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盛唐华章 > 第1190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0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王忠嗣进了丹凤门,在沿途礼部司仪的指引下,首先赶往灵堂所在的宜政殿。

此刻的宜政殿外哀乐齐鸣,哭声不断,冥币飞扬,前来吊唁的官员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主持仪式的是礼部尚书东方睿,在殿门外迎宾的是礼部侍郎令狐承。

他刚刚送走了一名来自山东的刺史,正想坐下来喝碗茶润润嗓子,就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紫袍大臣快步走来。

“哎呦……这不是王忠嗣吗?”

虽然五六年没见了,但令狐承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李隆基时期就炙手可热的王忠嗣,急忙一溜小跑迎上去施礼。

“哎呀……想不到晋公亲自回京了,下官这厢有礼了!”

令狐承一脸奉承,态度谦恭。

王忠嗣上下打量了令狐承一眼,努力想了想,这才道:“你是令狐侍郎对吧?”

“正是下官!”

令狐承一脸荣幸,“想不到晋公竟然还认得令狐承,真是诚惶诚恐啊!”

“得好好管教一下你们礼部的差役了,真是无礼!”

王忠嗣懒得和令狐承说太多废话,留下了一句批评,随即越过令狐承直奔灵堂。

令狐承一头雾水,心中暗自思忖:“这是哪个不开眼的家伙得罪了这尊大神?真是混账!”

当王忠嗣走到大殿门口的时候,正好与从里面出来的东方睿撞了个当面。

东方睿不认识王忠嗣,但看他身穿紫袍,气度不凡,自是不敢小觑,拱手施礼道:“在下礼部尚书东方睿,这厢有礼了。”

“原来是礼部尚书。”王忠嗣拱手还礼,“我是王忠嗣,特来吊唁皇后。”

东方睿一脸意外:“原来是晋公亲自回来了,快快里面请!”

王忠嗣慨叹一声:“我与皇后认识十六年了,那时候她才十七岁,对我以义兄相称。

想不到几年不见,他竟然撒手人寰,实在让人心痛啊,我王忠嗣必须回来送皇后一程。”

东方睿也跟着叹息:“谁说不是呢,皇后宅心仁厚,慈悲为怀,谁知道却就此香消玉殒,实在是天地同悲!”

说话的功夫令狐承又跟了上来:“我来引领晋公行礼。”

“有劳令狐侍郎了。”

王忠嗣朝令狐承道一声谢,跟着他走向大殿正中的灵堂。

只见大殿内烟雾缭绕,正中央摆放着一口黄色棺材,棺材前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祭品。

棺材两侧有四五十个身穿缟素的少男少女在为皇后守灵,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只有三四岁,

除了这些孩子之外,还有六七十个女人也都身着缟素在守灵,这些女人包括崔星彩、杜芳菲等后宫的嫔妃,以及李亨、李琰、李瑶等亲王的妻妾。

皇帝不用给皇后守灵,做小叔子的也不用给嫂子守灵,但这些兄弟媳妇却必须给嫂子守灵,更何况葬礼的主人还是大唐国母。

在令狐承的引导下,王忠嗣按照礼仪点香祭拜,然后跪地叩首,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意。

礼仪完成之后,早就按捺不住心中兴奋的李健急忙从地上爬起来凑上前施礼。

“小婿李健见过岳丈!”

王忠嗣上下打量了李健一遭,颔首道:“臣上次在灵州见太子的时候你才九岁,一晃过了五六年,已经变成大小伙子了。”

李健道:“岳丈为国征战,戎马倥惚,你也苍老了一些。”

“唉……世事无常,人有生死,太子节哀顺变吧!”

王忠嗣拍了拍李健的肩膀,以示安慰。

“阿耶你回来了?”

身着缟素的王彩珠上前相见,脸上却并没有露出笑容,

就算五六年没见父亲了,但她也知道自己作为太子妃在这灵堂上绝不能露出笑容。

“好好为皇后守灵,送她最后一程!”

王忠嗣又拍了拍女儿的肩膀,随后转身离开了灵堂。

虽然他与崔星彩、杜芳菲,以及李亨的妻子韦氏、李琰的妻子杨氏等人也认识,但在这种庄重的场合实在不适合打招呼。

王忠嗣退出灵堂之后又与东方睿说了一些客套话,这才问道:“陛下在何处办公,我去参拜。”

“陛下在含象殿。”

东方睿说着话招呼手下过来,命他引领着王忠嗣去参拜陛下。

王忠嗣道:“不必了,我自幼在大明宫长大,就算闭着眼也能从这里走到含象殿,就不劳烦你们了。”

“那就恭送晋公,等国葬结束了,下官设宴为晋公接风。”

东方睿拱手送别,并说了一句客套话。

王忠嗣也没往心里去,拱手作别:“回头再说吧,估计我在京城也待不了太久。”

含象殿内。

已经走出了悲伤的李瑛正在批阅奏折,面前的桌案上积压了累牍连篇的奏折,这几天必须加班加点做出批示。

皇后的辞世固然让他心痛,但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作为大唐天子,九五至尊,也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自从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李瑛身边熟悉的人已经走了很多。

第一个让他有些伤感的是八十四岁的贺知章,正是他在自己落魄之时以秘书监的身份支持自己,才让自己顺利的组建了太子党,拥有了争夺帝位的基石。

第二个是最忠心于自己的诸葛恭,他为了劝自己不要重蹈李隆基的覆辙,不惜以死相谏。

第三个则是七十多岁的张九龄,他因为兄弟战死沙场感染了风寒,最终撒手人寰。

第四个则是长子李俨,但因为他是自己求死,李瑛的内心其实不算悲痛,只是有点怜悯、

真正让李瑛悲痛的是发妻的去世,虽然他一直自诩做皇帝不能有感情,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毕竟是陪伴了自己六年的女人,也为自己生下了两个孩子。

而且在这六年的时光内,这个女人从来没有悖逆过自己一句话,李瑛就算铁石心肠也无法克制自己的伤感。

为了表示对皇后的缅怀,李瑛决定戒色三个月,以示自己对她的悼念。

既然不能去参加发妻的葬礼,李瑛便化身工作狂,在这几天内加班加点,批阅这段时间积压的奏折。

就在这时候,在殿外值班的林宝玉走进来禀报。

“启奏陛下,晋国公王忠嗣在门外求见。”

“王忠嗣?”

李瑛一脸意外,没想到他竟然从幽州千里迢迢的返回长安奔丧。

“快请!”

“喏!”

林宝玉转身而去。

片刻之后,王忠嗣大步流星的来到书房,躬身施礼:“臣王忠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义兄快快请起!”

李瑛急忙亲自起身搀扶王忠嗣,“想不到义兄竟然亲自从幽州返回来吊唁皇后,我想她九泉之下一定会感到欣慰。”

“世事无常,陛下节哀顺变啊!”

王忠嗣一脸惋惜,“臣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皇后今年只有三十三岁吧?红颜命薄,实在太可惜了。”

李瑛无奈的道:“皇后是个贤妻良母,但可惜大郎让他失望了,可以说皇后的死,大郎有一半责任。”

“过去的事情陛下就别想了,看开一点吧!”

王忠嗣说了一些宽慰李瑛的话语,又把北方的战事做了个详细禀报,最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呈上。

“臣这次从幽州回来,除了吊唁皇后之外,还为了向陛下禀报此事,请陛下过目。”

吉小庆上前接过来,再双手转呈给李瑛。

“这是谁的书信?”

李瑛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陛下看完就知道了。”王忠嗣道。

李瑛端详了下手里的书信,只见信封不同于大唐的样式,看起来像是渤海国那边的产物,而且信封已经被拆开。

李瑛小心翼翼的把里面的信笺抽出来,只见上面的内容却是字迹娟秀的汉字。

这年代的汉字风靡东亚,不仅渤海国使用汉字,而且新罗、日本、百济、南诏、吐蕃等国家也都在推广汉字,所以渤海人使用汉字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书信的起草人自称是渤海王大武艺,书信是写给安守忠的,内容是为了策反安守忠,劝他再次反叛唐朝。

大武艺在书信中向安守忠分析了利弊,说李瑛现在不杀他只是为了利用他翦灭渤海国,等渤海国灭亡之后就是“兔死狗烹”的下场,他的义父安禄山也难逃一死。

大武艺希望安守忠能够再次反叛大唐,与渤海军联合夹攻幽州的唐军,到时候二十万大军一起南下,一定能够杀王忠嗣一个措手不及。

等拿下河北之后,渤海国愿意与安守忠平分河北,并继续承认他为大燕皇帝,继续高举反抗大唐的旗帜。

“嘶……”

李瑛看完之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封书信哪里来的?”

王忠嗣拱手道:“臣派出去的斥候在柳城地区捕获了渤海国的使者,从他身上搜出来的。”

李瑛捻着下巴道:“那你怎么看这件事?”

王忠嗣拱手道:“陛下,有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安守忠本来就不是汉人,而且还认安禄山做义父,一度被封为叛军的秦王,想必野心勃勃。

臣认为他之所以答应投降陛下,乃是被逼无奈。

现在他手中掌握着辽东的八万兵马,副将田承嗣、田乾真又都是叛贼出身,可以说朝廷对这支兵马的缺少掌控。

一旦安守忠再次反叛,与大武艺联合作乱,那河北将会陷入危机之中。

臣这次从幽州返回京城,除了吊唁皇后之外,就是为了请陛下降旨铲除安守忠,换臣的副将王思礼或者白孝德去掌管这支兵马。”

“这样吗……”

李瑛捻着下巴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