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微微一顿,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继续说道:“刘备麾下有关羽、张飞等猛将,各个皆是能征善战之士,万军之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此次征伐曹操,他们正可大显身手,发挥关键作用。等咱们成功打败曹操之后,天下局势尽在我们掌控之中。到那时,那刘备纵有万般能耐,还不是只能任由景升公您拿捏?”
说到此处,许攸刻意停顿,观察着刘表的表情,而后又加重语气道:“景升公您身为汉室宗亲之首,地位尊崇无比。到那个时候,究竟是继续扶持刘协,还是另立先帝遗孤为帝,还不都在您一念之间?如此巧妙布局,刘备必定会像被绳索紧紧绑住一般,死死地跟着您的战车,全心全意地为您效力,为您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大业添砖加瓦。”
许攸似乎早早料到刘表会有此顾虑,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景升公,刘备此人一心打着辅佐汉室的旗号,收拢人心。如今咱们既然已明确答应他拥立先帝遗孤的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必定会不遗余力地出力。您怕日后刘备不好拿捏,这也简单,您大可先将这先帝遗孤接到您的手里。您想啊,刘备表面上答应他是要拥立先帝遗孤,而您身为汉室宗亲,根正苗红,又怎会有加害遗孤的道理?即便他心里对您有所提防,但战阵之上刀枪无眼,局势复杂多变,届时他若不信任您,又能如何?”
许攸稍稍凑近刘表,眼神中满是自信,继续分析道:“他既然想借助您的力量来完成拥立先帝遗孤的大业,又怎能不信任您呢?等到征伐曹操之后,您手中握着先帝遗孤这张王牌,刘备投鼠忌器,还不乖乖地为您卖命?退一万步讲,就算他心生异心,可遗孤在您手上,他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一来,既利用了刘备的力量对付曹操,又能在战后掌控局势,让刘备不得不听从您的调遣,可谓一举两得啊,景升公。”
刘表听着许攸的分析,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心动。他抚摸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许先生,你这计策听起来倒是周全。只是这其中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诸多麻烦。容我与蒯越、蔡瑁等众臣再仔细商讨一番,看看如何将此计落实得更为稳妥。”
许攸见刘表态度松动,心中暗喜,赶忙说道:“景升公思虑周全,理应如此。此事重大,自然需与麾下重臣商议,共商大计。我相信,以景升公和诸位大人的智谋,定能将此事谋划得万无一失。在下静候佳音便是。”
许攸与袁耀二人向刘表告辞,刘表出于礼数,安排他们住进了荆州最好的驿馆,言明会尽快给他们答复。许攸面带微笑,从容离去,然而心中那股兴奋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他暗自思忖,刘表竟然如此轻易地将这般机密之事和盘托出,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既然刘表如此大意,那就怪不得他许攸心狠手辣了。
许攸为刘表出谋划策,自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用意。在他的算计中,只要刘表真的按照他所说的计策行事,等到曹操被成功打败之后,便是他施展阴谋的绝佳时机。只需趁着刘备引领大军还未返回荆州之时,暗中派人将那所谓的先帝遗孤处死。如此一来,刘备必定认定是刘表所为,双方必然反目成仇。届时,荆州内部大乱,袁绍若趁机出兵攻打荆州,必定易如反掌。
许攸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仿佛已经看到了袁绍称霸天下的宏伟蓝图。回到驿馆后,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与袁耀照常交谈,可内心却一直在盘算着后续的每一个细节,如何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如何在恰当的时机给刘表致命一击,如何让袁绍以最小的代价夺得荆州,进而掌控天下局势。
许攸离去之后,刘表立刻与蒯越、蔡瑁商议许攸所提之计究竟是否可行。
刘表一脸凝重地看向蒯越,率先开口道:“关于许攸提及的孙权之事,你怎么看?”蒯越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说道:“明公,您之前说孙权之事,原本只是个推脱之语。不过,孙权此人反复无常,确实也该敲打敲打。不妨派些细作前往江东,在其境内散播些谣言,搅得他们不得安生,如此也并无大碍。这既能试探孙权的态度,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势力,让他无暇对荆州轻举妄动。”
刘表微微点头,紧接着又问道:“那他所说利用刘备之事又如何呢?”蒯越听闻,不禁微微皱眉,面露思索之色,缓缓说道:“单从计策本身而言,确实是个好计。利用刘备急于拥立先帝遗孤的心理,让他出兵一同对抗曹操,待打败曹操后,再凭借手中的先帝遗孤掌控刘备,可谓一举两得。只是……”蒯越说到此处,眉头皱得更紧,似乎在努力思索着什么。
刘表见蒯越欲言又止,连忙追问道:“只是什么?你但说无妨。”蒯越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只是许攸为何如此尽心尽力地为主公谋划此事,这一点着实值得商榷。他身为袁绍的谋士,理应全心为袁绍考虑,可如今却对我们荆州的事务如此上心,甚至主动为我们出谋划策,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一旁的蔡瑁听了,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说道:“依我看,他不过是想让我们协同袁绍一起出兵对付曹操,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才尽力为明公您谋划,好让您无后顾之忧。毕竟曹操势力庞大,袁绍若想取胜,确实需要我们荆州的助力。”
刘表听了蔡瑁的话,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说道:“必然是如此,否则他又怎会舍得为我们出谋划策?许攸此举,说到底还是为了他主公袁绍的大业,想拉我们荆州入局罢了。”
蒯越虽听了刘表和蔡瑁的分析,但心中依然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可一时之间又实在说不上来。他总觉得许攸的计划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但却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疑虑。只能暗自提醒自己,在后续的决策和行动中,一定要多加小心,留意许攸的一举一动,以防荆州陷入未知的危机之中。
刘表一拍手,说道:“既然如此,那刘备还在等着召见呢,咱们晾他这么久了,不妨就按许攸之计,将他叫来,让他为我荆州出份力。”蒯越和蔡瑁二人听闻,对视一眼,而后都收起了刚才的疑虑,脸上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
随即,自有侍者领命匆匆前去唤刘备。这一年多来,刘备可谓是心思烦闷至极。他们客居在新野这么个小城,空有一腔壮志,却难以施展。无奈之下,如今也只能仰仗刘表的鼻息生存。为了寻求更多机会,刘备也没闲着,平日里与刘表麾下众人尽力交好。
其实说刘备什么都没做,也并不尽然。刘表眼下正面临着后嗣之君的难题。刘琦身为刘表的长公子,却因母亲早亡,处境颇为尴尬。当年,刘表为了让荆州安稳,娶了蔡瑁之姐蔡氏。蔡家在荆州势力盘根错节,与黄家世代联姻,乃是当地世家的翘楚。正是依靠蔡家的鼎力支持,刘表才能单枪匹马平定荆州。蔡氏为刘表生下幼子之后,这幼子自然深得刘表宠爱。再加上蔡氏时不时在刘表枕边吹吹风,而刘表又需要依靠蔡家来平衡荆州各世家的势力,因此对刘琦就不那么看重了。刘琦整日得不到父亲的关注,心中颇为失意。恰逢刘备来到荆州,同病相怜之下,刘琦与刘备的关系如今变得十分密切。
刘琦与刘备关系日益密切,在荆州内部逐渐形成了一股独特的人际网络。伊籍便是其中积极促成刘备和刘琦亲善的重要人物之一。伊籍此人,聪慧机警,眼光独到,他深知刘备素有雄才大略,绝非久居人下之辈,同时也同情刘琦身为长子却不受父亲重视的境遇。因此,他常常在刘备和刘琦之间牵线搭桥,增进二人的情谊,还不时与他们分享荆州内部各方势力的动态与消息。
荆州大族马家的马良兄弟几人,也与刘备和刘琦来往频繁。马良素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美誉,他才思敏捷,见解不凡。马氏兄弟看重刘备的仁德之名与远大抱负,认为他或许能为荆州带来不一样的未来,同时也对刘琦的遭遇抱有同情。他们凭借马家在荆州的影响力,为刘备和刘琦的交往提供了诸多便利,还在一些事务上为他们出谋划策,成为了这个亲善圈子中的重要智囊。
而大将文聘,同样和刘备关系不错。文聘本是刘表麾下的得力将领,为人忠诚正直,重情重义。他虽效命于刘表,但对刘备的英雄气概颇为钦佩。在日常相处中,文聘看到刘备身处困境却依然心怀壮志,不由得心生敬意。同时,他也明白刘琦在荆州的艰难处境,因此并不反对刘琦与刘备的亲近。有时,文聘还会在军事方面与刘备交流心得,这种惺惺相惜的情谊,进一步巩固了刘备与刘琦之间的亲善关系,也让这个圈子在荆州复杂的局势中有了一定的军事层面的支持。
这几股力量汇聚在一起,围绕着刘备和刘琦,在荆州的权力格局中悄然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