原宗如今在湖泽荒原西区,已然算得上是最强大的部族,麾下族人几万,修士近千,可这又能如何呢?
这所谓的“强大”,不过是表面上的繁荣,若真要论起真实的实力,恐怕连渔城的一些小宗族都比不上,更别提与宁氏、周氏那样传承几千年的大宗族相提并论了,那些大宗族不仅有更高境界的强者坐镇,更有完善的修炼体系、充足的资源储备以及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而这些,恰恰是祈原宗最欠缺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夕暮河以西的湖泽荒原,先天条件太过贫瘠,那里既没有优质的灵脉,空气中的灵气稀薄且驳杂,不利于修行者精进,又不能产出足够的高阶修炼资源,灵草、矿石的品质都远逊于其他地域,受制于这些先天不足,祈原宗的发展早已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陈序不由得想到,若不能找到新的出路,或许化灵境就是祈原宗绝大多数人修行的尽头了,尽管他之前用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宗门功绩点,换来了八枚三转化神丹,这丹药能助人突破化灵境瓶颈,可对于祈原宗日益增长的修炼者数量来说,这八枚丹药无异于杯水车薪,完全不够未来的消耗。
他走到案前,指尖轻轻拂过那两张绘制着弓弩图纸的边角,心中暗叹,想要打破这瓶颈,何其难也,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为了身边这些信赖他的人,为了祈原宗的未来,必须咬牙走下去。
陈序的目光落到窗外星辰峰的秀丽山景上,这座山峰虽说处于绝对的钟秀灵毓之地,山间灵气远比湖泽荒原浓郁,草木葱茏,生机盎然,这些年更是开垦出近百亩的药田,培育出不少在荒原难以存活的灵草。
可即便如此,药田所产出的灵草,大多只是适合炼制初品养元丹的低阶品类,偶尔能收获一些可用于炼制养魂丹、培元丹、玉露丹的灵草,但数量少得可怜,这意味着,星辰峰如今能稳定产出的,依旧是最初阶的修炼资源。
初品养元丹对于刚入门的弟子或是低阶修行者来说,或许能起到不错的辅助作用,可对于那些已踏入中阶乃至更高境界的修行者而言,药效早已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他们日常修炼的需求,养魂丹虽更为珍贵,但其产出的稀少,连供给核心弟子都捉襟见肘,更别提支撑整个宗门的长远发展了。
从长远来看,星辰峰眼下的资源产出,同样不能支持众人以后的修行之路,随着宗门弟子修为的不断提升,对高阶丹药、稀有材料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而星辰峰现有的药田规模与产出品类,显然难以满足这份日益增长的需求。
陈序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清楚,无论是湖泽荒原的祈原宗本部,还是如今所在的星辰峰,都存在着资源上的短板。
这些短板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宗门的发展,还限制着身边众人的修行上限,想要打破这困境,必须找到新的资源来源,或是寻得提升资源产出的方法,否则,即便有再好的蓝图,终究是空中楼阁。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桌上的图纸,那“连珠破甲弩”与“飞蝗速射弓”的线条在灯光下依旧清晰,或许这些不依靠修士的器械,才是提升祈原宗整体实力最快的途径。
..........................
随后的一段时日,星辰峰上相对平静,陈序一边耐心等待着各路消息的反馈,无论是南行益那边关于祈原宗家底的统计,还是古兰与程子庚寻找通灵境炼器师的进展,亦或是乌峰在渔城换取玄胎铁的情况,都需要耐心的等待。
借着这空闲的时间,陈序便开始着手制作一份详尽的北域沙盘模型。
这份沙盘的涵盖范围极广,南起东荒山、西荒山,北至千尸湖附近,东起无极海,西抵埋骨沙漠边缘。
其中包含的区域繁杂而广泛:东荒山、西荒山的北部区域、整个光幕荒原,以及荒原上的云台城、天泪城、飞霜城、落渊城、幽冥海滩区域、渔城、湖泽荒原区域、夕暮河与夕暮荒原、龙爪湖、风峡谷、定阳山、破军山区域、天云峡谷、云门山山系、整个雪原区域、天都山、玄都山、破岭军要塞、媚眼湖、王座峰、天云城、埋骨沙漠缓冲带的所有区域,以及整个南溟山区域、一直到千尸湖周边,包括附近的上古城、冰魔深潭、冰魔河区域等等,诸多险地、城池、山川、河流皆在其列。
只是这些区域中,绝大多数地方陈序都未曾亲身涉足,想要精准呈现并非易事,他只能将自己过往行走过的地方所画下的简略草图,与从各处搜集而来的舆图拼凑在一起,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大体的轮廓,那些舆图有的边角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有的则绘制粗糙,标注的地形也多有偏差,需要他仔细甄别、相互印证,才能确定各个区域的大致方位与范围。
陈序特意在正厅一角辟出一块空地放置沙盘,他寻来细腻的细沙、黏土、木屑等材料,先按照脑海中整合出的大体轮廓,将北域的整体框架在这块空地上搭建起来。
东荒山的巍峨、西荒山的险峻、光幕荒原的广袤、无极海的浩渺,都以粗略的线条和高低起伏的沙堆呈现出来,虽简陋却已能看出几分雏形。
之后,陈序便开始一点点补充细节,对于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如埋骨沙漠、渔城、湖泽荒原、幽冥海滩、千尸湖周边等,他凭借清晰的记忆,将关键的地形特征细致地刻画出来,渔城位置、湖泽荒原的沼泽分布、幽冥海滩的礁石走向、千尸湖的轮廓与周边山脉的走势,都力求精准。
而对于那些未曾涉足的区域,陈序只能依据舆图上的标注和零星的传闻,大致做出区分,用不同颜色的细沙代表沙漠,用插着的小木片象征山脉,用蓝色的琉璃珠模拟湖泊与河流,暂时标记出关键的地形节点。
这个实地沙盘足有丈许大小,想要将所有区域的关键地形尽量详细地呈现在上面,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陈序每日除了必要的修炼与处理宗门琐事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投入到了沙盘的制作中,他时而俯身调整沙堆的高低,时而用小木棍勾勒出河流的走向,时而对着舆图凝神思索,神情专注而认真,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沙盘上,映出他忙碌的身影,也让那些逐渐清晰的地形轮廓在光影中更显立体。
陈序制作沙盘的举动,自然被星辰峰的众人看在眼里,他们虽大多不懂沙盘背后的深意,也清楚自己帮不上什么大忙,没法像绘制舆图那般精准地参与制作,却都想着能为他分担一二。
乌寒与苍瑜时常会在处理完手头事务后,来到正厅陪在陈序身边,虽不能帮上什么大忙,却能帮助他更为精准的处理一些细节。
这里面真正能帮上忙的,就属墨卿、商策二人了,他俩是来自埋骨沙漠深处的部族,对沙漠有着更深的了解,尤其是商策,常年在沙漠中行走,所知道的远比陈序要多的多。
就连偶尔过来汇报事务的李力、李常,也会在看到沙盘上自己曾涉足过的区域时,停下脚步,将沿途所见的桥梁、渡口、关隘等细节一一告知陈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知道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还会针对陈序提出的疑问反复推敲细节,有时为了某个地名的准确位置,或是某条河流的走向,大家会争论不休,直到找到最合理的答案才肯罢休,这些琐碎的信息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陈序的脑海,帮助他一点点填补沙盘上的空白,让那些原本模糊的区域渐渐变得清晰、准确起来。
陈序一边听着众人的描述,一边不时在沙盘上做着标记,有了这些信息的补充,沙盘的参考价值愈发凸显,也让他对北域的认知更加全面而深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盘上的细节越来越丰富,北域的地理全貌也渐渐清晰起来,尽管许多地方仍需后续不断完善,但这份凝聚了众人心血的沙盘,已然具备了相当的参考价值,为他日后谋划布局提供了直观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