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去年春恨却来时 > 前传篇·二 结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和尚哆哆嗦嗦地爬出来,脸上泪水和果渣混在一起,对着胖和尚连连磕头,却不敢辩驳一句。

成安拉着齐徽,匆匆对菩萨像拜了拜,低声道歉,便快步离开了寺庙。齐徽一路低着头,心里又怕又羞。

走到山脚下,齐徽忍不住回头,却发现那个小和尚远远地跟在她们后面,小小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孤单可怜。他见齐徽回头,立刻停下脚步,怯生生地不敢上前。

齐徽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扯着成安的袖子,“姐姐,他、他被赶出来了……都是因为我,他没地方去了……”

成安也看到了那个小尾巴,叹了口气,停下脚步。那小和尚见她们停下,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慢慢挪了过来。

成安看着他,柔声问道,“小师父,你的家在哪里?可还有亲人?”

小和尚抬起头,眼眶红红的,摇了摇头,声音细若蚊蚋,带着哭腔,“没……没了……爹娘去年逃荒时……都没了……庙里的师父收留了我,可是我不够吃,还要干很多活……”

他说着,又低下了头,眼泪大颗大颗砸在冰冷的土地上。

齐徽闻言,内疚得无以复加,小声啜泣起来,“对不起……都是我不好……”

成安看着眼前这两个面黄肌瘦、无依无靠的孩子,想起家里病重的母亲和嗷嗷待哺的弟妹,再想起这吃人的世道,一个被寺庙赶出来的小孩子,若无依靠,下场只怕……她不敢细想。

沉默良久,她终是狠不下心肠,她拉起齐徽,又对那小和尚招招手,“天快黑了,外面太冷,你先跟我们回去吧。”

小和尚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眼中先是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去,怯生生地不敢动。

“走吧,”成安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着体贴的温柔,“总不能真看着你饿死冻死在外头。”

成安带着齐徽和那个怯生生的小和尚,踏着暮色回到了家中。屋内,昏暗的油灯下,齐邕正就着微光埋头抄书,闻声抬起头,看到多出来的一个小身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成济刚从码头回来,正用热水烫着冻得红肿开裂的手,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这是……”齐邕放下笔,站起身。

成安叹了口气,将寺庙里发生的事简略说了一遍。

齐徽在一旁低着头,小手紧张地绞着衣角,小声道,“哥哥,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他……”

小和尚局促不安地站在门口,脑袋几乎要埋进胸口,单薄的僧袍在寒冷的屋子里显得无比可怜。

齐邕沉默地听完,目光落在小和尚身上,走了过去,声音放缓了些,“小师父,你叫什么名字?”

小和尚猛地抬起头,对上齐邕平静却带着审视的目光,又慌忙低下,声音细弱得几乎听不见。

“我……我姓晏……没有大名……”

他说着,眼圈又红了,扑通一声跪下,“各位善人,求求你们收留我吧!我什么活都能干!砍柴、挑水、扫地……我吃得很少很少的!一天……一天只要一碗粥,不,半碗就行!求求你们了!”

成济皱紧了眉头,齐邕亦没有立刻说话。他伸手将小和尚扶了起来,他看向成安,成安眼中有着不忍;看向齐徽,齐徽满眼哀求;最后,他的目光扫过角落里懵懂望着的弟妹以及床上气息微弱的舅母。

良久,齐邕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他看向小和尚,声音沉稳,“起来吧,世道艰难,我们也是艰难求生,你若不怕跟着我们吃苦或是饿死,就暂且住下吧。”

小和尚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愣了一瞬,眼泪汹涌而出,他再次想要下跪,被齐邕牢牢扶住。

“谢谢!谢谢善人!我一定做牛做马报答你们!”他语无伦次地保证着。

齐邕轻轻拍了拍他瘦削的肩膀,转向成济,“多一个人,多一份力气。以后砍柴挑水的重活,可以让他帮着分担些。”

成济看了看那小身板,哼了一声,却没再出言反对,算是默认了。

这时,小和尚像是想起了什么,鼓起勇气,用充满渴望的眼神望着齐邕,小心翼翼地问,“大哥,我……我没有名字,求你给我取个名字吧……”

齐邕微微一怔,心中微软,他略一思忖,随即问道,

“你多大了?”

“十一岁。”

“既是这样,那便在咱们家中排行老四,所谓伯仲叔季,你以后就叫季儿吧。”

他顿了顿,看着小和尚明亮起来的眼睛,“至于姓氏,既是父母所赐,不可轻弃,你就还姓晏。以后,你就叫‘晏季’,如何?”

“晏季……”

晏季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小脑袋瓜里实际上还是不解其意,齐徽笑着拿过笔,将他拉到自己身边,在纸上写下了“晏季”两个大字。

“喏,你瞧,这就是你的名字。”

说罢,她又将“齐徽”二字写在了“晏季”的旁边,“这是我的名字,我叫齐徽,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成济看向那张纸,忽而笑道,“徽妹,你什么时候改名叫齐微了?”

众人一片言笑晏晏,连晏季也跟着腼腆地笑了起来。

他接过那张写了二人名字的纸,将它保存了一辈子。

晏季就这样在勋家留了下来,他手脚勤快,眼明心亮,砍柴挑水抢着干,从无怨言。

齐邕开始教他读书识字,他竟展现出过人的聪颖,无论多难的字句,教一两遍便能记住,理解也快,常能举一反三,进步神速,连齐邕都时常感到惊讶,私下里对成安感叹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除了读书,晏季干活也更卖力了,他年纪虽小,却很有眼色,见成济每日归来疲惫不堪,总会提前备好热水;见成安忙于照料母亲和弟妹,便会默默揽下清扫庭院的活计;对齐徽更是格外照顾,有什么好吃的总会先留给她一点。

晏季尤其喜欢跟着成济出去干活。成济性子豪爽,有把子力气,在码头那群苦力中渐渐也能说得上话,他见晏季机灵,便常带着他。

成济嘴上不说,心里却已将这个沉默肯干的小弟当成了亲弟弟般看待,粗活重活从不让他沾手,有人欺负晏季年纪小,成济总是第一个瞪起眼护在前头。一来二去,两人感情愈发深厚。

寒冬终于熬了过去,崇启二十五年的春天,虽依旧艰难,但总算少了些刺骨的寒意,地里也勉强能冒出些新绿,城外山野间渐渐有了生机。

一日,晏季看着窗外泛绿的树枝,忽然提议,“大哥,二哥,我看山里的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我会做弹弓,还会削尖木矛,不如我们去林子里碰碰运气?若能打到些野味,也能给舅母和弟弟妹妹们补补身子。”

成济一听,立刻来了精神,他在码头扛包早就闷坏了,立刻表示赞同;齐邕略一思索,也觉得是个贴补家用的法子,家中光景虽稍缓,但仍需开源。

于是,三人准备了一番,带上晏季制作的简陋工具和一根结实的麻绳,便朝着金陵城外的山林进发。

山林初春,草木萌发,空气清新,却也比想象中更显幽深。三人谨慎前行,晏季眼尖,时而能发现野兔窜过的踪迹或鸟雀栖息的枝头,但尝试了几次,弹弓终究力道有限,未能有所收获。成济有些急躁,齐邕则提醒他耐心些。

正当他们深入一片较为茂密的树林时,忽听得前方传来一阵惊慌的呼喊声,夹杂着野兽粗重的哼哧和树木被撞击的声响。

“救命!救命啊!”声音听着年纪不大,充满了恐惧。

三人对视一眼,立刻循声奔去。只见不远处,一个穿着破旧道袍、约莫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正狼狈不堪地奔逃,一只体型壮硕、獠牙外翻的野猪红着眼在他身后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被追上。

情急之下,成济暴喝一声,捡起地上一块石头猛地砸向野猪,试图吸引它的注意力;齐邕则迅速将晏季往后一拉,自己捡起一根粗壮的树枝,挡在前面。

晏季反应极快,迅速拉起弹弓,一颗石子“嗖”地射出,虽未击中野猪眼睛,却也打中了它的脖颈,吃痛的野猪顿时发出一声愤怒的嚎叫,速度一滞,放弃小道士,转向成济和齐邕冲来!

“哥,小心!”晏季急喊。

就这片刻的耽搁,那小道士也缓过神来,惊魂未定地躲到一棵大树后。晏季见状,急忙喊道,“快,爬上树!”

兄弟三人默契配合,且战且退,不断用石头、长矛攻击野猪,最终成济拼尽全力,终于将长矛刺进了野猪的喉间,野猪长啸一声,倒了下去。

“哈哈哈哈!今日真是好收获,有了这畜生,阿娘和弟妹终于可以吃肉了!”

小道士从树上下来,惊魂甫定,脸色苍白,整理了一下扯破的道袍,上前对着三人深深一揖,语气诚挚,“贫道云隐,多谢三位恩公仗义相救,若非三位,今日贫道恐已命丧猪口矣!”

成济摆摆手,浑不在意,“举手之劳,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这小道士,怎么一个人跑到这深山里来了?”

小道士玄明面露惭愧,“师父让我进山采些药草,不慎惊扰了那畜生的窝巢,这才……唉,学艺不精,让诸位见笑了。”

齐邕温和道,“无妨,人没事就好。”

云隐再次道谢,看着三人虽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其中齐邕沉稳,成济勇武,晏季机敏,心中感激,便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小小护身符,虽陈旧却干净,递给齐邕,“三位恩公,贫道身无长物,唯有此符,乃师门所传,虽不值钱,却也是一份心意。日后三位若遇难处,可凭此符来城外栖霞山白云观寻我。虽力微薄,但必尽力相助。”

齐邕本欲推辞,但见小道士神情恳切,便代为收下,点了点头,“小道长有心了。”

云隐又行了一礼,这才辨认了一下方向,快步离去。

成济看着他的背影,咂咂嘴,“栖霞山白云观?好像听过,香火似乎也不咋旺。算了,救他本来也不是为了索取,不过今日真是大快人心啊!”

齐邕将那护身符随手放入怀中,并未多想。晏季则多看了那小道士离去的方向一眼,只觉得这道士虽狼狈,言行却有种说不出的坦然。

这一天,仿佛是这个家三年来最像样的一个节日。成安炖了满满一大锅肉汤,虽然只放了最简单的盐巴和一点点野外采来的野菜,但那香味足以让每个人魂牵梦萦。

舅母也被扶起来,勉强喝下了小半碗温热的肉汤,精神似乎都好了一些,孩子们更是吃得满嘴流油,小脸上尽是满足。

成济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小坛浊酒,说是码头做工的兄弟送的,一直舍不得喝。今夜高兴,他将其拿了出来。

月光如水,清澈地洒在小小的院落里,洗去了白日的疲惫与艰辛,一家人围坐在院中,虽然衣衫依旧褴褛,但气氛却前所未有的热烈和融洽。

几碗浊酒下肚,少年人的血气便涌了上来。

成济猛地站起,脸色因激动和酒意而泛红,他举起酒碗,对着天上的明月,朗声道,

“今日我们兄弟三人合力杀了那野猪,救了人,也救了咱们自家!我勋成济心里痛快!大哥沉稳有谋,三弟机敏灵巧,都是我成济打心眼里佩服的兄弟!这世道艰难,咱们一无所有,但还有彼此!不如……不如我们就在这明月之下,结为异姓兄弟!从此祸福与共,生死不相弃!你们说好不好?”

齐邕原本沉静的眼中也燃起灼灼光华,他缓缓站起身,重重点头,“好!正该如此!我们虽非一姓,却早已胜似亲手足!”

晏季更是激动得小脸通红,他用力点头,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大哥,二哥!我晏季此生能遇两位兄长,是天大的福分!”

“还有我们!”成峥和成嵘也跳了起来,虽然他们还不太完全明白结拜的意义,但被这气氛感染,急着要加入。

齐邕看着两个小表弟,温和地笑了笑 ,“好,成峥,成嵘,你们也来。从今往后,我们兄弟五人,同心协力,必能撑起这个家!”

舅母以及成安、齐徽在一旁含笑看着,成安连忙去准备了清水和几柱残香。

五人依照年岁排序。齐邕最长,为大哥;成济次之,为二哥;晏季虽与成峥同岁,但月份稍大,为三哥;成峥为四弟;成嵘为五弟。

他们跪在清冷的月光下,对着那轮亘古不变的明月,将碗中略显浑浊的酒水洒在身前。

齐邕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齐邕!”

“我勋成济!”

“我晏季!”

“我勋成峥!”

“我勋成嵘!”

五人齐声,虽稚嫩却无比郑重,“今日在此结为异姓兄弟!从此吉凶相救,福祸相倚,患难相扶,终生不渝!若有违此誓,天人共戮!”

那一夜,月光格外皎洁,将小院里少年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也将那份生死与共的盟约,无声地烙印在未来的岁月长卷之上。