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这里有一个超级写作系统 > 第553章 英雄志未完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阵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高传龙见不是自己手机铃声,提醒道:“小杜,你手机响了。”

“龙哥!我知道。”杜雨说着拿起手机,放到耳朵旁边。

原来是老吴打来的,他在电话里说:“小杜,我到北海岸小区门口了,你呢?”

“我已经在龙哥这里了,你上来吧!”杜雨回道。

“好!”老吴挂断了电话。

高传龙疑惑道:“小杜,你怎么把老吴也叫上了?”

杜雨解释道:“老吴的公众号粉丝有好几万呢!”

“不错!”高传龙高兴道,“你赶紧先去把客厅门打开,免得等下敲门声打扰婉儿和小燕睡觉。”

“对啊!”杜雨连忙起身,轻手轻脚地去开门。

不一会儿,杜雨带着老吴来到了杂物间。

老吴站着恭敬道:“龙哥!”

“不用客气!”高传龙被老吴的态度弄得有点不自在,“我们是朋友,随意些。”

三人坐好后。

杜雨开口道:“龙哥!《刀仙传说》提名情况如何?”

高传龙淡定道:“目前提名第107名左右吧!”

杜雨担忧道:“那有点不妙啊!提名前100名才有资格进入‘诸神之战’第二阶段。”

“是啊!龙哥!”老吴附和道,“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不急!”高传龙淡淡道,“下午,我的编辑花花会来这里,到时候再安排。”

杜雨和老吴同时道:“知道了。”

高传龙请教道:“老吴,有句话叫‘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这个大名鼎鼎的《英雄志》现在什么情况呢?”

老吴想了想,滔滔不绝道:“孙晓的《英雄志》是一部以明朝‘土木之变’为历史背景的长篇武侠小说。

自1996年开笔以来,便以宏大的叙事格局、深刻的人文思考和颠覆传统的武侠价值观,被誉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创作高峰。

全书以‘景泰王朝’与‘正统王朝’的政权更迭为主轴,通过四大主角——捕快伍定远、书生卢云、将军秦仲海、贵公子杨肃观,合称‘观海云远’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一个充满政治阴谋、江湖恩怨与人性挣扎的乱世图景。

小说突破了传统武侠‘门派争斗、儿女情长’的框架,将‘江湖’与‘庙堂’深度融合,探讨‘侠客政治学’命题。

例如,伍定远从西凉捕快成长为‘一代真龙’,却因坚守正义卷入朝堂斗争;

卢云以状元之身沦为江湖落魄汉,始终践行‘为国为民’的理想;

秦仲海从柳昂天麾下猛将沦为反贼,最终在怒苍山竖起‘忠义’大旗;

杨肃观则以少林弟子身份入仕,暗中操控‘镇国铁卫’监察天下。

四人因不同的政治立场与道德选择,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共同演绎了‘英雄与天命’的终极命题。

作者孙晓是1970年出生,是某大学政治学系毕业。

政治学背景深刻影响了《英雄志》的主题选择——小说中‘正道’与‘政道’的辩证、权力与道德的冲突,均源于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洞察。

例如,书中通过‘武英西征’‘景泰立储’‘正统复辟’等历史事件,影射明朝党争、宦官专权等现实问题,赋予武侠小说以历史厚重感。

《英雄志》创作始于1996年,孙晓在漂亮国求学期间完成第二卷《乱世文章》,前后历时四年撰写140万字。

2000年,他创办‘讲武堂’出版社,正式出版《英雄志》前二十二册,总字数达350万。尽管计划以二十六卷、400余万字完结。

但截至目前,小说仍未收官,最后三册《万方有罪》《苍天有亟》《英雄再会》尚未问世。

小说《英雄志》的电视剧改编历经波折,目前已有实质性进展。

原着作者孙晓曾多次声明维护版权,2018年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法律途径确认了2010年至2019年间的电视剧改编权益,但实际拍摄因版权纠纷与创作分歧长期搁浅。

直至2023年,另一家影视公司宣布重启项目,由杨某某担任总导演,林某任武术指导,实力派演员加盟,计划以季播剧形式呈现。

改编过程中,制作团队面临内容取舍难题:

原着以四大主角并行推进的宏大叙事,需压缩为符合电视剧节奏的线性结构。

据透露,剧本对镖局、入狱等支线情节进行删减,强化卢云与伍定远的双线叙事,同时保留‘羊皮卷之谜’‘神机洞探险’等核心设定。

服装道具与场景设计力求还原明朝风貌,但受限于篇幅,部分玄幻情节,如伍定远获真龙之体被简化。

尽管粉丝担忧改编质量,但制作团队强调‘保留原着精髓’,并通过分季开发降低风险。

目前,该剧已进入拍摄阶段,具体播出时间尚未公布。

相比之下,小说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更为深远——其被改编为漫画、有声书、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并引发持续讨论。

某地区武侠文学协会会长林某某盛赞其为‘具有《清明上河图》风貌的武侠巨着’。

学者韩某某则将其与‘新武侠’运动相提并论,认为其‘解构传统武侠价值观,重构英雄叙事范式’。

粉丝的热爱更催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因小说长期断更,大量读者自发创作续写版本,甚至形成‘英雄志同人圈’。

例如,网友‘燕归人’在贴吧撰写的《武英西征之谜》,以史料考据方式解析小说伏笔,获孙晓本人点赞;

b站Up主‘江湖夜雨’制作的《英雄志人物志》系列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成为新读者入坑的‘科普指南’。

但《英雄志》的迟迟未完结的争议,堪称武侠史上的经典悬案。

综合多方信息,未完结原因,我认为可归结为三点:

其一,名声焦虑。

孙晓曾坦言,小说在‘复辟之战’篇章达到创作高峰,后续剧情难以超越,担心‘烂尾’损害声誉。

这种‘完美主义情结’与古龙《白玉老虎》的创作困境如出一辙——当故事高潮过早到来,作者往往陷入‘如何收尾’的哲学性迷茫。

其二,利益纠葛。

版权分配问题长期困扰孙晓。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说虽为孙晓带来名气,但实际收益不足十万,与出版方、影视方的利益分成矛盾尖锐。

孙晓曾公开表示:‘不愿贱卖心血’,导致续写进度受商业谈判掣肘。

其三,创作瓶颈。

宏大叙事带来的驾驭难题不容忽视。

小说涉及四大主角、数十条支线、跨越五十年的历史背景,后期人物关系网复杂如‘蜘蛛网’。孙晓在修订新版时,曾为完善‘羊皮卷之谜’伏笔,重写第一卷《西凉风暴》;

为理清‘正统复辟’逻辑,新增十万字西征细节。

这种‘边写边修’的模式,进一步拖慢了创作节奏。

尽管《英雄志》尚未画上句号,但其文学价值已获广泛认可。

它以‘后现代’叙事解构武侠传统,用政治哲学深化英雄命题,更以二十年断更史成为网络时代的文化符号。

正如读者所言:‘或许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

在等待孙晓落笔的岁月里,《英雄志》早已超越小说本身,成为一代人关于江湖、理想与命运的永恒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