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山国…嫡公子的安葬应该如何安排。”
“按照上卿规格安排吧,寻找一位老中山王的血脉,我们派使者去皇都请封,然后把中山国的财富,原封不动的还给他。
至于其他贵族的财产,家里还有人的,原封不动送回去,没人的财产就充公吧,留着抚恤用的。”
人已经死了,给人家一个名分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人死为大。
但这是对其他人来说的,新中山王这件事,厉夏是咬死了不承认他的身份,所以即使他死了,厉夏也绝对不会给他人王的待遇。
毕竟炎国一直不承认他人王的身份,厉夏不能开了这个头,不然就会有更多的的风波等着他。
财富问题,厉夏是十分心动的。
这次战争结束以后,无论是论功行赏,亦或者抚恤,都需要大量的财富弥补这个损失。
如今那些人已经被杨延庭杀了,财富也留了下来,几乎堆成了山。
厉夏虽然眼馋,可不会因小失大,不然还真的有可能被人抹黑,说是见财起意杀王的。
不过杨延庭杀得也挺干净的,无论是中山王还是贵族,直系亲属全部死在了王宫,剩下的三瓜俩枣也没威胁。
如今想要寻找一位老中山王的血脉都难,估计要从老老中山王,或者说老老老中山王血脉中寻找。
这样一来,估计就要从民间挑选了,算是旁系的分支吧。
也多亏了血脉比较远,在打算逃跑皇都的时候没有带上这些远一点的血脉,不然估计也要死在了王宫那场清洗当中。
不过人王的血脉厉夏可以费尽心思寻找,但是那些贵族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能够稍微寻找到的,就把财产还给他们。寻找不到的就算了,补贴战争亏损吧,怪不得一些老人王宁愿沉迷享乐,也不愿意有大的志向。
战争比贪图享乐还要费钱,那些贪图享乐的人王,可以算半个明君了。
炎国的货币超发情况绝对很严重,炎国的货币是和粮食绑定的,如果把炎国的货币集中起来的,恐怕超了粮食的十倍不止。
虽然厉夏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是每年印出多少铜钱和银钱,心里还是有一个大概的。
其他的物品价格变化很大,之所以还没有崩溃,就因为基本的生活物资是限额的,也是定的死价格。
再加上炎国对外战争一直胜利,国内百姓自豪感不断提升,暂时压住了炎国内部的诸多问题。
就像人常说的一白遮百丑,炎国的胜利,遮挡住了所有的问题,一旦对外出现了挫折,对于炎国内部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
然而明知道如此,炎国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钱明明都已经超过了粮食十倍不止,但是却不能停下来印钱,不然战士的功劳怎么办,战士的抚恤怎么办,政府人员的俸禄怎么办。
那些老牌贵族虽然贪婪了一点,却帮炎国消化了大量多余的钱财。
他们喜欢囤积财富,间接的放缓了国内膨胀,例如印了一百钱,可是粮食只有五十钱。
但是贵族囤积了五十钱,就让市场平衡了下来。
现如今炎国的财政问题,有一半是依靠印钱解决或者缓解的,这些都是炎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了,话又有点扯远了。
如今事情已经发生了,厉夏也没有指望这些收买人心,主要还是依照规矩来办事罢了。
“如今新的陌王也开始闹事,似乎顺国出兵帮助,陌国那里的情况不是太好,是否放弃这四城?”
“这件事已经注定了,即使放弃这四城之地,陌国也不会感恩的,依旧对炎国不利,让忠勇军进入吧。”
听了厉夏的话,洛君华也是松了一口气。
真的怕大王顶不住外部的压力,放弃陌国的四城做条件,来缓和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如果可以的话,也不是不能暂时放弃,只不过炎国已经成了别人的眼中钉,就算是放弃了也没用。
更何况和陌国的仇恨也已经建立,就算是还回去,也只会增强他们的实力,而且陌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和中山郡一起,直接钳制耀国。同时还可以以陌国为出口,连接景国或者卫国的通道。
而且这个地方比较突出,可以吸引火力,洛郡就彻底的安全区。另外一边的几个小国,没有任何的威胁。
有了这个地方,洛郡就变成了大后方。没有这个地方,那么洛郡面临的威胁可就多了。
这也是厉夏不愿意放弃陌国的原因,至少现在洛郡彻底的安稳了下来,炎国也算是有了一个真正安稳的大后方了。
“大王,如今稷下学宫依旧有学子闹事,要不要对稷下学宫进行干涉一下了?”
“不用,堵不如疏,百家之间都能允许不同的主张存在,这也是稷下学宫的特点,孤自然也不能例外。
有不同的意见也好,强制的手段容易让人反感。
这样好了,稷下学宫不是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场辩学大赛吗?那就把这次事情放在辩学大赛好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
无论是谁获胜,都能够得到奖励,也算是给那些学子找一件事做做。”
这个大赛也是当初厉夏想出来的,就是规定一个主题,让大家先内部选拔,选拔出各家的队伍各两支。
一支是正方,一支是反方。然后再跟其他百家辩论,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最终都会有一支冠军队伍。
然后再让两支冠军队伍辩论,当然了,结果只是内部的结果,影响不影响大局还真的不好说。
现在的厉夏,根本就不担心稷下学宫闹出幺蛾子来。
随着炎国的壮大,现在的炎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百家都想在里面分一杯羹,他们是不可能离开稷下学宫的。
只要那些博士,大博士能够稳定下来,那些连夫子都不是学子,闹不出太大的问题来。
更何况别看那些学子嚷嚷的那么大声,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取巧想要成为夫子的。
反对杀王可以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的着作,从而获得名声成为学士,这才是不少学子反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