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明琢磨琢磨:“要说今年有些大型拍卖会还没举行,咱们要是赶的紧,说不定能跟上今年秋拍。”

明年春拍……时机不对。国内恐怕根本不会关注此事。要问为什么?懂的都懂。

李莉哪里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她皱着眉头嘟囔:“还有二十多天时间,来的及吗?你暂时又不急着走,没必要那么赶。”

杨明笑笑:“明天先去问问吧,如果不赶趟,那只好等明年喽。”

第二天早上,等杨建军过来照顾孩子,杨明和李莉带着资料照片,开车先来到最近的菲利普拍卖行。

李莉手里攥着资料袋,心里有些打鼓:“真就这么直接过去问?万一人家压根不搭理咱们呢?”

杨明侧头看了她一眼,语气轻松道:“问了才知道啊,总不能在家坐着等机会找上门。再说了,菲利普拍卖行名气摆在那儿,就算不成,也能探探行情。”

车子平稳拐进一条绿树掩映的街道,不远处那栋带着古典韵味的建筑便是目的地。

停好车,两人并肩往里走。大厅里光线柔和,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木质香气,墙上挂着几幅风格鲜明的油画,一看便知是印象派的路子。

接待台前,一位穿着深色西装男士正低头整理文件,见有人进来,立刻抬起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眼神温和,举止间透着一股常年浸染在艺术品圈的从容气度。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男士声音低沉悦耳,带着礼貌的距离感。

李莉深吸口气,把来意简明扼要说了一遍,一边说一边从纸袋里拿出照片递过去:“我们想问问,像这样的华夏瓷器,贵行近期秋拍会不会考虑收录?”

男士接过照片,目光在上面停留了几秒,随即抬眼,笑容依旧和蔼:“实在不好意思,女士。我们拍卖行目前重心主要在印象派及现当代艺术作品,还有珠宝首饰这块,暂时没有收录华夏艺术品的计划。

如果您只有这一件瓷器的话,恐怕不太符合我们的征集标准,您二位还是去其他更侧重东方艺术品的拍卖行看看会更合适。”

他说话时态度始终温和,没有丝毫敷衍,却也清晰表明了立场。杨明和李莉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了七八分。

伦敦拍卖行众多,但真正对华夏艺术品感兴趣的却寥寥无几。杨明知道前世这件东西是佳士得拍卖行拍出来的,但他不能直接给李莉说明。虽然他和李莉也算是一家人,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小心点为妙。

出了大门,李莉看看杨明道:“要不,咱们去苏富比问问?”

杨明叹口气:“走吧,你不是说佳士得有很多华夏艺术品上拍吗?咱们不如直接去佳士得问问为好。”

李莉点头:“那行吧,咱们就去佳士得。虽然苏富比近,但咱们华夏艺术品还是去佳士得比较稳妥一些。”

车稳稳停在国王街佳士得总部楼下,李莉抬头望了望眼前的建筑,米白色的石材墙面庄严肃穆,几扇拱形玻璃窗透着沉稳的光芒,比刚才菲利普拍卖行确实气派不少。

“这气场就是不一样啊。”李莉轻声说了句,拉开车门先下了车。杨明跟在后面, 两人一起走进大厅。

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香氛,几位穿着得体套装的工作人员正在低声交谈,一举一动都透着专业和严谨。

李莉深吸一口气,径直走向接待前台,用流利的英语说明来意,说想咨询华夏瓷器的拍卖事宜。

前台接待员听完,脸上露出标准的职业微笑,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位请跟我来,我带你们去见负责华夏艺术品鉴赏的凯恩先生。”

穿过一条铺着地毯的走廊,接待员把他们领进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办公室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角落里摆着一个古朴的博古架,上面错落有致地放着几件陶瓷小摆件,瞬间让人感觉亲近了几分。

“凯恩先生,这两位客人想咨询华夏瓷器的拍卖事宜。”接待员对着办公桌后一位秃顶男士介绍道。

那位凯恩先生约莫五十多岁,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几分审视,他站起身,伸出手,用略带口音的中文打了个招呼:“你们好,请坐。”

几句寒暄过后,李莉从随身的纸袋里取出那张元青花照片,双手递到凯恩面前,语气客气又不失分寸:“凯恩先生,我们想咨询的就是这件器物。因为它体量不小,今天没方便带过来,要是您这边有兴趣,我们回去马上准备送来。”

凯恩脸上挂着职业化微笑,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着,心里却没太当回事。在这行浸淫了大半辈子,他自认阅人无数,尤其对华人藏家的路数摸得八九不离十。

眼前这两位虽然气质不俗,但瞧着不像那些手握重器的世家或资深藏家,多半又是些拿着仿品想碰运气的。这种事,他见得太多了。

“好的,我看看。”他不紧不慢接过照片,漫不经心的目光刚落在画面上,指尖的动作忽然一顿。

起初,他还带着几分审视的挑剔:这种尺寸的瓷器,十有八九是近代仿品,要么是民国时期的匠气之作,要么干脆就是近些年的新货。

可再往下看,他的眉头渐渐蹙了起来,原本松弛的坐姿也不自觉地挺直了。

照片上的器物造型古朴沉稳,绝非近代工艺能轻易仿出的圆润线条。

尤其瓷器表面的人物绘画,笔触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意”。

那不是刻意做旧的僵硬,而是历经时光沉淀的自然流畅,连人物衣袂的褶皱、山石的肌理都带着元代画师特有的豪放与细腻。

他的视线移到颈部的水波纹上,呼吸微微一滞:每个波纹单元都由三部分构成,有逆时针旋出的圆形圈,有粗线双勾平涂的连接曲线,还有相对的同心圆弧,层层叠叠,既规整又不失灵动,像活的水流般绵延不绝,带着一股磅礴的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