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天蒙蒙亮,皇宫外的广场上就已聚集了不少百姓。
他们翘首以盼,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即将开始的比试。
虽说不能亲眼目睹,但在宫门外等候消息,也是他们表达支持的一种方式。
听说今日是小王大人出战,咱们准能赢!
那可不一定,那草原右王前两场可是把张学士和程小公爷都打败了。
呸!那是他们没使出真本事!小王大人可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
距离比试正式开始还有半个时辰,太极殿内已是人影攒动。
宣帝高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程明虎、牛达等武将神色肃穆;长平王韩震、太子韩承乾、青王韩泰等皇室成员也都到场;越王韩谨和永宁公主韩清瑶站在人群稍后的位置。
更引人注目的是,今次还有一批新科进士获特许入殿观礼。
他们个个神情激动,能亲历这等盛事,对他们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若是马卿今日出战,可有胜算?宣帝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马忠身上。
马忠面露难色,躬身道:臣必将全力以赴!
这话一出,连越王韩谨都听出了其中的底气不足,更不用说那些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臣了。
虽说要全力以赴,但马忠显然对取胜并无把握。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不是说让王平出战吗?怎么问起马忠了?
陛下该不会临时换将吧?
这可如何是好?
萧靖远忽然开口,声音沉稳:马翰林应该知道这一场比试的意义。本官只问一句,你有几成胜算?
马忠沉吟许久,才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四成。
殿内众人的心随之沉了下去。四成胜算,对于背水一战的他们来说,实在太低了。
可自从前两场败北后,马忠已经是年轻一辈中最拿得出手的人选了。
宣帝面上却不见失望,反而淡笑着问道:
这苏合,当真厉害如斯?
思无量躬身回话:
陛下,那苏合曾在楚国隐姓埋名,师从大儒,被誉为百年诗才第一高。
虽有些夸大,但也可见其天赋。在诗词一道上,天赋往往比后天努力更重要。加之他从小习武,又对朝中俊杰了如指掌......
原来如此。宣帝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几个草原人能探明我朝情报,倒是厉害。
这话让不少重臣神色微变,却又很快恢复如常。
殿内气氛一时沉闷。众臣心中无不郁闷:
这等千年难遇的怪才,怎么偏偏出自草原?为何我大宣就出不了这样的人物?
人群中,韩清瑶轻咬下唇,很想说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她的师兄王平,当年也是名震京华的大宣第一才子。
可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这些话实在难以出口。
宣帝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莫非这偌大的京都,真的找不到一个人能胜过那苏合?
陛下,王郎中已到,正和孔祭酒、萧老大人以及柳夫子在殿外等候。
宣帝话音刚落,便有太监进来通报。
殿内众人一时愕然。陛下方才不是在询问马忠吗?怎么王平突然来了?
仔细回想,众人才恍然大悟:宣帝从一开始问的就是
若是马卿,
心中人选分明就是王平!想到这里,不少人暗自松了口气。
人群中,李卫听到王平出战的消息,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既然王平出战,那他的计划就能继续进行了。
这时,王平与三位大儒走进殿来。
孔达,虞南风,柳夫子,每一位都是当世大儒,如此联袂而来,倒是让众臣一惊。
宣帝笑着待三人见了礼,就有官员迫不及待地问王平:
王郎中对此战有几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